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事业单位承担着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际管理形式也越来越复杂。但从实际情况分析,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的风险问题。市场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对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内控建设作为基础内容,及时发现蕴藏的问题,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与优化。以下本文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路径,具体如下。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路径;审计监督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分析,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单位的控制目标,提升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事业单位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不仅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还要编制合理的财务报告,进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开展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基于新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与改革,对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性,逐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一、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实现资金科学化运用
  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单位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当注重合理的利用资金,强化各个部门的职能建设,进而实现单位稳定的长远发展目标。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系统的资金预算,部门执行力度不足。因此,只有保证资金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够有效落实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时候,蕴藏着许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国有资产流失、财政资金的浪费等问题。因此,在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当从事前分析、事中延伸管理与事后控制与监督等。不仅有利于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还能够形成对财务人员的约束。
  二、新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要结合各级财政部门的基础规定,搭建健全的内控管理机制。但由于许多单位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视度不足,资金分配不均匀,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控意识淡薄,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度不足,内控意识淡薄。因此,要想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目标,就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保护控制、审批权限控制、完善会计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中,没有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控制,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凸显出来。
  (二)内控执行力不足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时候,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解决实际情况与预算编制工作脱节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考评管理机制不健全,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无法为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主要就是为了发现内控管理的薄弱部分,并利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完善内控机制。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实效性不强,许多审计措施流于形式化。但是在外部的审计监督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是否合法的方面进行监督审计,对内控制度落实的重视度不足。
  三、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搭建健全的内控体系,优化内控环境
  事业单位在建立内控体系的同时,应当明确资金的控制原则,但是往往会忽视人员的内控建设。因此,在人员、资金等各个方面入手,搭建健全的内控制度。在此基础上,应当定期进行调整,对内控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的颁布制度的整改,对各个区域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强化内控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增强全民的控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会计内控理念,逐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强化董事会的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秉承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使员工能够将重心放在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内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控制机制。
  (二)落实内部控制执行工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应当不断提升内控活动的有力执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落实,尤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控制制度,根据单位的基本职能,履行单位的财政管理要求。在了解基础预算目标与标准的基础上,规范化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提升预算执行分析能力,加强考核管理力度,了解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注重全过程的控制与分析工作,还要严格财政资金预算的支出,利用预算管理对经济活动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对人才培训进行创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战略控制政策,定期开展专项的教育工作,逐步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理念等传递给各个阶层的员工,进而不断的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制定风险决策、衡量风险与预警、风险监控等多个管理系统,杜绝出现内部会计信息失真、资金管理不明确等财务风险。在建立岗位不相容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内部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岗位的基本职责,保证财务监管人员与会计核算不能由同一名员工兼任。只有保证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才能够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通过强化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工作,整理事业单位的会计凭证、记账簿与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流程。利用规范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方式,保证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实效性。通过规范化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全管理,落实财产清查机制,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对各类资产进行验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资产盘点、资产处置的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目标。
  (三)搭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事业单位追求的市场资源。谁获得了先进的信息,就得到了先机。由此可知,在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十分重要。事业单位每天都會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而信息属于一种价值较高的资源。各个部门在强化内控建设力度的同时,应当意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度,并健全内控报告制度,利用制度进行约束,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情况与内部管理信息等,对风险问题进行事前的预警,以便于尽早做出优化措施,还能够为管理层提供相应的依据,促进后续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内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应当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优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层次。在完善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情况与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审计。在此基础上,完善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合理调控,将预算编制作为基础内容,实行对日常管理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对于超出预算领用范围的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权限做出明确的规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为了增强单位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定期开展评价与分析工作,并编制准确的评价性报告,梳理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此外,要利用外部监督的效用,与审计部门、纪检部门进行配合,进而掌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保证单位各项工作合法合规的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核心内容,能够不断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在加强对单位内部各个项目管控力度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且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管控制度,强化内控监督力度,杜绝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逐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海英.加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商讯,2019 (18):128-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8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