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成为关注焦点,也是减少自由裁量权、督促各项业务闭环管控的关键,要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缺陷,探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举措,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在自身改革的进程中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暴露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监督乏力、内控制度不完善、信息交流衔接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和内部管控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风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剖析
(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规范》的明确要求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职责明确分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及相关管理规范化。然而,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欠缺,不够完善,一些部门仅仅罗列了表面应付检查的规定,内部管理相对涣散,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议机制相对独立,缺乏应有的链接和联系。同时,在经费支出和监督方面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易于出现公章私用的问题,引发不必要的权责纠纷。
(二)财务内部控制运行不畅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之中,缺乏各财务岗位、业务岗位的有序衔接和通畅沟通,一些财务人员对于内控的认知较为狭窄,仅局限于对本岗位业务的了解,而缺乏对上下游业务内容及制度的清晰认知,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顺畅进行,难以实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在各岗位缺乏密切配合和协同的状态下,无法进行各岗位、各业务之间的“补位”,存在业务操作不规范、业务衔接不流畅的低效性问题。
(三)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不够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存在自我监督不力或弱化的现象,没有进行具体监督和自我监督,在财务审核和管理关口的把握上存在欠缺,无法通过内部自我监督进行业务缺陷的及时弥补和纠正。同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对审计监督的足够重视,缺乏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无法全面把握财务和审计要点,无法高效解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执行力的问题。
(四)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较为缺乏,存在非专业人员做账、模式化解决日常财务问题的现象,对于最新的财政政策解读和理解不够到位,难以依据最新的制度进行会计业务核心问题的处理,同时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财务内部控制观念,导致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五)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偏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批、支出、审核、报销等处理程序较为繁琐,为此要倡导和强化财务内控信息管理过程,然而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活动中,暴露出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缺陷,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缺乏实时信息共享和链接,在财务内控管理系统沟通和反馈方面存在缺失。同时,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更新和全覆盖,削弱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增加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成本。
二、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分析
(一)完善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要秉持全面性、重点性、持续性、制衡性、系统性的原则,构建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有序运行。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预先做好风险评估和测算工作,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剖,针对性地拟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出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在关联性和制衡性。并要注重财务内部控制的事前监管、事中跟踪和事后监督,将制度监督贯穿于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全程,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层次化。
2.完善问责制度。要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明晰所有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依循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进行运作,并在完善的问责制度体系下,实现财务具体操作人员与审核人员的平等问责,提高问责机制的关联性和執行力。
3.完善财务内控人员协同机制。要在合理划分不同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前提下,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互监督和配合,科学合理地做好政府预算及执行、采购入库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避免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有序性。
(二)加强单位内外部监督和协管控制
1.完善内外部监督和审查管控。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和审查,注重既定时间的财务内控监督和检查,重点加强对货币资金、政府固定资产、扶持项目款及基层建设采购付款等重点资金项目的管控,确保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实现。同时,对于未设置内审部门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可以考虑进行有条件下的项目外包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规避内部审计的财务风险。
2.注重财务内控评价。要做好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性评价,结合各部门的任务分解表,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不断推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单位财务内控风险管理
1.加强预算风险管控。要做好单位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及评价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树立综合预算的思想,将单位全部收支纳入预算,做到预算统筹安排和管理,避免预算的重复、遗漏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细化预算编制,使之与单位实际支出相衔接,并要做好单位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评审,做好预算分析工作,进行预算执行的及时纠偏和调整。 2.加大财务收支风险管控。要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收入、往来款项的管理,避免出现账外账的现象,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不得截留、挪用或私分剩余资产,确保资产的按时、足额上缴,重点做好应收应付款账款、预付预收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借入款项的清查,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3.加强基建项目风险管控。要严格依照项目立项条件、立项审批程序、审批权限,进行基建项目的风险管控,避免基建项目不规范招投标的现象,并对基建资金管理中的风险进行管控,如:虚假支付工程款、超进度付款、资金来源不合规等,进行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和监管,避免超规模、超投资、超标准建设的现象。
4.优化资产管理的风险管控。要进行用款计划申请、额度到账核算等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账,严格做到单位实物及无形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工作,避免无预算或超预算购置资产的资产配置风险,并要规避资产使用的风险,如:无资产台账、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等。
5.加强政府采购风险管控。要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依照流程进行采购,并履行采购追加报批手续,避免无预算、超预算采购、未编报采购计划的风险,还要注意采购方式与项目不匹配、采购方式选择错误的问题,确保采购公告程序、非招标供应商选择、评标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6.强化合同风险管控。要明确单位经济合同订立时的限制范围及使用条件,尤其是有重大影响、高专业技术、复杂法律关系的经济合同,要有相关专业人士参与,采用合同会审制度,跟踪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合同纠纷处理和解决,加强合同的归口管理。
(四)构建单位财务内控动态共享信息系统
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对接,实现财务内部管控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链接,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动态共享。并采用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范和规避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信息泄露的现象,实现财政运行和监督一体化。
综上所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要不断优化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完善財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单位财务收支业务、预算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合同管理业务,加强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王艳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经济活动的内控研究[J].中国商论,2018 (20):83-84.
[2]魏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 (11):74-75.
[3]朱秋平.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9 (09):158-159.
[4]施贞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 (09):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