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莫成学
[摘 要] 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还可以高效执行政策和法规。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类型,由各级政府组织成立,经营过程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为广大民众提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的组织。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大的价值,对于社会经济改革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强化自身内部控制水平。相较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明显滞后。文章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0 前 言
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在经营属性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管理理念上十分相似。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可以借鉴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流程。首先,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规范作为导向,逐步强化内部控制设计,进一步优化配套指引,对实际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指导价值,保证工作运行的科学性,对内部控制进有效监督。其次,要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操作标准和指南进行规定,对实际的管理方式经细化和解释,从而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可操作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差别进行分析,具体的控制目标存在很多不同。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系统构建过程中,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征,构建更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
1 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
1.1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
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人员编制等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事业单位发展核心内容。事业单位更重视业务岗位的管理,对于后勤、会计人员的工作状况不够重视。不同岗位之间的调剂使得会计人员呈现出专业化较弱、岗位分工不清晰以及人员老龄化等状况,实际的会计工作相互掣肘,现有的防错纠错的机制运行受阻。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会出现管理脱节的问题,进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为事业单位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合理规避错误的情况出现,有效的保证事业单位运营过程。
1.2 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管理特点,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职责明确、权利清晰、义务对等,逐步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完成部门权责的互相制约。要求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监督,确保各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从多种层面进行分析,规避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进一步的提升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
1.3 强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已经发展成为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应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针对内部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创设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管理体系。同时,事业单位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履行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遇到的问题
2.1 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普通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实际管理浮于表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规范要求的认知不到位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受到很大阻碍。应推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流程细化,更好地凸显出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将制衡机制融合到事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有据可依;形成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推动经济活动的标准化进程,進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2.2 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有效推进,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提出了细致化要求。针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和跟踪,有效地展现出预算的重要性。某事业单位决策层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属于财务部门工作范畴,和自身关系不大。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于具体工作不配合,导致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实际的预算调整十分频繁。
2.3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内部环境有待改善
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遇到很多的问题,事业单位没有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的人员。兼职管理的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各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难以发挥现制度优势。某事业单位受到人数的限制,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落实情况非常的差。关键性岗位的权责和业务集中在一人身上,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呈现出形式化特点,不能发挥出实际的控制价值。部分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分离,不仅阻碍了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还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环境要不断优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4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区域是整个单位,覆盖了事业单位运行的全部内容。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结合单位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由第三方来搭建的,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内部制度的建设效率低下。第三方对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在制度层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实际的管理效果很差。监督人员对于自身职责不清楚,实际的监督力度也严重不足。监督流程烦琐复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3 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3.1 强化人员思想认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创设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控制环境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不仅包括了管理职能和治理职能,还要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进行正确认知。控制环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使得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事业单位应逐渐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引导内部控制成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行为,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要求所有的人员都参与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中,逐渐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
事业单位要合理设置岗位,保证不相容岗位的互相分离。事业单位要严格的遵循精简效能的管理原则,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求进行细致分析,针对现有的岗位进行讨论,保证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强化相互的监督作用,更好地发挥出相互制约的价值。
3.2 不断强化信息沟通,形成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当前国内事业单位开发了各种信息化平台,比如预算系统、采购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多种系统之间的联系性非常差,不仅没有发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还可能导致人员的重复性劳动。在开发时设置兼容程序,获得授权之后就可以对于数据进行查询。针对互联项目要由专门部门审批,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和舞弊的情况出现,逐渐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自身要通过官方网站定时更新工作动态、政策法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群众通过网站了解公务公开,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和信息系统有效融合,帮助内部人员学习掌握工作流程和法律法规;保证人员自身行为符合相关规范,有效地简化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引导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内部管理进行全程监督,实现审批和监督的透明化;进一步的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效性,推动内部控制顺利开展。
3.3 明确内部审计建设目标,强化内部监督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非常有限,对于后续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事业单位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保证内部监督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审计范围、流程和方式,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对于关键风险点进行把控,避免违规操作的出现,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 结 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事業单位应明确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讨论,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晓玲 . 管理会计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6):50-52.
[2]唐大鹏,吴佳美. 政府内部控制研究 : 主题分类与引用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4):12-26.
[3]丁妥,张艳辉,姚增辉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 × 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8(4):102-106.
[4]唐大鹏,王璐璐,武威 . 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及实现路径 [J].财政研究,2017(6).
[5]王文兵,安家鹏,干胜道 . 多元共治模式倒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路径研究[J]. 财政监督,2017(5): 60-69.
[6]唐娟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经界,2018(2):45-46.
[7]万绍杰.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8(22):127-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3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