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其发展情况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关注。事业单位的发展改革与内部控制有直接关系,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内部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政府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者要根据新的政策条例调整内部控制工作。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措施
  一、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保障资金的安全
  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部门拨款,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发挥其真正价值,并且保障其安全。[1]事业单位要明确财政资金管理流程,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下,合理安排资金的用途,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的资金风险,杜绝资金挪用、占用等不合理情况的出现,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二)提升单位的管理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效率。内部控制规范约束事业单位各个业务流程,既保证员工工作的规范性,也保证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使单位内部管理水平逐渐提升,事业单位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详细情况,是决策者制定决策的关键因素,财务信息的准确程度对决策的合理性有直接影响。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规范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开展流程,明确各岗位员工的职责权力,避免出现人为篡改信息的情况,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认识不到位,单位管理层以及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的建设当作补充完善制度,将内部控制工作归于财务部门,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单位的其他部门并无直接关系。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不仅要负责管理工作,还需要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工作,使得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少数员工认为自己未曾参与重大经济项目,日常工作中也没有涉及重要资产,因而对内部控制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完全落实,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成效。
  (二)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大部分都是政府财政部门拨放的财政資金,如何合理利用资金,是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2]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可以采用预算管理方式,基于单位的财政资金的实际情况以及业务情况,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但是,就现状来看,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合理,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一般都是在往年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增改删除,并未立足于当前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预算编制数据与单位发展实际情况脱节。预算编制内容的制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考虑不全面,就会导致最终的预算管理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预算执行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事业单位对内部资金的管理不足,在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作用得不到体现。
  (三)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完善
  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正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的内容尚未完善,单位未针对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内控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程度有待提升。在风险评估处理方面未建立相关的流程规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未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部分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四)内部监督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情况是各方面的计划都很完善,但是具体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的作用,尤其是内部控制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单位内部的监管部门管理力度不足,单位监管部门没有足够大的权力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监管部门不独立于单位其他部门,导致监督过程的公正性得不到保障,内控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在监督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会影响被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必须要在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以及普通职工都需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工作,明确内部控制对单位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员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参与内部控制工作。针对员工和单位管理层开展培训指导,提升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程度,使员工明确自己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条例,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有理可依,更好地规范内部控制工作。
  (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要更好地体现内部控制的作用,就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在单位内部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首先,要制定正确的资金预算编制内容,在预算编制时,不能一味地参考以往的数据信息,更多是要基于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避免编制与实际脱节,合理地为经济项目分配资金,保证有限的资金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3]其次,要注重预算执行环节,预算执行必须严格按照编制中的内容,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不能在执行过程中未经审批就随意调整资金安排,这会给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风险。最后,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在资金支出时需要加强账目管理,保证单位的收支和账目之间没有差异,有助于内部管理。   (三)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经营业务的特性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单位内部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单位精确排查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析单位之前遇到的风险与市场风险类型,制定风险应对预案,以便在内控工作开展中遇到同样的风险能快速及时地解决。某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了风险评估小组,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调配各个部门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由负责内控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财务、资产管理、审计等部门的关键员工作为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四)加强内部监督
  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设置独立的监管部门,监管内部控制工作,严格监督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而且要保证监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监督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应提升对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监管部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监管部门全面监督整个内部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馈给相关部门。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监督内部控制建设,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A事业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4名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重点对财政收支、经济业务、预决算等进行审计。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后期改进,可以保证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提升单位的管理效率,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为单位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等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政府要求,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落实执行,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保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王军.探讨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经贸实践,2018(2).
  [2] 彭艳.新形势下如何加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9(6).
  [3] 沈雪皎.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18):248-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7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