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控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有效防范风险。我国内控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同时受到内控认知、人员素质、监督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无法有效发挥内控的作用。本文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内控建设提出几点建议,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内控建设水平,促使企业重视过程化控制,从而有效防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 内控建设;认知;监督;措施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认知存在偏差,管理思维相对落后
  一是对内控的定位局限于生产成本控制和财务安全方面的控制,没弄清内部控制与现状管理的关系,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将规章制度和文件等融合,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层次较低。二是管理层对内控的认知不到位。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是解决集权与分权的工具,通过充分授权,达到合规经营的目的,但忽视在过程控制中有效防范风险,不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忽略员工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内控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员工缺乏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内控的认识模糊。企业没有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格局,广大员工没有成为管理主体,因此在企业内控上没有明确的定位,存在认知偏差。
  (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内控执行不到位
  内控的牵头部门大多数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把握风险的能力和对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对事项的处理停留在财务层面,并不能完全站在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建设内控。同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尤其是在中小微企业中,领导一家独大,难以真正发挥内控应有的作用。
  (三)内控缺乏有效监督,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内控建设重视对内控体系的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流程控制只能规避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而内控执行者核心是人,不能有效制约人为造成的风险。
  内控体系缺少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缺少内部监督,大多数企业将内控评价部门设置在审计部门,通过增加审计职責和审计范围等措施加强内控监督,但是审计部门本身就是内部控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导致对内控建设的合理性和内控运行的有效性评价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监督职能的发挥。其次,内控缺少外部监管主体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来明确内控建设主体、内控建设责任、怎样披露内控信息以及对披露信息的审核和监控。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企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制衡权力、控制舞弊、贯彻法律法规准则、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强化企业运营监管、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集团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性往往决定着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脉。
  (一)加强内控宣贯,增加各方对内控的认识
  1.加强对管理层的内控知识灌输,使其认识到内控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应对内控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对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发挥好内控工作对管理水平提升和改进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内控是企业跟随时代潮流、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不仅是国资委的要求、监管的需要,还是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的管理手段;内控是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需要,是保证资产安全、经营合规的需要,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企业管理层应当组织领导内控部门明确内控职责,按照内控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确保内控措施有效落实到各层级、各部门、各个岗位,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业务流程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内部控制建设阶段,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业务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力求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
  3.公司应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宣贯工作,要求员工了解所从事业务的管理流程,熟悉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促使其积极参与内控体系贯彻实施工作,力求做到人人知内控、事事有内控。
  (二)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
  首先,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通过提高业务学习频次、定期组织考试、组织交流学习等形式,建立内部学习平台,定期发布税务、金融、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文件,指导帮助基层人员及时掌握财税相关政策,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养。
  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多向优秀企业尤其是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学习优秀管理经验和管控手段,同时加强对内控实质的把握,认识到内控职责界定和岗位流程梳理的重要性,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内部控制,以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执行到位。促进管理人员对业务、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使其具备内控、风险、管理、财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提高内控执行有效性
  1.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立足于现实,从实际出发,以企业管理现状为依据,对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归纳,多方收集意见和建议,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同时要求各单位根据企业战略、业务范围、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等内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以及针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变化及时对内控手册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内控手册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宣贯,确保内控执行到位。
  2.保证执行人员按照内控业务流程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业务流程嵌入信息化,使员工按照业务流程操作;二是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各方人员严格按照内控流程进行操作;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对不按照内控流程操作的员工的惩罚力度,逐渐形成照章办事的内控氛围;四是加强内控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对基层员工,要编制业务流程操作手册,并加强引导,保证人员按照内控业务流程既定程序操作和执行。   3.深入貫彻实施内部控制,将内控工作日常化。企业可通过建立内控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入贯彻实施,切忌将内控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只有手册,而不融入日常工作。公司各项业务运行应当严格按照内控流程,通过对日常工作流程化管控,从点滴做起,切实防范风险。企业应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管理、日常维护、监督与评价、缺陷认定等相关工作,促进内控工作常态化。
  (四)强化内控监督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内部审计应建立内审机制,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和监督。通过开展日常监督,深入业务前端,依法依规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对重大事项的事前监督,保证决策程序合规合法,从源头控制风险。通过开展专项审计,针对经营决策、资产变动、投融资、担保事项、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等开展全面深入的检查,加强事中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的整改落实结果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年度监督检查活动,加强事后监督,通过“回头看”优化监督效果。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公司(包含子公司)经营事项的控制,以达到经营合规、管理有效的目的,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2.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外部监督机制,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强对内控建设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的独立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弥补内控建设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外部监管主体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监督机制,明确内控建设主体即哪些企业需要建立内控体系,明确各方在内控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内控信息披露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及时提醒、整改和控制,尤其在大数据时代,可通过系统分类,对比同类企业数据,更能发现问题。
  三、结语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层要重视对例外事项的把控,增加全体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和内外部监督,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效果、提高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商丘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逄文彬.浅析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4):69-70.
  [2] 赵雪.制造企业内控制度优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6):70-71.
  [3] 曾海涛.新时期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3):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99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