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内容视角的艺术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建设、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进程中,艺术档案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档案是艺术工作者创作活动的原始记录,其承载的内容是珍贵的艺术成果。我国艺术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剖析艺术档案内容的本质特点,分别从思想意识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指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容视角;艺术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1-0122-03
  Abstract: Art archive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Art archives are the original records of artists’ activities, and the contents they carry are precious artistic achievements. First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contents of art archives. Then it analyz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art archives contents, including image, subjectivity and aesthe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art archives contents, which based on aesthetics. In the following part, from the ideolog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level, we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specific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Keywords: Content Perspective;Art Archives;Archive Management;Problems;Measures
  一、引言
  艺术档案定义一种是广义视角的 ,泛指一切带有艺术性质的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具体表述以《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中的界定为例,“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另一种是狭义维度的 ,专指含有“艺术创作”的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辞海》中将“艺术”定义为一种审美创作活动,因此艺术档案就应该是这种创作活动的原始记录。具体表述为“艺术档案是艺术工作者或文艺单位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经过系统整理的各种载体的材料。”
  二、艺术档案内容的本质特征
  (一) 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的形象性是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其它的学科,例如哲学、科学通常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都不具有形象性这一特点。因此,形象性是决定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而非他物的本质属性之一。
  不同的艺术门类,呈现的艺术形象也不尽相同。绘画、摄影、戏剧、雕塑、舞蹈,使观众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知艺术形象。文学传达内涵的载体是文字,读者阅读文字后,间接地感受到艺术形象。这种形象虽不是肉眼可见的,但却活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回味的意蕴,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类似地,音乐的内容,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音乐形象由旋律、节奏、和声等构成。言而总之,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形象。
  (二)艺术的主观性
  艺术创作具有主观性特点。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基于自己的人生观,采用一定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加工生活素材,并将自己的情感输入到艺术形象之中的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艺术作品传达的创作者的心境、审美情趣、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内涵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历史中,不同艺术家对相同事物的认知、表达方式往往是风格各异的。
  艺术欣赏同样具有主观性。既然创作者存在主观性,那么观赏者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其欣赏角度,喜好偏爱以及对艺术的认识也必然各不相同。同一件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可能生发不同的感情;甚至同一欣赏者随着时间推移,受所处境遇、认知水平的影响,对于同一作品也会产生别样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理解。
  (三)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具备审美性的特征,是因为艺术能激发感情,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对于“美”的理解或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美”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被人感知,艺术就恰好可以通过具体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对美的诠释。世上的美,可大体分为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自然之美是在漫长的地质活动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艺术之美,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标志着人类拥有创造美并欣赏美的独特本领。
  三、艺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
  缺乏对艺术档案内容的认识。在文献研究中发现,我国学界对艺术档案管理的研究,鲜有(甚至是沒有)对艺术档案内容的分析。而大多还是基于业务活动的背景,指出的管理问题过于空泛,如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确实在艺术档案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但是也同样出现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或任何类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造成的危害。忽视了艺术档案的内容特征,档案工作者就会“不加以区别”地采用笼统的、一般性的档案管理方法来管理艺术档案。这样的做法会造成负面后果。从档案保管角度来看,艺术档案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档案载体的多样性。例如乐谱、画作、书法通常为纸张材料;摄影作品以照片形成归档;舞蹈、影视作品以录像带、光盘等载体保存。不同的载体,对装具、温湿度、光线等保管条件要求不同。若将艺术档案与其他档案混为一谈进行管理,极有可能导致艺术档案载体耐久性受限,久而久之档案上的艺术成果终将破损或遗失。
