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外并购的战略规划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 “走出去”战略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并购活动,为了提高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开展海外并购战略规划研究必不可少。通过对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并购动因的确定、并购战略的准备、并购边界及方向的确定和制定并购战略应具有的六大特征进行了总体研究,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战略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海外并购;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0-0037-05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 on Overseas M&A
  Liu Jinxiong
  (China Huadian Hongkong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031)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going out” strategy, more and more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have carried out M&A investment activities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verseas M&A of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research on overseas M&A strategic planning must be carried out.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study on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overseas M&A , the determination of M&A motivation, the preparation of M&A strategy, the determination of M&A boundary and direction, and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M&A strategy. It provides a strategic plan for Chinese M&A in overseas. Based on the basis, it avoids the losses caused by blindly carrying out M&A activities.
  Keywords: Overseas M&A; Strategic Planning
  [作者简介]刘进雄(1973-),男,湖北鄂州人,高級工程师,研究方向:海外电力投资。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资企业迎来了一个对外投资并购的高潮。据统计,2015全年中资海外并购总计为478宗,涉及资金约2268亿美元。2016年中资企业共发起海外并购业务729宗,同比增长73.16%;其中500宗交易披露金额,共约3318.74亿美元,同比增长94.28%。
  并购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正在逐步由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转向产业集群“走出去”,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规避贸易摩擦。然而在并购活动火热的背后,一些企业往往因为并购战略不清、目标不明、信息不全、决策不力而导致并购失败,还有的甚至并购活动成为了资本外流的保护伞。为此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工作,应当建立清晰的战略规划,为并购成功保驾护航。
  一、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
  成功并购的起点始于并购的战略规划。要实现企业的并购绩效和目的,往往是以并购动机(公司远景和战略规划)为起点,根据企业的并购能力(内部资源和“外脑”利用),确定并购的边界,并沿着并购的方向,寻找并购匹配、并购协同的路径,选择并购对象,最终实现企业对外扩张的目的,反映出并购战略的实现程度。因此,并购的战略规划应包含并购动机、并购能力、并购边界、并购方向、并购绩效。
  (一)并购动机
  企业并购动机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动机相互作用和博弈的结果。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竞争主体,自身的内驱力和外界诱因共同影响着并购活动的动机。内驱力引起的动机主要包括追求市场份额、追求协同效应、追求核心技术、获取生产要素、获取目标公司优势资产、降低企业风险和进行产业重组等。从历次并购浪潮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每一次并购浪潮背后一定与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经济、文化、技术变革等有关。而外界诱因引起的动机主要包括先进的技术、有利的经济状况、出现低价资产、资本市场驱动、法律允许和放松管制。
  与企业并购利益相关的有:员工的并购动机是获取更满意的工作氛围、更多的薪酬和更大的升职空间;债权人的并购动机则关注与企业并购后偿债能力变化;管理层的并购动机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提高公司对管理层的依赖;股东的并购动机在于收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提升并尽可能控制住风险。
  (二)并购能力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明确了并购动机,但在确定并购目标时,要清楚自己究竟可以实施多大规模的并购,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实施并购,这就是企业需要实施并购的能力。并购能力简言之就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剩余资源实现并购活动的实力。从历史上的并购活动看,由于并购能力不足,产生“蛇吞象”的现象也发生过,并购能力的要素主要分为两部分:资源要素和利用资源的并购管理能力。
  并购能力的资源要素主要有:财物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有产权的无形资产、无产权的无形资产和信息资源。剩余的人力资源是进行并购活动的基础,剩余的财物或实物资源是完成并购活动的支付条件,是并购能力构成的必要条件,企业并购知识管理能力、并购资源的管理能力和外部资源的调动能力可以管理并指导企业的并购活动,以确保并购活动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并购边界
  企业具备的并购能力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并购边界,在并购边界的范围内,并购活动助力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在并购边界范围之外则会拖累企业的经营发展;在并购边界附近则并购活动的价值游离于助力企业和拖累企业之间。
  企业开拓海外业务一般是通过新建投资、并购、联盟三种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和能力提升。企业并购边界理论研究对象包括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并购,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并购等并购活动的适用条件,是解决企业发展战略是否要通过并购这种外部投资方式进行,解决与新建投资和战略联盟两种战略发展方式的比选问题。
  在比较并购、新建投资时,要结合市场状况、市场结构来分析二者对市场的影响,同时根据政府政策的倾向性和战略资源的可获得性来比较并购和新建投资的优劣,并购与新建投资往往就是互补,并购的优势就是新建投资的劣势。
  在做并购与战略联盟的决策时,要通过交易特性、企业特性、环境特性三方面的因素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企业选择外部成长战略的有利条件。战略联盟对目标企业控制低,但战略灵活性高;并购相比之下,对目标企业的控制高,战略灵活性低,并购强调对企业目标资源的控制需要。
  (四)并购方向
  并购方向是指并购在区域、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并购动机明确和并购能力具备并决定开展并购活动时制定的,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细化其总体发展战略的内容。并购方向的选择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政策走向、技术发展趋势、消费习惯变化等),考虑产业链细分及自身的并购能力。确定并购方向受两方面约束:一方面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已有的资源。明确并购方向有助于避免企业盲目并购,确保并购服从、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为企业创造价值。
