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欧美海洋文学中的人海关系嬗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当今的海洋世纪,如何正确处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从欧美海洋文学的经典作品出发,梳理人海关系的嬗变过程,进而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展望人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文化层面的支撑。
  关键词:海洋文学 人海关系 嬗变 生态主义
  中图分类号:P7;1106.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海洋有着天然的情缘。而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海洋紧密相连,富饶的蓝色海洋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海洋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由于西方文学特别是欧美文学中存在着大量以海洋为题材和背景的作品,因此文学研究界普遍将所有以海洋或与海洋有关的活动、生态等为题材的作品都归为海洋文学。2008年在中国宁波召开的“海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海洋文学”的内涵和外延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以海洋为活动平台,展现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的作品;二是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陪衬背景,反映海洋、人类自身及人与海洋关系的作品;三是具有鲜明海洋特色和海洋意识、高扬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1]
  纵观欧美海洋文学的发展之路,大海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本文从欧美海洋文学的经典作品着手,梳理人海关系的嬗变过程及原因,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展望人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以引导海洋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 人海关系的嬗变过程及原因
  欧美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梳理欧美海洋文学经典之作,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概括为惧海、斗海、赞海、探海、亲海几个阶段。
  1.1 惧海
  海洋是孕育和灌溉人类文明的处所和母体,远古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把海洋这一客观世界拟人化,产生了诸多海洋神话。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文学研究文集》“序言”强调,“《荷马史诗》就是西方海洋文学的源头”,其中的《奥德赛》被认为是西方海洋文学的开山之作。[2]
  因生产力低下、认知能力有限,在古希腊人的眼中,大海是凶神恶煞的象征,是灾难厄运的化身。而人类面对如此威力强大的对手,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偶有与之英勇对抗者,无奈以失败告终。《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被海神波塞冬逼得濒临死亡,在海上遭受了十年之久的漂泊和磨难,早期人类在强悍凶险的海洋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助。尽管奥德修斯勇于挑战极限,但改变不了人類在“人海关系”中所处的劣势。
  1.2 斗海
  随着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主体意识逐步提升,对大海不再是单纯的畏惧,人类了解海洋、征服海洋的信心与勇气逐步增强。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上,表现为人类试图去征服神秘莫测的海洋,“斗海”成为了主旋律。18世纪的海洋小说将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中产阶级,本可以过着舒适安稳的生活,但他不甘平庸、渴望冒险,离家出走成为水手。终于,他见识了大海最残酷的一面。鲁滨逊无疑是一位富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与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期待相吻合。在人类与海洋关系方面,小说充分展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表明人类是有能力“斗海”的。
  1.3 赞海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逐步了解,海洋不再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存在,不再扮演人类“对立面”的角色,海洋逐步成为人类思想信念与精神的象征。19世纪的海洋诗歌便是讴歌“豪迈、自由、壮丽、深沉、厚重”等海洋精神的一曲曲赞歌。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海洋诗歌则是典型代表。
  《致大海》是普希金诗作中传诵最为久远、赞誉最高的名篇。这首诗以深沉而厚重的情感,向浩瀚奔放的大海倾诉了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愿望。普希金“赞海”的诗作绝非仅限于此,波澜壮阔海洋乃是他的心灵归所。《我嫉妒你,大海勇敢的弟子》展现了普希金对勇敢品质的推崇与赞美;《陆地与大海》则表达了普希金对风平浪静状态下的海洋的浓厚感情。[3]普希金的“赞海”诗歌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和克雷莫夫的《油船德宾特号》都是恢宏大气的海洋之歌。
  1.4 探海
  伴随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洋产生了越发浓厚的兴趣,“探海”的欲望愈发强烈,19世纪下半叶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海洋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是海洋科幻小说的鼻祖。
  凡尔纳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和《神秘岛》三部曲,将海洋探险故事融入科幻小说中,引发了人们对海洋世界的巨大兴趣。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小说中令人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如今己成为现实。凭借对海洋的热爱、严密的科学理论和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洋科幻小说大胆地勾勒着未来的海洋世界,充分彰显了人类“探海”的狂热激情。
  1.5 亲海
  到了20世纪,西方物质文明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伴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是生态的破坏与精神上的“荒原”状态。因此,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作家开始反思并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海洋)的关系,“亲海”则成为这一时期海洋小说的重要基调,传达出人类对海洋的关爱意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海洋文学杰作《老人与海》,是他对人类与大海关系的执着探索与思考,表达了“人海合一”的追求。
  对于圣地亚哥这位老人而言,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只是生存秩序有所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兄弟情谊”。透过老人那双如海水一般蓝、喜气而充满怜爱的眼睛,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友爱,是老人与大海的亲密相依、融为一体。[4]这种“人海合一”的“亲海”意识传达出人类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生态观。   2 未来人海关系的主旋律及对策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一论断早在2001年5月的联合国缔约国文件中就己明确指出,如今己成为国际共识。作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与重要基地,海洋的经济价值、人文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正在被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5]其经济价值己无须赘述,海洋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品、矿物、运输及水资源等,而且将在新能源开发上扮演重要角色,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都将成为未来地球的能量源泉;其人文社会价值,如海洋的军事价值、国土价值、审美价值等对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起着举足经重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生态价值,海洋占据地球71%的面积,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大组成部分,洋流在全球范围互通循环,犹如血液在人的全身流动,牵一发而动全身,[6]海洋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正确把握未来人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主旋律,处理好人与海的关系,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重要议题。
  毋庸置疑,海洋己成为人类竞相争夺的第二生存空间,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国际海洋竞争也日趋激烈。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在21世纪之初就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政策。可以预见,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探索海洋必将出现新成果,海洋经济终将腾飞。然而,海洋强国的形成涵盖多维度的指标,除了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海洋科技、强大的海防力量等“硬实力”,更需具备高度的海洋文明、强烈的海洋生态意识等“软实力”。欧美海洋文学的发展史己清晰地展现了人海关系的嬗变及海洋人文观念的演进,并预示着生态主义关怀下的“探海”“亲海”将成为人海关系的主旋律,关注海洋生态、发展海洋文明、实现人海互利共赢、和谐共生将是正确处理人海关系的关键。
  我国该如何应对海洋世纪?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一表述清楚地阐释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我国正确处理人海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和资源宝库,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确保海洋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永续利用。只有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海洋强国之梦。
  综上所述,纵观欧美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主要经历了惧海、斗海、赞海、探海、亲海等阶段。同时,人海关系的动态演变预示着生态主义关怀下的“探海”“亲海”将成为人海关系的主旋律,只有大力发展海洋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小婷.人类学视域下的海洋文学探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108-112.
  [2]段漢武,范谊.海洋文学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孙忠霞.普希金作品中的海洋形象研究[J].戏剧之家,2016(21):236-237.
  [4]易建红.人·大海·启示——以《白鲸》《海狼》和《老人与海》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48-53.
  [5]胡素清.以人海关系为核心的海洋观[J].浙江学刊,2015(1):131-134.
  [6]施经碧.美国海洋小说传统的构建——《海洋的弟兄:从莫比·迪克至当代美国海洋小说传统》评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33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