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股依旧边缘化国际板开设何太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站在上海的角度考虑,开设国际板固然“乐趣多多”。而如果站在北京的角度考虑,则不免需要审视国内资本市场的全局。
  B股市场就是一个并不容易绕开的“小问题”。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之后,已经整整十年,与当初设计者的初衷相悖的是,B股市场由于制度缺失等原因多年一直无法扩大,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边缘化。特别是在股权分置基本解决,创业板、股指期货相继问世之后,中国多层次、相对规范运作的证券市场初具框架,边缘化的B股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更不协调和反差极大。
  简单的看,国际板开设与否,与B股市场问题是否解决,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倘若深究,则另外一个逻辑难以规避,那就是“B股市场依旧边缘化,国际板开设何须太急?”
  
  不应“圈钱优先,规范滞后”
  B股市场的设立初衷是向境外投资者融资,解决国内的外汇紧缺问题。而虽然曾有过昙花一现的短暂繁荣,B股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然面临“时过境迁”的边缘化压力:在外汇储备丰厚、H股融资渠道通畅、QFII大发展的背景下,B股近10年来没有再融资。同时,B股的交易量不断缩小,甚至可以用“一潭死水”来形容。
  在这样的情形下,上交所表示国际板“基本准备就绪,技术和政策上不存在问题,并随时可能推出”。但这句话应该说只对了一半,即“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只需上交所做好准备,但“政策上不存在问题”则值得商榷。
  试想,在B股市场仍边缘化的情况下就匆匆推出国际板,国内的投资群体将如何理解?投资者只能理解为,管理层总是优先安排圈钱,而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则让位于融资――圈钱优先,有利于投资者的规范市场举措滞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上不存在问题”的说法,反而存在很大的问题!
  
  明辨“市场时机”
  国际板开设固然是资本市场向前发展的一大举措,但却存在推出时机的问题。在资本市场已经陷入极度低迷的情形下,是不是开设国际板的时机?业界有着诸多的争论。
  换一个角度发问,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究竟是“推出国际板的时机”,还是“解决B股问题的时机”?问题的答案则更容易得出――在市场已经患上“融资恐惧症”的时候,推国际板无异于雪上加霜。历次“国际板开设”传言都引来市场大跌即是明证。
  而市场低迷时期则更有利于解决B股问题:目前A股和B股已经同时存在内资和外资,资金的区分已经非常模糊,同时也有不少股票的A、B股股价已经逐渐接近。以万科为例,截至11月30日的万科A股及B股股价(按汇率折算后)的价差处于历史价差的低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说是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一个良好历史机遇,即使采取AB股合并的方式解决B股问题,市场冲击也较小。而等到A股股价重新走高,AB股价差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再解决B股问题,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由是观之,当前的市场环境如果可以称为施政者的“时机”的话,更多的是“解决B股问题的时机”,而不是“推出国际板的时机”。
  B股市场依旧边缘化,国际板开设何须太急!?施政者宜慎思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2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