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 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梳理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的状况以及趋势,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9-0060-06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Zhang Caihua Ye Jingjing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irstly, relevant theories of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urban construction are sorted out, Grey relational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Analyze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the e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ult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words: Dawan District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Industrial Synergy; Grey Relational Model Analysis
  [作者简介]张才华(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中山、佛山、肇庆、惠州、江门九个城市组成的(9+2)城市群。经过长期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见表1、表2)。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957万,2017年经济总量大于1.4万亿美元,所以无论是从城市间的竞争力、区域一体化水平看,还是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状况、开放程度来看,都已具备国际一流湾区的水平。在政府的支持下,湾区内促进了城市间的合作,进一步创新合作体系,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湾区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相比,在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领先,如表3数据显示,GDP总量也超过旧金山湾区。但在第三产业占比与人均GDP方面仍落后于其他三个湾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加强各城市间第三产业的合作,提高其所占比重,充分发挥三地的优势,提升竞争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
  从发展特点出发,城市的集聚效应、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对区域腹地的纵深延伸等决定了湾区的发展进程。粤港澳三地须更深层次地合作发展,发挥“9+2>11”的效应。
  首先,广东省发挥了其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在区域内构建了一系列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其中,深圳更是持续加快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由于深圳具备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所以重点培育发展了一系列新兴产业,还加快发展了金融等各种现代服务业;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并以重工业与基础工业为主;而佛山则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肇庆大力推動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还积极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利用其综合资源优势,以及中转港口的重要影响力;珠海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把先进的制造业为发展的重点;东莞和惠州依托深圳的研发资源,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山和江门持续加强与澳门的合作,推动现代商贸服务、国际性娱乐、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陆9个城市2017年产业结构对比如图1所示。
  其次,香港发挥了贸易中心、国际金融、航运职能三大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科技的发展。澳门继续推进世界旅游中心的建设,以娱乐城、酒店业和旅游业吸引着全球游客。港澳地区发挥了对内融合、促进向外发展的重要作用。
  粤港澳三地的产业分工在整体上来说比较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其采用的模式是制造业垂直分工。2003年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致力于横向产业的整合。2017年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更加明确,促进了各城市积极参与全球的高端产业竞争。在核心城市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三大都市圈,如图2所示。   从整体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仍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粤港澳三地的跨行政区划以及税制差异,粤港澳三地在行政、法律体系和经济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城市间各类要素难以完全自由地流动,区域内产业发展不均衡。如表2,从2017年城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湾区内11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的人均地区GDP都超过10万元,澳门的人均地区GDP更达到了52万元,但江门和肇庆的人均GDP还在6万元以下。在产业结构方面,香港、澳门把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广州、深圳则以服务业为主,占比在60%以上,表明这两个城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珠海和东莞的二、三产业的比重相近,说明这两个城市正处于工业化的后期后半阶段;湾区内其他几个城市都是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选择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包括创新产业间分工、产业的全面融合、产业链的有效分工、创新产业内分工等。因为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模式的选择上各有差异。
  1.在产业分工与产业全面融合方面
  各城市间应发挥各自的优势,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把市场的共同开拓和协同研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逐步形成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香港当前只有金融业和中间产业两个主要产业,澳门主要以博彩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但是另一方面出现产业适度多元化的问题,所以應该全面提升粤港澳三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质量。
  2.在制造业合作方面
  要以产业间的协作配套和产业链分工为核心,优化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更深层次地改造制造业的结构,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使湾区的制造业向先进的方向迈进。湾区内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合作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内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3.在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
  把产业间和产业链的合作作为重点,朝着更深层次、更高端的目标发展,结合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把握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改进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鼓励共建专业的服务机构,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构建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的相似度或相异程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它通过分析不同的时序数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不同序列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在经济学中,此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的区域在产业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所以本文采用此分析方法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水平。
  (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1.收集数据,确定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
