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国企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也更加复杂,为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国企必须积极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实施到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加强监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优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当前,国企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内部控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国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完善
  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的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并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责任主体是董事会以及类似权力机构,因此,内部控制评价一般由权力机构指定审计委员会进行[1]。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就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系统性管理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包含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标准、方法、程序等基本内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国企的领导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全面认识,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重视不足,没有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给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组织架构规划不合理,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受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国企在组织机构建设中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战略规划出发,导致组织架构设计和组织机构建设与实际的经营管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企业在组织机构建设中对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不够清晰,各部门内部的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也存在设置不合理之处,这不仅对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国企领导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没有全面的纳入内部控制内容,导致企业无法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文化,员工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解与重视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企业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度较低,这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2]。其三,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性文件,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大量存在,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文件的更新完善不及时,这也会影响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另外,国企的人力資源状况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不合理,也会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产生不利影响。X国有企业通过对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查发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87%的年龄超过45岁,中层员工有57%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基层员工年龄普遍偏小,由此可见,X企业的管理层老龄化比较严重,有鉴于此,企业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管理层的选拔机制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国企开展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管控工作的前提,如果风险评估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以建筑企业为例,其投标活动相对频繁,因此,企业面临的首要风险就是投标风险,如果投标风险识别不及时,将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占比较大,且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大,如果施工成本管控不到位,将会给企业带来成本风险。还有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外部风险也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X企业的员工中有28%对外部风险关注程度较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如果风险发生,员工不能及时识别,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做好风险应对工作,提升风险防范与管控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国企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方案,风险应对规划不合理,当风险发生时,很多国企都是被动处理,这就可能因为风险应对不及时,导致风险扩大,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以X国企为例,通过对X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但管理体系多流于形式,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事后处理,企业员工中对突发事件处理比较关注的员工只有5%,72%的员工对突发事件都没有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三)内部控制活动落实不到位
  国企的内部控制活动丰富多样,要想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促使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落实。但是,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国企的执行力度还是有待提升。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融资规划不合理,企业的运营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或者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利用率较低,对企业的日常运用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以建筑企业为例,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如果资金管理不到位,工程项目占用大量资金,企业其他的项目进度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四)信息沟通不到位
  高效的信息沟通是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部分国企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员工在内外部信息沟通方面比较被动,这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国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内部信息沟通水平方面还很不到位。在信息化时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系统之间的衔接,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沟通效率,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3]。另外,部分国企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大,信息系统之间衔接不到位,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
  内外部监督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内部控制活动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但是,国企在内外部审计监管方面还存在各种不足,需要国企进一步加大内外部监管力度,推进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首先,部分国企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内部控制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其次,在内部监督方面,很多企业对事后处理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导致内部监管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增加了经营管理活动中风险发生的几率。第三,部分国企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奖惩机制不完善,无法对各部门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展开科学评价与奖惩,导致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不强,对内部控制重視不足,这也会影响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另外,外部审计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对企业出具的专业审计报告,也是加强企业监管的重要方式,企业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为企业出具专业的审计报告。
  三、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内部控制环境良好,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国企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的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首先,国企的领导与管理层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评价对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意义,促使企业高层加大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支持。同时,国企需要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识与积极性,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开展打好基础。第三,国企还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不断提升内外部信息沟通交流的效率,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支持[4]。另外,国企还需要在内部控制中兼顾全面性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事项与业务的分析,对高风险环节加强监管,为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落实创造更好的环境。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混合主体的多样性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基于此,国企应结合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背景,加大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促使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使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权益都能得到合理保障。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开展的基础,可以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正确指导。因此,国企需要在战略导向下,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常见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办法》、《存货核算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中企业应对会计工作、工程款项催收、承包商信用等级评估等具体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规定,通过详细的制度安排,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指导,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扩大,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国企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合理运用,不断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益。
  (三)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国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国企需要严格遵循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等基本原则,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支持。一般而言,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涵盖的关键控制点这三个基本层次。其次,国企需要在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确定各具体指标的权重,使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可以通过量化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比如,X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下包含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二级指标,而风险识别这一二级指标又包含市场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识别、生产风险识别等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429、0.4286、0.4286。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因素集、评语集、权重集,因素集需要在熟悉内部控制标准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权重集需要综合内外部各种因素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不同阶段的重要程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确定。
  (四)选择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环节,只有选择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也才能更加客观公正,为经营管理活动的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比较常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为风险基础评价与详细评价法两类。详细评价法主要是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本内容进行评价,风险基础评价法主要是从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访问法、调查问卷法、实地查验法、比较分析法等[5]。在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需要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合在一起,从这一层面进行考虑,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有效的结合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可以对具有较强主观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分析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各个具体指标的影响力进行判断,然后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系统性较强,可以将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评价,可以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进行总体性的客观评价,这对内部控制这种影响因素较多的评价对象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对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可以发挥积极意义。   (五)增强内外部监督力度
  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对特别事项开展专项监督,定期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监督活动。首先,内部审计是国企加强内部监管的重要方式,为了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水平,国企需要建立具有较强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内部审计部门,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国企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应由企业的重要管理层人员担任,确保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得到有效保障,避免其他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造成干扰。同时,国企还需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专业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水平,促使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含国企的生产活动、经营管理活动、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通过对这些具体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对国企经营目标的落实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6]。通过内部审计国企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监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风险扩大,进而实现对国企发展基础的进一步强化。其次,国企还需要抽调纪检、党务、财务、审计、业务等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内部巡视小组,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巡视制度,定期对内部经营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力度。另外,外部专业审计机构也是加强国企监管的重要形式,这些外部专业中介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国企内部的内部控制状况开展外部评价,并出具专业的评价报告,供国企高级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参考使用。这种内外结合的内部控制监管与评价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国企内部控制评价水平,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也可以发挥积极意义。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活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评价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持。国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从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此基础上,国企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推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孟相茹.论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J].财会学习,2019 (19):232-233.
  [2]唐厚燕.淺析内部控制评价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影响[J].纳税,2019 (19):204-205.
  [3]林绿透.浅析如何有效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智富时代,2018 (3):181.
  [4]刘新华.国企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J].今日财富,2019 (4):127-128.
  [5]李丽.基于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分析[J].财会学习,2017 (12):95-95.
  [6]周映红.基于BSC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3):143-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6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