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艳
摘 要:事业单位预算关系着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不仅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也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活动而编制的反映事业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关系到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关系到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各种社会服务的供给和社会福利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算编制粗糙;总体预算执行率较低;基本支出预算执行率较高,而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较低;预算执行不均衡,很多事业单位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资金结转和结余较多,很多事业单位不主动消化结转和结余资金,热衷于继续申请新的财政拨款;预算执行中存在一定违规行为,不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支出,采用简单的库款搬家、以拨代支、虚列支出等违规手段实现虚假的预算执行。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对于上级部门积极推进预算执行的要求并未贯彻落实,采取的措施也大多流于形式。
部分事业单位认为财务的工作主要是为本单位争取更多资金,将预算工作简单的看作“要钱”的工作,错误的认为“预算就是要钱”、“重要钱,轻管理”,忽视预算执行、控制、考核等其他预算管理工作,一旦预算获得批复,就认为资金属于本单位,如何使用视情况而定,使用资金时并不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年初时担心资金不足,而且预算执行的压力不大,部分事业单位使用资金时精打细算,预算执行缓慢,而到了年底发现资金剩余较多、预算执行率不足,为了提高预算执行率,就难免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预算编制目的单纯为了要钱的思路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很低。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并没有按照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结合年度事业发展计划进行编制,缺乏科学的论证,使用的资料也大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预算资金,其合理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预算很难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相吻合,导致单位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单位预算执行存在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较低的情况。
(三)预算管理和业务工作脱节
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同时,预算资金得以消耗,预算执行和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密切相关。这意味着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财务部门,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协作完成。部分事业单位认为预算工作属于财务工作,理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其他管理工作全部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而财务部门缺乏对其他部门业务的推动力,无法控制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开展的步伐,无法单独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预算管理和业务工作脱节容易造成预算编制工作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使得很多预算项目与实际不符,给预算执行造成很大困难,同时可能造成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由于得不到预算的支持而难以开展,降低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预算执行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部分项目的执行周期长,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部分项目包含招标等程序,如果出现废标,重新招标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不能尽早开始前期工作,不可避免的造成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等到项目大规模付款的时候,时间大多已经接近年底,造成年底预算资金执行量很大,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进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从各环节入手来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扭转错误认识,强化预算管理
行动高效是建立在认识正确的基础之上的,要想加强预算管理,就必须正确认识预算工作。首先,必须改变预算工作是财务工作的片面理解,预算工作是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的综合反映,涉及单位管理的各方面,是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而非单纯财务的工作。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动员全单位力量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等工作,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单位管理的提升。其次,必须改变预算工作就是要钱工作的错误观点,预算反映的是单位下一年度工作的规划和蓝图,是集预测与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将单位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好,做好预测和决策,才能编制出内容详实、说服力强、可操作性强的预算,预算的执行也能更加贴近单位事业发展,预算执行率既能获得提高,也能充分反映单位事业发展,强化单位宏观调控能力、改善资金使用状况和效率。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只有将预算编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准,使预算切实可行,才能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首先,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前应对下一年度的工作做好规划,给预算编制提供充足的现实依据,才能将预算做实;其次,各业务部门根据规划测算出具体的支出,将各项预算做细;最后,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报送的预算细致、严格地审核,保证将预算做准。
(三)做好预算执行前期准备工作
财政部批复中央部门预算的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中央部门在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在获得批复前各事业单位应该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预算顺利执行奠定基础。例如提前将项目规划、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以保证预算批复后项目可以及时实施。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将预算批复情况通知项目负责人,并要求各项目负责人在预算执行前做好项目实施计划,要做到让事等钱,而不是钱等事。
(四)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
预算是单位的预算,而不是财务部门的预算,因此预算管理是单位全面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起着监督控制的作用,如何落实预算执行,最主要还是要依靠业务部门的工作。因此,财务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业务部门要积极推进单位事业的发展和项目执行,在财务部门的协作下,将单位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做好;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做好付款工作,同时要严格审核监督,保证按照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开支。
(五)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预算执行情况从一方面反映了单位发展和事业开展的情况,也反映了单位职工工作的进度,因此应该将预算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反应单位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单位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该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对内部各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应该予以扣分、通报批评,降低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级次。绩效考核考虑预算执行因素,不仅表明了单位领导对于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的重视,从机制上保障了预算执行,而且督促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更加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管理工作。
(六)强化制度建设,保障预算管理
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制度,将实践中的各种先进做法固定下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流程都需要通过制度进行明确和细化,使得单位的预算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使预算管理成为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整个单位的管理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