  (1)参考数列:把粤港澳大湾区整个区域的分行业在全国的区位熵作为参考系列
  LQ0(j)={LQ0(1),LQ0(2),……LQ0(n)}
  (2)比较数列:把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各行业在全国的区位熵作为比较系列
  LQm(j)={LQm(1),LQm(2),……LQm(n)}
  (n为行业数,m为地区数)
  2.根据数据计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首先要计算区位熵值。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判断某个特定产业在某一区域内的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一行业就业人数同整个湾区的就业人数之间的比值,与全国该行业的从业人数与全国的就业人数的比值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LQij=Lij/∑mj=1Lij∑ni=1Lij/∑ni=1∑mj=1Lij
  (1)
  其中,i表示第i个地区(i=1,2,3…n);j表示第j个行业(j=1,2,3,…m);Lij代表的是就业人数;LQij代表区位熵。根据公式(1)计算出2017年湾区各城市的分行业区位熵,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初值化)处理,如表4,计算出参考数列和对比数列。
  3.求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分别计算出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以下为关联系数公式:
  γ(LQ0(j),LQi(j))=miniminj|LQ0(j)-LQm(j)|+ρmaximaxj|LQ0(j)-LQm(j)||LQ0(j)-LQm(j)|+ρmaximaxj|LQ0(j)-LQm(j)|
  (m=1,2,3,4;n=5,6,…,12)(2)
  根据关联系数得出灰色关联度模型:
  γi=1n∑ni=1γ(LQ0(j),LQi(j))(3)
  γi=1m∑mj=1γ(LQ0(j),LQi(j))(4)
  式中,i表示第i个地区(i= 1,2,3…n);j表示第j个行业(j=1,2,3…m);γi代表各地区的产业关联度;γj代表各行业的产业关联度;︱LQ0(j)-LQm(j)︱表示第j个行业的参考数列与某比较数列的差的绝对值。miniminj︱LQ0( j)-LQm( j)︱代表参考数列与所有比较数列各个行业的差的最小绝对值。maximaxj︱LQ0(j)-LQm(j)︱代表参考数列与所有比较数列各个行业的差的最大绝对值。ρ为分辨系数,ρ∈0,1,通常取值0.5。
  首先,把粤港澳大湾区整个区域作为参照系,根据公式(2)和(3)计算出11个城市的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度,数据整理如图4所示。   图3中把计算出来的11个城市的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进行了排序,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江门、珠海、肇庆、澳门、中山、惠州等11个城市的灰色关联度都超过了0.8,而且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江门〉珠海〉肇庆〉澳门〉中山〉惠州,其中产业趋同度最高的是广州,惠州的灰色关联度最低,但也大于0.8,因此从总体上看差异不大。灰色关联度越大,说明该城市总体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的整体差异越小,数据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关联度较大,趋同程度高。
  然后,根据公式(2)和(4)计算出粤港澳大湾区各行业的灰色关联度,把计算出来的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19个行业的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进行了排序,如表5。
  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的19个行业的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度整体较高,除了农林牧渔业X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X18,房地产X11这三个行业的关联度在0.7以下之外,区域内的其他16个行业的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度都超过0.7。其中采矿业X2,建筑业X5,批发和零售业X6,租赁和商业服务业X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X4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超过0.9,因此产业结构趋同性较强。结合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表5中的关联度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步伐,通过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的科研和技术基础,联合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推进大湾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大力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进粤港澳共享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三、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结合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产业优势,从中构建一个多样化、高层次的城市分工协作体系。深化产业间的分工合作,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完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成体系完备、合作有序的城市群产业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使湾区内的现代产业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要整合湾区内的创新资源,大力推动区域内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构建一系列有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創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关联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同时还应实施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人才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促使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共同拉动知识密集型等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继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融合发展,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产业间的关联作用。
  (四)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
  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部门的合作和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有利于粤港澳三地金融发展的监管和自律机制,完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大力支持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创新,推动区域内的金融合作,进一步提高粤港澳资本市场的兼容性。鼓励在湾区内使用各种数字金融技术,加快金融产业的发展步伐。
  (五)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城市间各要素之间的便捷流动,推进湾区的一体化建设。加强粤港澳三地运输方式的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通联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内联外通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眭文娟,张昱,王大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发展现状——以珠三角9市制造业为例[J].城市观察,2018(5):24-30.
  [2]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0.
  [3]申明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构建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7-19(8).
  [4]陈燕,林仲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4):89-97.
  [5]王枫云,任亚萍.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定位[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2):30-38.
  [6]ALEX SCHAFRAN. Origins of an Urban Crisis: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clos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13,37(2):63-88.
  [7]Cheung,P.T.Y. The Politic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J].Asia Pacific Viewpoint,2012,53 (1):21-37.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4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