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银行属于高风险经营行业,所以规避和化解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不变主题。随着当前经济金融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商业银行为消费者提供大量金融产品的同时,其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商业银行想要能够有效应对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风险,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需求,就必须要充分依托科技优势,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化;风险监控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式与其特点
   1.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
   该风险属于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中最为普遍,但也是会阻碍银行稳定运行的最为突出的故障原因之一。银行的借贷人或借贷单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及时向银行还贷,或其存在不可能还贷的行为及违约情况,此被称作是信贷风险,该行为最终会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债务危机,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工行、农行、建行等大型国有银行的信贷危机发生概率更高,尽管近年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出现的概率显著下降,但其依然高于发达国家银行的相关标准,所以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2)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操作方面所爆发的风险基本都是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当或其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系统崩溃及失误等情况所导致,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由人为相关因素所导致之外,银行在自主运营策略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进而使得所操作的业务被中断。除此之外,来自外部的恶意破坏以及货币流通受阻等因素都会使得商业银行爆发操作风险,所以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3)利率和汇率的风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向着金融一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随着境外理财模式的构建,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因为国际市场所存在的各种变化而面临较高的汇率与利率风险。当前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由于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于世界银行的平均利率,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相对较低,除此之外,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如此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外汇贷款偿债能力,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风险,所以利率和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1)商业银行风险存在集中性特点
   银行贷款是我国绝大分部企业所首选的融资方式,由于我国对于非银行融资相关渠道的管控力度较大,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导致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整体较小。由于国家与银行体系中的小型银行管制力度较大,会对银行拓展自身规模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各类风险普遍集中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过程中。
   (2)商业银行风险存在隐蔽性特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承兑汇票和理财业务方面发展迅猛,同时也使得银行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诸多隐形风险。例如商业银行所发行的信用货币会因为外界的通货膨胀以及贷款换息等情况而被蒙蔽,或者由于政府方面的刻意操作,压制了许多本应该爆发的风险。
   (3)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社会性特点
   国家建设及人们生活品质和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合理控制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并确保其处于安全、适当的范围内,就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进而严重影响国家的整体建设及发展。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相关问题
   信息化时代下商业银行在产品、业务模式及服务创新方面都出现转变,当前已经出现多部门协同甚至跨界协同的新型产品与服务,但与之相匹配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距离真正的实际应用尚存在较长时间,创新业务相关的管理要求无法通过此得到有效满足。当前的金融创新基本都是基于信息化开展,并已经开始表现出跨部门协同、跨界融合等特点,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风险出现叠加與倍增效应,严重加剧风险管理的难度。信息化时代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多形式参与主体,商业银行无法有效管理业务全过程
   信息化银行方面,以电子银行及网络银行为例,其通过对融合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的应用,将当前相对简单的商业银行服务进行拆分与细化,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涉及客户、银行、互联网公司、监管机构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多个机构,由于参与主体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导致监管金融服务工作的难度与单个商业银行体系相比,难度更大更复杂,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有效的掌握业务平台的所有信息。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已无法纯粹依靠自身的管理架构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交易范围向无人化、电子化和分布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时代下,商业银行客户的金融交易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其操作模式开始向着分布式、无人化和跨地区的方向发展,在业务流程中不再受到人为的干预和监控,导致此环节中最容易存在潜在风险,且风险的源头更为多样化,能够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大,甚至开始向着世界范围内扩散,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现与处理难度。
   3.产品及服务创新速度过快
   当前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已经刚性固化,业务创新的相关要求无法通过此得到满足,由于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逐渐融合,商业银行依托信息化技术大量创新各类业务,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都可以通过与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融合而得到有效满足,但不可忽略的是,新业务的开展势必存在大量潜在风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在业务开始时就完全发现所有的风险,最终由于风险管理及防范制度的限制而对金融创新产生阻碍。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的提升路径
   1.加强信息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风险管理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银行由电子银行到互联网和移动银行转变,目前已经开始向无人银行发展,商业银行的创新需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其较传统业务相比,在业务创新方面存在诸多未知风险,其所创新的业务普遍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风险。所以商业银行相关部门必须要遵循业务可持续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及时制定应对预案,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健全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时,要先深入评估业务内容,基于创新业务内容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计划;还需要建设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明确划分风险等级与评估条件;第三,确定风险管理流程和具体的控制点,在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实时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第四,业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提交相关的运行及风险评估报告。
   2.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
   信息化时代下,银行风险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转而存在于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的过程中。跨部门业务开展时,各部门都侧重管理自身业务,不关注协同业务。而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确保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提升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效率。想要确保所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就必须要先对商业银行各个系统进行整合,融合多资源及多系统,从全局统一银行所有信息。在创新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业务方面,传统模式下从设计到开展需要分级进行信息交流,如此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信息鸿沟,各部门评估自己的业务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整体规避风险无法起到较好的效果。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能够突破各部门间的信息阻隔,使得产品及服务在创新之初就能够从银行整体考虑,并通过各管理体系的评价分析,使得漏洞风险出现的概率大大下降,基于此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构建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各部门在防范风险时所出现的业务不一致或协同风险。
   3.引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风险预警能力
   商业银风险管理需要基于各项措施开展,大数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每位客户信用情况与行为模式的深入分析,并基于所产生的数据构建智能的客户管理架构,确保信贷、信用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等服务都能够实现客户一对一模式。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划分客户群体,而是需要将客户信息进行汇总与综合评估,使得每位客户的实际需求与具体情况都能够被银行所了解,建设全景图,充分体现客户在资产控制、人事及业务关联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分析各种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情况,对客户经营状态变化深入了解,有效预警潜在风险,针对各类风险制定相关预案。借助大数据技术将风险分析落实到银行管理中,使得客户经理能够拥有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智能化开展风险管控工作。
   4.更新管理理念,同步开展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信息化时代下,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保障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的根本,必须要经历长期的实践探索才能够逐渐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信息化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为能够让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银行在业务创新时,需要连带风险管理工作同步进行,所以需要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本质,除了需要应用灵活的风险管控从事确保金融业务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外,还必须要采取合规的风险管控跟踪评估,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切实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5.强化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提升员工风险意识
   将信息化时代下风险管控文化内涵与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在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能够与信息技术动态结合的规模管理体系,所以要求员工必须要具备合规意识。首先,需要对员工加强信息化基础培训工作,使得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当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目标与措施,在处理业务时,可以让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得到满足。首先要主动防范风险,其次,要强化商业银行各个部门及内外部之间的跨界协作环节的管理,不仅需要提升协作效率,还需要加强对协作过程中风险的防范。
   四、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及创新模式都出现调整,如此使得风险管理工作面临更高要求。所以针对快速出现的创新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合理采取相关措施,结合信息化技术,有效强化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产生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下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国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之路[J].中国金融,2019(14):16-18.
  [2]崔强.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黑龙江金融, 2019(07):48-50.
   [3]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审计信息分析处.信息化审计:工商银行内审的鹰眼雷达[J].中国内部审计,2017(12):90-91.
  
   作者簡介:张哲玮(1994.12-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实证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0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