  (二)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艺术档案收集难及其原因。艺术档案的收集是指按制度通过接收和征集等方法,将分散在各个方面的材料集中保存的工作。收集是各级艺术档案工作部门的艺术档案资源来源和丰富藏品的重要途径,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收集困难是现阶段艺术檔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繁荣,艺术除了以审美为本质的功能之外,还渐渐衍生出了消费功能。艺术消费决定了艺术品可以作为特殊的商品流入市场,被自由买卖或收藏,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物质经济需求。
  艺术档案具有复用性、增补性的使用特点。艺术档案在艺术活动中通常会被反复使用,这就是其复用性。其他类型的档案,如文书档案,其时效性较强,现行价值在短时间内发挥完毕,在收集归档之后,侧重于长远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供历史查考。艺术档案偏重在实际使用中的现行价值。例如,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的乐谱档案,伴随着音乐会频繁上演被经常使用。这部分艺术档案由于使用的时间跨度长,不便于收集和归档。
  复合型艺术档案管理人才缺失。艺术包含的具体门类多种多样,导致艺术档案纷繁复杂。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难以胜任这份工作。目前,从事艺术档案管理的人员有一部分是从艺术表演工作岗位转到艺术档案工作岗位的,他们虽然有比较强的艺术素养,但缺乏档案意识与档案管理技能。
  艺术档案开放程度低及其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受制于管理理念的僵化,档案的开放和开发利用程度偏低。现阶段艺术档案使用范围普遍较小, 利用效率低, 很多档案长期存放在库房,“不见天日”,没有发挥自身的价值和资源优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有档案部门欠缺利用服务意识,但不能完全归咎于此。我国民众艺术素养偏低,社会尚未形成主动获取利用艺术档案的文化氛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档案部门利用服务意识差。目前大多数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依旧是在馆内为利用者提供馆藏档案原件。这种“走不出档案馆”的服务模式显然无法发挥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即使有些档案馆拥有拓展服务方式的美好愿景,受制于缺乏人才、资金不足,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进行艺术档案专题展览、艺术档案线上网站开发等利用模式的尝试。
  民众艺术素养有待提高。艺术档案开放程度低的另一原因是我国民众自身的艺术素养不高,主动寻求艺术档案利用服务的需求不够旺盛,导致档案部门创新动力不足,抱残守缺。全民的艺术修养仍有待提高,社会的艺术氛围还不够浓厚。
  艺术档案工作缺乏经济支撑。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面临经济与文化艺术发展不对等的尴尬处境。即艺术档案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加强文化艺术建设总是被挂在嘴边,但就是得不到经济层面的实质性支持,“清水衙门”的形象深入人心。资金缺乏直接影响艺术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艺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艺术档案的利用服务同样需要资金支持。
  四、艺术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一)优化艺术档案资源结构
  开展全面性、成套性档案收集。要开展全面性、成套性的档案收集工作。艺术包含多种具体门类,它们通过档案呈现内容的载体也各不相同。例如:作曲家乐谱手稿通过纸张流传至今,摄影作品以照片形式供人欣赏,舞蹈则需借助影像才能展现其优美。艺术档案工作者需要收集的不仅限纸张。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等,也都是珍贵的艺术成果,需要一并收集。例如,馆藏仅有文字档案,在征集过程中,如发现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都应尽量搜集齐全,提高艺术档案的完整性和成套性。
  前端捕捉“正在进行”的艺术实践行为。传统的艺术档案收集,只留意那些创作行为结束之后、已经固化于一定载体的艺术资料,然后将其直接取回,经过鉴定,作为馆藏。换言之,这样收集方式,只是将艺术档案从民间“挪入”了库房,档案人员扮演的是类似“搬运工”的角色。为了更好的保护人类的艺术实践成果,新时代的艺术档案工作者不妨主动去前端捕捉身边“正在发生”的艺术实践行为,并以恰当的方式和载体,将其固化、定格为艺术档案。
  坚持以内容价值为鉴定原则。在鉴定过程中,如发现档案的原始载体遗失,只有非原始载体时,应首先以档案内容的价值为鉴定的优先原则。如与原始载体信息并无出入,就应当认定与原始材料具有相同的内容价值。当原始载体因某些外部原因而将要失去使用的意义时,当务之急并非是抢救原始材料本身.而要首先修复它记录的内容。
  (二)建立艺术档案事业保障机制
  开创“以档养档”的艺术档案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档案馆政治属性较强,受制于政府干预,自由空间不大,丧失了创造经济效益的主动性。档案馆在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长期缺乏经费支撑,渐渐习惯了“清水衙门”的职能定位。尽管档案馆无法摆脱政治性定位,但可以通过艺术档案“走出去”的利用服务,自主创造利润,再将收入所得投入艺术档案建设,实现“以档养档”滚雪球式的良性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艺术档案部门可以联合跨机构部门的商业合作,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打造特色艺术档案品牌。
  加强艺术档案人才建设。假若艺术档案在资金方面得到了大幅改善,能够提供给就业者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未来发展,那么只需在人才市场中挖掘精通档案管理与艺术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加入艺术档案管理岗即可。
  (三)树立顺应时代潮流的精神审美追求
  注重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国民精神需求普遍缺失的现状。但这并是要一味“鼓吹”精神世界相较于物质世界的重要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从未是对立的。我国社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也体现了物质仍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抱着“物质需求全部实现后再关注精神需求”的错误心态,那么精神世界将永远空虚。对物质与精神的关注,应该是长期的、平衡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即是如此。
  注重审美精英性与大众性的统一。艺术档案具有以审美为核心的诸多价值功能。我们提倡的审美追求,应该做到精英型与大众性的统一。传统的精英主义审美关注艺术的高雅性,力求表达严肃、庄重、优雅的艺术风格,追求艺术对于思想的共鸣、净化作用。这种精英主义审美观,尽管推动了过去数百年间艺术的发展,也极尽展现了艺术的精神属性,但由于其高高在上、曲高和寡、难以亲近。因此,一种更加大众化的审美风潮逐渐流行,这种审美关注大众认同感,它以人为本,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3.
  [3]王德峰.艺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姜澎.浅谈多媒体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2019,28(6).
  [5]胡平生,陈美兰.礼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6.
  [6]张记铭.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J]. 对外经贸,2010,28(5).
  [7]彭毅.论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工作发展三十年回顾与思考[J].艺术百家,2012,28(S1):480-482.
  (责任编辑:顾晓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7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