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而来的信息安全日益成为不同社会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在享受快捷便利信息的同时也会受到信息安全等相关问题的困扰。本文以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研究为视角,剖析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201911832014)”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作为应用网络的主体人群,不斷享受着网络的益处,但也深受网络安全风险的危害。本次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展开,结合研究数据,对大学生应用网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了解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原因,从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用户安全意识
  大学生日益成为网络购物、消费的主要群体,而很多购物和社交网站上都会要求注册个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保密性较差,被他人窃取利用,就会使得在网络支付、个人信息安全、校园网络贷方面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主要靠朋友圈和QQ空间、报纸或者电视、贴吧等途径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很少去真正找一些相关的案例与书籍了解有关的案件与法律法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知还只是一个懵懂的概念,他们大多认为虚拟的网络风险离自己很遥远,即使信息流失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容易导致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如垃圾邮件盗取密码和个人信息等。大学生淡薄的网络安全意识,容易招致他人的利用与欺骗,在受到侵犯后很少知道如何采取维权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信息良莠不齐
  大数据时代,网络的自由与开放使其存在着纷繁大量的信息,尤其是许多低价值的信息掺杂其中,这就加大了大学生甄别的难度。网络信息流动性快,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很难沉着应对,他们对接收到的碎片化和夸大化的信息并不了解真伪。这些特性被有些犯罪分子利用,其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使网络成为了各种暴力信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极反动等有害信息滋生和繁衍的温室。网络因其特有的虚拟性,营造的隐蔽环境会促使大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很难形成强烈的道德意识,这使其产生好奇甚至偷窥心理,浏览各种非法网站,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交友、发泄生活中的各种负能量,这些负面的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会导致大学生被不良信息奴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三)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建设不足
  网络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应对网络社会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教育大学生要去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但相关的知识并不能让大学生领会其中的要义,也不能帮助大学生更深地体会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针对不断变化的网络风险,滞后的理论教育模式还远不能跟上信息的更新速度。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高校也很少加入相关的学习课程,比如大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知识认识到木马的危害,但对如何下载杀毒软件并进行杀毒操作并不熟悉。很多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欠缺了解,当个人信息被盗取受到损害时,不知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监管对策
  (一)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构建绿色网络环境
  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应持之以恒、严抓不懈以确保安全,严厉打击网络信息违法的各种犯罪行为,将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到每一方面。其次,应增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积极组建专业的网络管理和评估人员,注重维护网络设备,做好完善的检查工作。最后,对于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断更新的侵犯网络信息安全的手段,政策措施也必须与时俱进。净化网络安全环境,还需要网络监管人员的努力,对执行措施到位的企业加以鼓励宣传,通过营造浓厚的依法上网氛围,为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高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正确价值观
  高校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塑造有很大责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启发大学生自觉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高校的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作用,给大学生树立具备网络安全能力的先进典型。同时还可以开设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及相关讲座,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并将网络信息安全法制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情景再现互动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能力,高校还应从自身情况出发,在计算机课程中加入对信息加密和病毒防治等方面的指导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三)家庭:重视子女性格培养,引导正确道德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从小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教育,站在孩子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以身作则,主动学习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此外,家长还应重视对大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在处理事情时有自己的判别原则,不受他人的影响和一些虚假信息的诱导。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若其遭遇网络诈骗或信息被窃取的情况,应鼓励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个人的权益。教育孩子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做一个德智体美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四)大学生: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进行各项事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网络安全课程,对于网络上接触的各种信息,要注意辨别真假,不要盲目听信。同时要注重对自我信息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对于身份证、学生证和银行卡账户等,不要轻易透露给他人。同时应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掌握基本的软件杀毒和信息找回技能。在使用各类软件的时候,需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当信息不慎泄露时,应及时重设密码,拉黑骚扰电话和信息,使用密码保护软件并绑定密保手机避免信息再次泄露。最后,大学生还要努力提升个人的自控能力和法制观念,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其中,如果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自身名誉和财产造成了损害,应及时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个人权益。
  三、结语
  综上,随着高校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各种应用平台的推出,网络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大学生的信息安全,大学生在应用网络的同时就承担了网络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问题已经出现,就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补救,把侵犯网络信息安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网络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因此,本文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管制;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家庭应引导孩子正确安全的使用网络;大学生本人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海龙,胡鹏.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05):98-109.
  [2]巴德龙.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3]陈慧铭.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刘佳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左均雨(1999.04-),女,漢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统计学。
  孙性花(1998.07-),女,汉族,河南永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叶思熳(1999.08-),女,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类。
  孙冰倩(1998.11-),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雅青(1997.0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