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物:画廊“钱”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晓超

  在上海这座时尚已经升级为艺术的城市,赵建平正试图找到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坐标
  
  透过画廊通体透明的立式玻璃,相隔数步之遥的银灰色的金贸大厦赫然在目。“我原来也是做金融的,”画廊的主人――上海艺博画廊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平对着这座中国最高的商业大厦若有所思,“现在则是一个艺术商人,在从事一种有个性的商业行为。”
  
  金钱与艺术
  
  和上海其他画廊的业主多是专业艺术人士不同,赵建平创办画廊前在银行界摸爬滚打了近20年,从柜台、信贷员,一路做到了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东昌支行行长。
  整天和钱打交道,不改赵建平酷爱艺术的本性,他至今仍对其1992年一件做“出格”的事情津津乐道。
  当时,他对自己担任领导职务的东昌支行的办公环境进行了大整修――银行内的墙壁四周挂满了各种艺术画作,凡是与现金没有直接关系的窗口,玻璃和铁栏杆全部去掉。此外,银行内还备有饮料和背景音响。“没想到,来检查的上级领导竟然都喜欢这种氛围。”他说。
  1998年9月,37岁的赵建平向银行提交了辞职报告,“得抓紧时间干自己爱干的事,不然就来不及了。”赵建平对记者说道。
  改变了人生道路的赵建平将重新起跑的方向定为艺术。从银行离职后三个月里,赵建平以很快的速度进行筹备画廊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999年元月,从朋友处借了一部分资金,赵建平的艺博画廊以80万元的注册资金正式开张。
  从一名艺术爱好者转变为艺术品的经营者,艺博画廊开业第一年的情况让赵建平始料未及。画廊在圈子里没有名气,也没有知名画家的杰作。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年仅做成了两笔生意。
  “那个时候我充满着幻想。”赵建平说。他承认,在创业初期,他本以为自己在银行界结下的人脉关系会对自己的业务有帮助,但事实远非如此。以前在银行界认识的客户对画廊内展示的艺术画作根本就没有兴趣。赵建平同时清楚地看到,假如没有具有专业艺术水准的画家的支持,要经营一家成功的画廊无异于天方夜谭。
  
  买断画家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必须至少独立拥有30至50位艺术家的作品,否则运作会有难度。”赵建平说。意识到这一点,他开始寻找适合画廊定位的画家。
  由于价格高的画作画廊承受不了,而价格低的作品要做到高价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寻找具有潜力的画家是一个关键。赵建平想到的第一个画家,是1995年他在上海逛画廊时就留意到的夏俊娜。
  夏俊娜现在已是业内知名的新锐画家了,但当时她在业内影响力还不是很大。凭借多年来养成的对艺术品的洞察力,赵建平觉得夏俊娜的作品很适合上海人小资情调的品位,容易让人接受。当他得知夏俊娜与两家画廊短暂的合作均已收场后,便亲自登门寻求合作。
  1998年的一个冬日,凭借辗转得到的仅有的一个呼机号码,赵建平往返于京沪两地,终于在北京找到了夏俊娜。在赵建平“三顾茅庐”般的多次游说下,艺博画廊终于以2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夏俊娜的七幅作品,开了画廊签约买断画家作品的先河。
  得益于赵建平在金融单位的工作经历,艺博画廊从其创立之初便意识到规范运作的必要。按合约,夏俊娜每年为画廊提供至少14幅作品。为了将夏俊娜的作品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她以往作品参加拍卖和她的前两任合作画廊对其作品的标价,赵建平将夏俊娜的画作定在2万~3万元的范围内独家销售。
  2000年,艺博画廊为夏俊娜办了一个作品展览。33幅作品全部在展览期间售磬。在夏俊娜与画廊签约的四年时间中,她个人作品的收入有200多万元。根据画廊的行规,每出售一张画作,画家与画廊是对半分账。艺博画廊与夏俊娜可谓“双赢”。
  
  选择“原始股”
  
