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领域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就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建设,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经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本文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主,提出当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实现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对社会的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计划、组织、策划、控制和协调,同时对参与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的总概括。
  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也在进行改革,在农业经营模式上也进行了调整。在中央的倡导和重视下,各地政府都对三农问题给予关注,同时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力推动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农村经济也在平稳地进步发展之中。各地政府推出的惠农政策对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问题也相对明显。首先,政策的执行力太低,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完善,基础建设也停滞不前。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虽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农具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必定需要新的技术创新,促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产量有更高的上升空间。因此不仅在发展战略、产业规模和信息技术上给予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和经营模式上也要给予创新,进行合理的规划,充分结合社会现有条件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给予适当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进行乡村建设。
  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新农村产业结构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的不断结合,许多农村人口涌入县城,县城的买房热就是最好的体现。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口的不断缺失,即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缺乏,种植范围也很有限,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缺乏有能力的技术人员。新农村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缺乏、大规模生产的缺乏,从而导致了该地区竞争力的下降,农业的优势不能很好发挥,导致了农业在市场中无法占据稳定的地位。
  (二)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陈旧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和高效,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是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方向,进而更加快速高效地推进我国新乡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基层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陈旧和落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和科技水平的不足都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三)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持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是三大攻坚战最根本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出台了相应的各项管理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但基层管理人员只认识到农村发展很重要,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地缘辽阔,农村众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交通和经济现状,对于偏僻乡村,当地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认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具备能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对当地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没有规划,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提高基层管理者的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新其管理思想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同时也要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普及,让基层管理机构乃至农民都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一)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
  新农村建设新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核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管理团队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因此各级政府在农村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要紧抓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升其综合素质,包括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的能力。组织管理团队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行讨论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农业改造的措施,制定權威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依据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乡村发展的程度定期进行人员培训,传达和培训中央和地区发布的最新相关政策和能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等进行,基层管理团队管理得好,农民自然能有信心和动力执行。由于农村技术人员的缺乏,管理组织可以高薪聘请外来优秀技术人员对当地年轻农民进行教授和培训,针对不同农户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问题相同和产业相同的农户可以自行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入这方面的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农业规模化的生产,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引入信息技术,对本地农村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保护农民拥有土地的合法权益。同时信息管理制度也能使土地信息做到公开和透明,这对于基层管理工作者和农民来说都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良好前提,也能增加管理者和农民之间的信任。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制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种植,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推陈出新,扩大农村种植的范围,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农作物或新品种进行种植,因此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本地的特色产业。最后要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好的想法没有技术的支持也会成为空想。在农民已有农业技术的基础上,要大胆使用新型技术,减少人力劳动,这对于当下农村老人和妇女占多数的情况既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吸引青壮年回村致力于乡村建设也是有力的措施。同时也要鼓励农民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新技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推广。不仅要拥有当地优势的产业,又要拥有当地优势的技术,从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进度。   (三)采用创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对于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设现代化强国就要求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包括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设全国性质的农业技术咨询网络,可通过电话、互联网形式进行咨询。目前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也为拓宽了农村农产品销售的道路,除了农户自行进行网络售卖,也可组织该地区农户进行集体性质的产品售卖,设计售卖网站,将各地区的农业优势进行集体的展现。地方政府也可组织专门服务于本地农民的技术小组,对存疑的农户进行现场解答和现场示范,保证农民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拥有技术的支持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农村地区也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养该地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产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科技型人才,进而促进本地的技术创新。例如,山东聊城市在2018年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463人以上,全市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148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方智远在莘县建立了2处院士工作站,冠丰种业、鑫丰种业继续保持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就要深入研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包括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创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对当地的农业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地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充分利用该地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和实现经济的大力发展,从而满足新農村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向烨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山西农经,2019(20):75-76.
  [2]熊蕾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0):51-52.
  [3]郑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9(27):199,202.
  [4]费文美.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评《农业经济管理》[J].植物检疫,2019,33(05):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9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