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协同育人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是学校人才培育关键环节。只有更新观念,科学建立校企协作育人多元管理主体,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质量与成效,优化管理制度,健全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与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基于阐述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提出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完善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130-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llaborative parent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 bases is the key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nly by updating the concept and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ing the principal body of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 base.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educating peo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es measures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perfect the guarantee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ptimization Measures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育人的有效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经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必要性分析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已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能力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
  (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与类别。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广,国民经济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中国向制造业大国与高科技领先的强国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转向职业化,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理论知识与娴熟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大学专业教学之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获得和提升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校企协同育人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企协同育人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但一些高校往往没有形成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教学平台,就业渠道与职业取向多元化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企資源,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三)校企协同育人有助于促进院校学科专业发展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在各类型的行业企业,通过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直接面对市场和企业,高校应以社会所需人才为教学重点,科学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要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学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框架,应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及实习计划与大纲安排等环节与企业充分研讨协商,校企双方加强资源投入,共同承担育人项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进步。   (四)校企协同育人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服务企业与经济建设,积极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偏差制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有效举措[2]。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还存在对协同育人认识不到位,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一些院校虽然有完整的实习大纲与计划,但工作开展不细致;一些院校在协同实践育人方面尚缺乏系统规划,表现在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管理权限较为松散、共享平台缺乏,校企深化合作难以开展。还有来自企业原因: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对参与校企协同育人认识不到位,某些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管理便利性以及经费等因素考虑,在集中接收大学生培训中积极性欠佳,尚未形成合理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效率
  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协同育人涉及校企双方利益,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需要加以科学管理和经常性的协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实践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在人员安排、经费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难以协同,校企难以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影响实习基地运行效率和学生实习效果。
  (三)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不合理阻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发挥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监控机制是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的保障。当前一些高校单纯追求实习基地数量,对质量监控有所忽视,虽有评价机制,但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如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出勤、撰写实习报告和实心心得等作为考核指标,对学生的实习业绩重视不够,对专业技能的考核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无法及时从企业及学生两个层面获得实习信息,对实习质量的评价以及监控不到位,因而无法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应有功能。
  (四)协同育人保障体系不完善制约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可持续发展
  1.师资力量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迅速,一些高校因师资力量不足而未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或虽有教师指导,但大多是无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指导工作质量不高。企业因条件限制不能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业务指导,或虽安排了人员指导,但因激励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而流于形式。
  2.建设经费不足。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类投入一般不会进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导致学校对实践基地建设投入不够,实习经费有限,无法落实校企互惠互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基地建设质量。
  3.政策的制约。高校因职称评定、绩效薪酬等向科研和校内教学倾斜,校外实践实习指导及业绩成果等往往不受重视,加上激励制度不完善,教师不愿意或不重视实践教学指导,制约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统一认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校企双方应统一认识、立足高质量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1.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结合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各专业实习项目,切实提升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效能。为使实习项目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需要建立与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形成制度和规范。如可邀请校外实践基地技术骨干及中高层管理者参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开设讲座和专题研讨;选派教师到实践基地驻点进行指导和业务交流,共同承担攻关课题和项目,充分动员和投入校企智力资源,形成科学有效的育人机制。
  2.依托共建项目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功能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可依托教研科研项目来带动基地的功能发挥,拓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空间,提升校企合作深度。如积极申报项目,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以及各级各类“大创”项目和“挑战杯”项目等为依托,实施项目驱动,将项目立项的资金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学生的实习实践更具有目的性,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方向性,实习成果更具有现实性。
  (二)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质量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应注重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应符合基地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运行程序,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精细、科学与高效。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流程,重点做好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信息与档案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准,提升管理质量。
  (三)改进实践教学基地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
  1.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合理和系统地衡量学生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和能力获得。评价指标应全面、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考核评价指标可分为定性和定量兩类指标,全面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业绩加以考核与衡量。拟出主要评价考核指标如图1所示。
  2.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高校办学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责任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在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中,政府提出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标准,进行高校办学导向。行业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外实践实习内容和大纲的制定,执行实习流程,拟定考核方式和指标,加强信息的传递沟通,共享学生实践实习成果,对业绩进行评价。各因素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全面的质量监控循环系统,见图2。   (四)形成高效的激励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保障
  为保证实践基地教学有效运行,组织机构保障是前提。可在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立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由学校和实践基地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基地组织建设、管理与运行等宏觀决策;执行机构主要由学校实习管理职能部门和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指导教师与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基地实际运行中的具体实务。各层级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任务落实,合理调配资源,实施质量监控和业务运营等工作,组织机构如图3所示。
  2.落实经费保障
  经费投入是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必备条件。经费来源一般包括: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按比例下拨的各类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费用;二是各二级学院自主分配的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三是与基地建设相关的科研教研以及学生“大创”项目立项项目经费;四是实践基地共建单位的经费支持。应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监管力度,保证专款专用,防范经费使用中的不良现象,提升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使用功效。
  3.统筹师资保障
  师资包括高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外实践基地的师资调配和使用包括:一是鼓励教师到专业对口基地驻点,开展调研,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为自身积累教学所需专业理论、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对学生校外实习进行技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可在校内外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与授课、参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三是建立产、学、研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教师结合实践基地工作开展科研立项,实践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转化平台,实现资源流动与共享,形成互惠互利、学以致用的良好局面。
  4.完善激励保障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有效运行需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对学生的激励包括实习基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实习工资,解决食宿交通,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在学分认定、评优评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等与学生实践基地工作经历与成果相联系,并予以倾斜。对教师的激励,一是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申报与实践基地相关的科研教研教改项目;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驻点,在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三是对实习基地(企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计算适当的教学工作量并计酬,聘为高层次兼职教师并颁发证书。
  四、结语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应转变观念,主动顺应市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基地质量建设,促进学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有机融合,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经济圈战略等向纵深推进,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培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校才能具备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2]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19-222.
  [3]赵哲.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机制障碍与对策——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3):49-53.
  [4]刘碧强.协同实践育人视角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5):248-253.
  [5]马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齐鑫物流教育,2014(2):367-370.
  [9]卢冬君.构建高效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5(6):25-28.
  [10]刘盺.高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19-50.
  [11]张澍东.关于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8):35-37.
  [12]赵民,司洁萌,郑红玲,张幸,林钧昌.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以唐山师范学院经管系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4-56.
  [13]戴飞,黄晓鹏,赵武云,孙伟,万芳新,戴立勋.农机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策略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8):115-118.
  [14]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419-421.
  [15]王明华,鲍长生.“双联互动”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39-41.
  [16]田光伟.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62-164.
  (责任编辑:张彤彤 董博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5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