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回顾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投资、融资决策过程中,关注资源、环境等因素,主动引导资金流向,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绿色金融不仅可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问题的治理,而且有助于引导和助推企业从高污染、高能耗模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逐步形成了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碳金融等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结合图形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与计量学引文、共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绿色金融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清晰展示该研究领域主题演进、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以期为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分时性的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的引文分析软件。它不仅可以将某一知识领域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网络图谱中,同时可以运用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表现研究热点。
本文以绿色金融相关的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选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2000—2019年数据,以“绿色金融”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同时筛除非研究文献,共得773篇研究文献,以此作为有效数据,组成本文的研究样本。
三、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基本特征分析
(一)时间分布特征
发文数量及年度变化趋势可以展示研究者对该领域热点的关注度以及变化趋势。本文采用折线图展示绿色金融领域研究趋势的变化。
如图1所示,绿色金融的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绿色金融的概念就已经被国内学者所提及,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绿色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5年,我国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構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我国积极推进将绿色金融作为G20领导人峰会议题,并将中、英两国联合撰写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列为峰会成果。由此,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受到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绿色领导力明显提升。绿色金融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学术界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热情,绿色金融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二)作者发文量及作者共被引分析
通过 CiteSpace 软件对绿色金融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见表1。以绿色金融为主题发文量排名前三作者分别是:马骏、安国俊、王遥;13位作者的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根据普莱斯公式M = 0.749[√Nmax](Nmax :最高产者的发文数量),计算得绿色金融研究领域高产作者阈值为2.80,故发文量达到或超过3篇的作者为高产作者,共有28位,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14.5%。马骏被引率最高的文章是《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从机构建设、政策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安国俊被引率最高的文献是《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该文提出要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机构的有机合作模式——PPP模式,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王遥被引率最高的文章是《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提出为促进绿色债券的发展应统一对绿色债券的界定、项目分类及信息披露标准。从总体上看,绿色金融的研究仍需要更多学者的加入。
通过对发文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合作网络图谱(略),可以发现绿色金融领域研究整体较为分散,作者间交流较少、合作度不高。其中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研究团队是以葛察忠、翁志忠为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和以周月秋、张静文、殷红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发文量较多,且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
(三)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机构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经数据运行后统计绿色金融领域发文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见表2)。中国人民大学以26篇的发文量排在首位,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兴业银行、中央财经大学等。
从合作关系来看,各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仍待进一步加深。目前科研合作主要集中于少数权威研究机构和重点院校层面,地方性研究机构和地方性院校合作交流较少。绿色金融工作开展情况与地方政策、相关利益群体认知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加强地方研究机构与高校的密切合作,提升绿色金融领域研究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需求。
(四)我国绿色金融研究热点演化路径
CiteSpace可以对绿色金融的词频、词语时间趋势、词语的突发性和词汇的网络属性进行分析。通过对绿色金融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反映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结构及研究热点。
1. 关键词共现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略)及关键词分布表(见表3)。
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得高频关键词最低频次约为16,即关键词词频大于等于16词的关键词为均为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代表着绿色金融的研究热点。从表3中可得,除去绿色金融本身,显现频次最高的5个词分别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体系、金融、财政金融,这说明近20年来,实践应用是绿色金融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词频的显现年限,可以看出最新出现的关键词是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初现年份是2016年,截至2019年,词汇频次分别为42、105次,发展速度赶超早期部分关键词。 中心性是测度关键词重要性的指标,其代表一定时期内核心研究主题。本次关键词共现结果出现13个既有较高显现频次、又有较高中介中心的关键节点,按照其中心度排列,分别为: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信贷、赤道原则、“一带一路”、绿色保险、金融创新、经济、绿色债券、银行业、商业银行、财政金融、金融机构等。这表示在绿色金融研究领域中,核心研究内容是绿色产业、绿色信贷、赤道原则、绿色债券。
2. 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发展路径。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颜色较浅,说明近几年衍生出来的研究热点较多。将绿色金融研究主题集聚成两个阶段和两条演化路径,并以2015年作为两个阶段的分界点。
(1)2000—2014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研究内容较少,主要研究路径为绿色金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财政金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该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绿色金融概念研究、发展的必要性研究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例如,李树(2002)认为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绿色金融不仅强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而且将环境的保护及其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成效的标准。张秀生和李子明(2009)提出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态环保、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任辉(2009)指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信贷机制等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张红(2010)指出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是制度绩效评估的前提之一。
(2)2015—2019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绿色金融领域研究内容丰富,主要研究路径为金融创新—绿色转型—经济增长—“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该路径主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及运行体系的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等。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线条的颜色上看,第二阶段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例如,王兴帅和王波(2019)通過分析韩国的绿色储蓄项目、绿色认证、“绿色金融指导师”制度,提出应完善我国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双重激励机制,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等建议。周月秋(2017)认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已经由顶层设计阶段步入实践创新阶段,这既是对解决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有效尝试,同时也彰显了我国落实《巴黎协定》的决心。曹明弟和董希淼(2019)指出绿色金融不仅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一带一路”绿色产业中来,还能够通过开发高标准、优质的绿色发展项目,满足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从而推动“一带一路”金融体系的绿色化。翁智雄和葛察忠(2016)认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应强化财政、金融与环保政策的配套支持力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及融资工具,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杨世伟(2019)提出要健全完善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供给能力,推动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等。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的出台,绿色金融研究迅速发展,尤其是2015年之后发文量涨幅明显。研究主题从绿色金融概念、必要性等描述性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变,且交叉学科广泛。绿色金融未来发展和研究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研究。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均关注金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单独研究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成果较多,但是对于绿色普惠金融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学术界应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的绿色金融需求以及提供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此外还需对绿色普惠金融的理论内涵、服务体系、标准和评估体系、环境社会效益、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二是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的研究。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绿色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居民购买绿色智能产品的信贷支持。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消费是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学术界应重点关注居民绿色消费的意愿以及如何将绿色消费意愿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商消费平台,创新金融工具,发展公益金融,推动绿色金融融入消费过程将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实现金融机构、公益机构、政府机构跨界合作的公益金融研究将是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三是探索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虽然国内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管理部门众多、市场主体类型多样、管理标准存在差异等原因,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整体制度规范缺失,各信息披露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不足,不利于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在完善国内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识别能力,促进绿色投资。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以及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方向。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绿色金融研究”(ZD201614)。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S,GX)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6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