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南麻阳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超阳 曾靖峰 刘紫玲 肖千汇 曾婷

  摘要: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调研团队奔赴麻阳县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实地入户访谈,了解麻阳县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状况,分析了其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制约因素,探讨了优化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麻阳县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如何巩固体制机制,推进脱贫攻坚计划与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而农村金融是带动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户增收的动力,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机制转换,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开展。麻阳县为金融进农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让老百姓深刻地体会到了金融服务带来的实惠与方便,但是由于麻阳县农业经济比较薄弱,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亟需资金等支持,农村金融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麻阳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现状
  (一)构建了农村金融服务“三级网络”
  为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步伐,麻阳县依托现有的行政资源,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金融服务“三级网络”。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负责审查产业扶贫项目、统筹调拨扶贫资金并指导金融扶贫工作;乡镇金融扶贫服务分中心负责招聘金融经济人才和乡镇扶贫项目审核;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农户负责信用信息收集、协助贷前调查贷款到期回收等工作。
  (二)推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建立资本充足、服务完善、運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麻阳县加速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三信”创建,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6月,麻阳县农户信用档案达7.8万户,占比83.87%,全县有信用乡镇11个、占比61%,信用村66个、占比59%。
  (三)创新了农村贷款模式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贷款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麻阳县创新农村贷款模式,着力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模式,组建农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联保担保金”,通过调整存贷利率降低农户信贷门槛。创新农村“五权”抵押贷款模式,麻阳县在4个乡镇试点推行“五权抵押贷款”,其中包括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使用权、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截至目前,麻阳县“五权抵押贷款”已发放2258万元。发展扶贫产业资金担保贷款模式,通过村委会、企业、农户三方注资建立“产业扶贫担保金”,充分发挥了扶贫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拉动效应,可以促进贫困农户、农业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共赢。
  (四)发展了“联办共保”特色农业保险机制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麻阳县建立了完善的“联办共保”特色农业保险机制,为全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截至2020年,麻阳县主要开展了水稻、油菜、能繁母猪等八类农业保险,各险种承保231686户,种植养殖面积2287071亩地,总规模1267.41万元。
  二、麻阳县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村民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较低
  村民对金融市场了解程度低,参与金融市场意识不强大致可以归因于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且素质偏低、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低两个方面。
  1.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麻阳县农村地区近70%的村民是45岁以上的中老人,人口年龄分布极度不均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1.77亿人。由于人口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年龄选择性,中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中国农村孤寡老人多,农村活跃力低。同时,麻阳农村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约50%的村民为小学及以下学历。农村主体的老龄化加上受教育程度偏低,直接导致村民对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有限。
  2.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低。调研数据显示,86%的村民几乎没有参加过金融普及活动,经常参加的仅占2%,且大部分中老年村民基本不懂得如何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等方式了解金融知识,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少。在人口素质本就偏低的农村,村民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政府相关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做好金融知识普及,让村民多了解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
  (二)村民普遍收入水平低
  由图2-1,54%的村民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31%在2-5万元,仅有15%的村民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其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是外出打工或种地,纯靠种地所得的收入利润空间低,少有实际盈余,导致村民没有多余的资金参与金融市场。
  (三)非生产性支出占借贷比重较高
  图2-2显示,村民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仅占12%,其余均用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项目,比如日常开支39%、子女教育27%等。由此产生借款自偿性较差的问题,农村借贷未来面临较大偿还风险。
  (四)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样性不足且手续复杂
  在对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最需要的金融机构的调查中,信用社、邮储银行、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呼声较高,其次为村镇银行及小额信贷公司。但目前麻阳县主要面向和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仅三家,分别是麻阳农商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见当前麻阳县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样性不足,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麻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五)农村担保体系发展不够完善
  农村担保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农村居民贷款难问题的关键环节,虽然麻阳县积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但是,对于农村个人小额贷款的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据调查结果,80%以上的村民在有贷款需求时会选择找熟人借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担保,这说明麻阳县政府还需努力完善农村个人小额贷款体系,让更多的村民能贷到款。   (六)法律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发展空间
  调研发现,大部分村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比如借款和放款对象都是亲戚朋友,且很少以有效合同的形式表示借贷关系。其次,农村的高利贷手续比较简单,部分村民在急需用钱时,会选择高利贷等非正规贷款渠道,而非参与正规金融市场贷款,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优化麻阳县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引导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1.加强农村金融扶贫宣传,引导村民参与金融市场。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确定以“三农”发展为基础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提高贫困户自身能力,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加大教育、医疗、低保、养老及惠農贴息贷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好金融知识的传播工作,耐心教育并切实引导村民规范、安全地参与金融市场。
  2.完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引导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加以规范,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法治化建设远滞后于农村发展的需求,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专项法律法规缺失,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因此,要规范和引导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取缔非法的集资组织活动,净化农村金融环境,积极发展与扶贫事业相关的产业。
  (二)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引进,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麻阳县设立网点,开创特色金融产品,形成良性竞争,能够使农户具有选择权,对于麻阳县信贷产品的审批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积极作用,进而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其次麻阳县各金融机构要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办事流程,提供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强惠农的“面对面”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麻阳县各金融机构应明确市场定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特定产业,提供符合农业生产周期特点的特色贷款,改变涉农贷款的单一现状,打通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同时应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改革,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更好更快满足农户金融需求。
  (四)匹配县域经济状况,深化小额贷款模式发展
  根据麻阳县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及时调整自身运营策略,在小贷支农服务上探索新的综合服务机制。通过建立给农户提供贷款、教农户使用技术、帮助农户生产经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督促农户积极主动还款机制,致力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经营难题。同时加强小额贷款有关宣传,普及农户小额信贷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农户熟悉和了解小额贷款基本情况和信息,让农户对于正规的小额贷款机构,敢信、敢贷,改善其经济现状,提高其生活水平。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产业扶贫新模式
  麻阳县建立扶贫再贷款“1+N”机制,创新发展“扶贫资金+银行贷款+项目合作企业+农户”“银行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整合地方政府、财政、扶贫、金融等社会各方面的资金资源,先后建立了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产业扶贫示范点,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麻阳县应继续发挥农村产业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全县逐步推广产业扶贫新模式,提高当地农村发展的造血能力。
  (六)提高人才发展待遇,推动金融人才引进
  制定引进金融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金融人才、农民企业家返乡就业创业,带领和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和信贷支持体系,破除人才城乡流动壁垒,吸引外来人才驻村留村,为金融服务中心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加大现有金融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动现有金融人才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水平,强化村镇负责人业务能力,使得各级干部熟悉金融政策和流程,推动金融进农村进程。最后,扩宽金融人才的引进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校实训基地,鼓励本地高校高层次金融人才进行挂职交流,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芮竹,刘青.支持完善农村金融发展途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5):80-81.
  [2]叶晓青,李若云.我国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2019(09):113-116.
  [3]谭钰.我国金融扶贫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J].北方金融,2020(02):7-12.
  [4]贾立,石倩,黄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效应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34-44.
  [5]王泽翊.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11):12-13.
  [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肖龙沧.二元结构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02):3-7.
  [7]许为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问题及解决路径[J].征信,2015,33(03):49-52.
  基金项目: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创新和研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64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