  百年并购历史中,有很多并购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就是并购方向的定位不当,缺乏并购的战略指导。可以说并购战略是实施并购活动成功的起点。只有当企业并购活动遵照明确的战略目标开展,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采取有利的并购技巧,实现并购后的整合和绩效,发挥并购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并购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五)并购绩效
  绩效是指企业从事活动的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并购绩效就是并购活动产生的业绩和效果。就具体企业而言,完整的并购行为包含了实施并购交易及并购整合两部分,因此并购绩效也应按此进行划分:一是交易绩效,是指交易发生时,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评价给并购双方带来的绩效(价值增值状况);二是整合绩效,指目标公司被纳入到并购公司中经过整合后,实现并购目标产生效率,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业绩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来验证。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中大多采用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并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一是利用股价(短期和长期结合)来检验并购创造的价值;二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考察获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回报率、销售回报率、股权回报率、销售增长、每股收益等)和现金流回报指标(包括资产运营现金流回报、预期贴现现金流回报、基于整个市场价值的运营现金流回报等)。
  并购活动对企业、产业发展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从并购绩效影响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绩效:一是对企业本身业绩和效率的改变;二是给市场和行业带来的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行业集中度等;三是指社会绩效,就是对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体现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二、企业并购动因的确定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确保生存。一般而言,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新的投资或通过并购达成。但是两种方法相比较,并购方法更有效。
  一是并购時间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寻求发展,大家都处于动态环境中。因此必须抓住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机会,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得到竞争优势。如果公司采用新的投资方式,将受制于项目建设周期,资源获取及配置的限制,延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采用并购,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展业务,提高竞争力并击败竞争对手。特别是在新兴产业中,领先一步的企业就可以获得原材料、营销渠道、产品声誉等优势,并迅速建立行业领先优势。而采用新的投资实现发展目标显然不可能具备这种优势。一旦确立行业优势,其他竞争对手将难以追赶。因此,并购可以使公司抓住机会,赢得机会并获得竞争优势。
  二是并购可以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和企业成长的风险。当公司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时,他们将遇到资金、技术、渠道、客户、经验等各种障碍,还需要接受许多检查验收和评估。这些障碍不仅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也增加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采用并购方法并立即获取市场份额和相关资质,则可以绕过这些障碍,后期再进行滚动开发,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快速进入。
  特别是一些受规模限制的行业,企业采用投资进入该行业必然导致产能的增加。这将不可避免地扩大供给导致产能过剩,引起其他公司的暴力抵制,产品价格可能会迅速降低,因此公司的进入将破坏该行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并购进入该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扩张,从而达到保护行业并使其在进入企业后实现盈利。
  第三,并购可以加速海外业务的扩张。竞争全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是必然趋势,国外企业的管理方式,商业环境的差异,政府法规的限制都需要适应。收购现有海外企业不仅可以加速进入该国市场,还可以利用原企业的营销渠道、人员资金和管理资源,使企业在进入该国后能够顺利发展。此外,由于合并后的企业与国内企业经济紧密结合,并购后对经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政府的限制相对较少,这有助于跨国发展的成功。
  (二)追求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业务协同、财务协同、生产协同、人才和技术协同。   业务协同作用。企业并购后,通过企业的规模经济可以实现业务协同。原有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活动可以合并,节省营销费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可以精简,管理成本由更多产品分担,从而节省管理成本;研发成本分摊至更多产品上,还可以快速高价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另外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还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财务协同。企业合并后,资金可以统一安排,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规模和实力的扩大,企业大大提高了融资能力,更好的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另外,企业合并后,企业的损失可以通过会計统一处理进行弥补,从而达到避税的效果。
  生产协同作用。并购企业合并后,同一产品可由专业生产部门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还可以调整原企业之间的生产规模,按照最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规模;整合现有企业相互连接的生产流程,节省运输和仓储等中间环节成本。
  人才和技术协同。合并后,合理调配两家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一些专利技术,受制于专利转让的各种限制,企业很难通过其他方法获得,只有通过并购才能获得专利技术,确保企业发展的优势。
  (三) 加强控制力
  企业实施横向并购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垄断地位。此外,企业横向并购减少了同质供应商,尤其在竞争对手很少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与上下游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利于企业获得较低价格的原材料和较高价格的产品销售,从而扩大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 获取稳定收益
  在证券市场中,理论上,公司的股票市场总价格应该等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是受环境影响,信息不对称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的价值往往被低估。如果公司能够在合并后发挥协调效应,那么收购公司可以在以后的业务中获得更多收益,或者在收购后再转售,从而在短期内获得巨额利润。
  (五)获得合理避税
  在某些国家中,公司法规定公司的亏损可以用未来几年的利润抵补,抵补后可以减少企业应纳税税额度。因此,如果公司在历史上有未抵补的正亏损,且被收购公司每年产生大量利润,收购公司可以利用其亏损进行合理避税,并以低价获得公司控制权。
