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影响下消费金融行业演变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整个经济运行轨迹的震动,并将深刻改变生活、工作的模式。从短期来看,由于疫情冲击导致的消费需求和能力的下滑,以及复工影响导致的催收难度加大,将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冲击;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线上化的提速,由此带来的数据爆发,一定程度上将提高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石的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数据,实实在在践行科技金融战略将是未来企业突围的关键。消费金融公司应当苦练内功,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构建泛战略联盟,围绕衣食住行玩的全场景切入,提升数据驱动经营能力。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消费金融;行业趋势
  乙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大地疫。疫情引发整个经济运行轨迹的震动,并将深刻改变生活、工作的模式。短期餐饮、旅游、交通等线下场景深受其害,中小企业危在旦夕;但同时,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直播等新兴领域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长期来看疫情引发新的消费习惯、工作习惯的变革,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消费金融行业现状
  自2009年8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已走过10个年头。这10年伴随着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习惯不断变化,我们见证了电商的异军突起;这10年也伴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我们见证了消费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乱序到有序,造就了一批互联网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银行信用卡中心。
  经过10年的发展,消费金融行业已形成了资金提供方、场景提供方、消费金融类公司、大数据风控、征信、支付等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链条中,消费金融类公司是串联各方的重要中介,这类中介还包括银行信用卡中心和P2P小贷公司。但是经过2019年一整年的监管整治,P2P小贷公司不断收缩,银行信用卡中心受不良率、风控技术的影响暂时无法下沉,持牌类消费金融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竞争也成为行业主线。当前规模最大的捷信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已破千亿,紧随其后的招联、马上资产规模也超过500亿。过去的10年是持牌类消费金融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而随着行业天花板的到来,新增客户流量枯竭,未来这类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为剧烈。
  站在新10年的潮头,恰逢疫情冲击,未来行业的变化必将不亚于过去10年。市场总在不断变化,不变革、缓变革的经营模式终将被市场抛弃。
  二、疫情的长短期影响
  1.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短期冲击
  自武汉封城至今不足一月时间,然而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已经凸显,以餐饮为代表的线下消费遭受正面冲击,而复工时间一再延迟让现金流本不宽裕的中小企业更是苦不堪言。从消费金融行业来看,需求方受疫情的冲击,短期内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均遭受重创,造成消费金融公司新增借款的不断下滑以及风险的大量暴露。
  需求端的影响冲击的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而供给端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并将导致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分化。以线下借款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短期内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催收的智能化率也将影响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恶化程度。可以断言,业务全流程的科技化率将决定短期内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受疫情冲击的大小,同时科技化率也将是消费金融公司决胜疆场的关键力量。
  2.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
  科斯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可用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1]。该理论在论述企业性质的同时也指出了企业的边界。
  本节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从疫情对工作、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入手,通过分析其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变化,试图演绎消费金融商业形态的改变,从而最终推断出消费金融企业的边界。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极少能主动做出变革,变革往往是由“黑天鵝”事件的冲击或技术的突破性演进,如2003年“非典”带来电商的蓬勃发展,4G及WIFI的普及推动短视频、手机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本次疫情同样带来各行各业的深刻变化,从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到机器人配送等。改变习惯的成本是巨大的,而“黑天鹅”将破坏性地推动用户新习惯的养成、固化,抓住用户习惯的变化将极大增加弯道超车的成功几率。
  每个公司都需要金融,但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自己做金融,当内部的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边界就出现了。消费市场是由商家和消费者为主导构建的商业体系,金融只是其中的参与方,贷款是解决消费的一个可能途径,而不是主要目的。独立的第三方贷款机构是企业自建金融的管理成本高于其交易成本的结果,如何把自己融入消费过程,是消费金融公司立于不败的关键。
  交易成本决定企业边界,但交易成本是变化的,而且受商业模式的影响。因此,当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时,企业的边界也将产生变化[2]。本次“黑天鹅”事件中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嗅到新商业模式的契机,并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回想消费初步线上化时,互联网巨头早已喊出“互联网的下半场是to B”,疫情加速了“to B”的进程,而“to B”的过程将带来数据的几何级增长。对数据的运用能否带来交易成本的变化呢?比如获取远程办公中带来的个人工作信息将对大数据风控、定价带来极大的收益。这放在以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个人工作信息可能只有他的亲朋好友知道,而且是线下的。
  因此,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推断,商业模式的重构将推动数据的加速积累,数据运用的日趋成熟将带来交易成本的变化,而交易成本的变化将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3]。具体到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构建消费市场的泛战略联盟,加大数据的获取及吞吐,将极大地便利商家和消费者,也将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三、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短期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生存是第一要务。但结合疫情带来的商业模式改变,及早变革才能勇立潮头御风行。
  1.苦练内功,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好的用户体验是检验产品生命力的唯一标准,是黏住客户的主要动力。消费金融已进入存量经营时代,好的产品体系、用户营销体系以及系统工具,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将是客户运营的关键。木桶理论适用于消费金融,无论是哪个短板都需要补齐。
  2.构建泛战略联盟,围绕衣食住行玩的全场景切入,提升数据驱动经营能力
  从本质上说,消费金融行业只是消费商业体系中的参与环节,是在匹配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过程中产生的。消费的意愿不由消费金融公司决定,消费能力识别是其立司之本。1.0阶段的做法是消费者自证能力(提供社保数据、房产信息等);2.0阶段的做法是简单自证+外部数据识别(主要是征信公司)。以上做法都是外围游击,并不是真正从客户消费本身出发,而客户消费本身才是贷款需求的来源。经过10年电商的黄金阶段,各家企业的数据库里已经存储了消费者大量的消费数据。从企业角度看,各家企业都在力图构建生态闭环;而从消费者角度看,他总是会跳出一个个闭环,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解决消费者所有需求。客户是上帝,上帝没有必要告诉企业他去过哪儿,但企业之间可以通信,摸清上帝的足迹,更好地服务上帝。
  因此,3.0阶段应该是开放数据驱动经营,企业之间构建泛战略联盟,围绕衣食住行玩全场景切入,抓住客户触点,通过对触点数据的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简单的流量买卖。
  参考文献:
  [1]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16).
  [2]王颖,规模、利润与企业边界:经济学均衡范式下的企业成长理
  论[J].2018,5(402).
  [3]孟华,朱其忠.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企业边界研究综述[J].2019,9(590).
  作者简介:贺 薇(198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主要从事金融市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7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