  不出赵建平所料,在2000年“中国风云榜”的评选中,夏俊娜以极大优势夺得了年度新锐艺术家的桂冠,其作品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升值了10倍。但此时在圈内已小有名气的艺博画廊,并没有满足于成功包装夏俊娜所带来的效应。
  按照国外成熟画廊的运作模式,类似与夏俊娜的合作方式,通常有大财团和投资公司参与,因为单凭一个画廊的实力,将几十个艺术家全部买断进行包装是不可能的。
  为了扩大影响力和销售数量,还必须与更多的艺术家合作。艺博画廊目前正在与中央美院两个年轻的画家商谈签约事宜,赵建平说,“包装年轻艺术家就像购买原始股,看准了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
  对于自己选择新锐画家的标准,赵建平主要是从接触中获取灵感。他说:“我主要与他们谈思想,现在喜欢谁的画,画谁的画,然后再判断他们的画在市场上会不会有生命力。”
  怎样吸引画家,赵建平认为最主要的是三个因素:首先,画廊要与艺术家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培养感情;其次,在艺术家的眼里,画廊要发挥其自身的商业优势――销售。如果仅做纯粹学术的展览,艺术家是不会专门到画廊来的,最后一点就是画廊的学术和专业水准,也就是画廊的展品要有名艺术家的作品。
  根据对国外艺术品市场的跟踪了解,赵建平认为将来画作的趋势是国内画廊还没有涉猎的前卫艺术家的作品。由于不知道市场能够接受的程度,赵建平决定再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去年5月,一场名为《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画家展览在艺博画廊开幕,当时共有16位画家的25幅作品参展,而到场的艺术家有20多位。
  让这些艺术家始料未及的是,当时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标价平均是3万元,最高的达到了30万元。仅在开幕的酒会上就有60%的作品被订购。在这些画家与画廊合作展览的一年合同到期后,25幅作品仅剩下5幅没有出售。而这类展览,画廊能从售价中获得20%~30%的收益。
  “销售势头好对于画家来说是一种鼓舞和吸引力,对于同行来说是一种刺激。”赵建平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
  这次展览之后,艺博画廊的名声再次提高。“现在如果我想搞一个展览,打个电话给国内知名度比较高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数会与我合作。” 赵建平很是自得。
  
  延伸服务
  
  除了常年进行画作展览,发挥更大的效应。艺博画廊目前还以画廊为平台,利用自己拥有的合作画家群和自身的专业眼光,将触角伸向更远的前方。
  在2000年11月举行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艺博画廊作为上海联洋土地发展公司的艺术经纪人,成功地将法兰西画廊来沪参展的举世闻名的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留在了上海。为了说服浦东联洋土地发展公司购买《思想者》这尊售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名作,赵建平花了三天四夜的时间进行策划,并为企业构想了购买这尊雕塑可能带来的种种结果,最终促使浦东联洋土地发展公司下定决心,在艺博会结束之前抢先一步购得《思想者》,将它作为公司新开发的社区的标志。
  对《思想者》的成功运作,使人们对艺博画廊再次刮目相看。“这尊雕塑在全球一共有25件。购买艺术品就像买股票一样有风险,作为画廊,眼光必须要准。”赵建平这样说道。
  艺博画廊目前的一个专业服务是为企业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软装修”,即为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画作布置,其客户包括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南洋集团的整个小区等。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公司还是需要既便宜又易被普遍接受的画作,但对于个别有鉴赏能力的大公司,艺博画廊给他们提供专业性较强的作品,并辅以极强的个性化服务。据赵建平介绍,有些公司每年都会提出当年需要什么类型的画家的画,艺博画廊就会配合满足这些客户的需要办展览。目前这样的展览已举办过三次。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艺博画廊目前的作品80%是与画家合作进行展览,其中新锐画家的作品占20%。
  艺博画廊也是上海最早将画廊内展示的画作放在网上的,为的是让收藏家和固定收藏者了解最新资料,然后再打电话预约时间看原作。
  赵建平认为,一个成熟的画廊应该是引领方向者,收藏家和美术馆的展出都应紧跟画廊,而不应该让收藏家牵着鼻子走。今年年初,艺博画廊在上海美术馆为实力派画家常青举办了主题为《回返的出逃》的个人作品展,“我们画廊现在就在往这个方向走。”赵建平充满自信地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0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