  三、 海外并购的战略准备
  (一) 整体规模和实力层面的战略起点准备
  开展海外并购前应先把企业本身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做大,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获得目标公司和其他相关方的认可。公开参与竞标时能顺利通过资质审查和行政许可。这就为本企业启动海外并购做好了战略起点准备。
  (二)组织机构设置层面的战略人才准备
  企业应建立面向海外并购业务的专门机构,并汇集国际化经营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海外并购团队的主要成员,为海外并购做好了战略人才方面的准备。
  (三)关于行业动态的战略情报准备
  为开展海外并购提供强大的情报服务和研究支持,企业应掌握本行业最前沿的竞争及战略情报,尤其是在并购目标选择的前期阶段,应做好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四)并购流程设计及内控建立
  企业应建立海外并购程序并制定专业化制度,包括清晰定义并购战略的参与者、职责、流程、评价和考核方式,运用专业化的工具、手段和指导手册进行行业分析、项目筛选和标的剖析,以及就并购战略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及时沟通与信息更新等。
  (五)关于目标公司及相关人员的战略心理准备
  人们通常把并购比喻为“婚姻”,“先恋爱、后结婚”的确是婚姻美满的重要法则。对并购的目标公司,尽可能建立沟通渠道便于双方高层人员的频繁接触,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关于对方的准确信息,而且增进了各方的了解和认同,也为后期并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种战略心理准备也许是无意中形成的,但它为其后的并购协调一致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的成功需要基于恋爱阶段的充分沟通交流,对目标公司了解不足,未与目标公司高管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的常见原因。因此海外并购中双方人员的心理准备毫无疑问是重要的成功因素。
  四、并购边界和并购方向的确定
  (一)行业相关程度
  总的来说,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将有更好的与行业相关的机会。因此,并购公司应优先收购相同或类似行业的目标公司。这使其有机会通过大型或动态的市场障碍形成市场垄断。行业相关性是定义战略合并和收购及其边界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二)企业间能力互补程度
  “木桶理论”认为容量的多少取决于木桶的短板,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当某些资源已经过时或落后, 即使其他能力都很强, 也无法保证公司具有全面的竞争优势。 战略并购必须考虑并购方原有优势的结合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营销特点、销售网络、研发费用、产能过剩等),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
  (三) 企业资源的可扩充程度
  战略并购应充分挖掘自身与目标公司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价值增值,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资源是战略并购思维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四)资源的整体协调程度
  企业由于合作生产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样每个参与合作者的报酬也比独自经营分散生产时更高。因此如果战略并购不具备协调性, 企业的并购只能提升资产规模和后期转型,不能提升企业的效益。
  (五)企业并购的可交易成本
  在考虑并购的价值创造时,公司总是希望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分销和销售,尽可能多地纳入价值链的垂直部分,但是在连续的生产阶段或连续的行业之间,无论是签订长期合同还是实施纵向一体化,都必须考虑两种交易成本中的哪一种较低。
  (六)核心技术的改进程度
  核心技术能力与并购行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并购获得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加强和扩展其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也保障了并购行为的成功。在技术稀缺或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并购行为更为活跃。前者因并购而获得了核心技术等战略互补资产,增强或培养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后者因扩张和延伸了核心技术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   五、并购战略应具有的特征
  (一) 全局性
  并购战略应站在全局性的高度,结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深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行业环境,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全面的、全局性的规划。
  (二)指导性
  企业战略明确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和行动指南,谋划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制定了实现长远目标的发展路径及对策措施,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三)竞争性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不可避免,也主导着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因此,企业制定战略应充分进行内外环境分析,设计出合适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风险性
  风险与机遇相生相伴,任何并购战略决策都存在风险。如果并购战略对市场主观臆断,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出现偏差或设定目标过于理想,制定的并购战略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并购战略的制定必须深入市场研究,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长远目标,选择科学的战略形态,合理调配人、财、物等各战略阶段资源,并购战略才能引导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五)长远性
  企业虽然应考虑短期利益,但是战略更应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企业应根据长远目标,按照其发展轨迹分解其各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除因市场变化需要所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应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切忌朝令夕改。
  (六) 系统性
  企業并购战略需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性目标和各阶段经营策略。同时,按照三级管理体系结构,将企业并购战略分解为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级。确保各层级的并购战略在企业经营方针、投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实现上相互关联,同时有所侧重,形成系统性的并购战略体系。
  [参考文献]
  [1]时晶.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选择[D].河北大学, 2015.
  [2]李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J].对外经贸,2016(5):52-56.
  [3]李春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对外经贸,2017(6):108-109.
  [4]苏国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经济问题,2007(8):56-57.
  [5]黄俊莉.浅探企业并购动因[J].时代金融, 2014,(9):112-114
  [6]赵红娟.辽宁省企业跨国并购动因、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6):62-64.
  [7]时晶.并购边界的理论研究——并购与新建投资的比较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3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