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散户化”的A股:跪着的无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凯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在没有增量资金源源不绝供给市场的背景下,场内资金你骗骗我,我哄哄你,靠耍概念找认同,携手把弄着“结构性行情”。
  2010年靠着打小怪兽,机构们勉强混了过来。2011年,继续打小怪兽?机构们怒了,“谁不想站着把钱挣了,再重温2007年盛景!”
  可是,没有钱,没有增量资金,场外资金死活都不入股市。所以,就只能跪着。其实,坦率说能跪着挣钱也是一种别样幸福,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不过,这种幸福恐怕也要看到尽头。
  2010年9400亿元是A股有史以来的最大股权融资额。它带给了二级市场很多“礼物”,其中包括了――让机构投资人成为A股市场的“小跟班”。A股再次成为一个散户大厅――数据统计,截至上周,“大佬”们(公募基金、券商、QFII、险资和社保等五大机构)的持股市值不足市场总流通市值的6%,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是18.86%。这代表了什么?――不用指望靠机构自身力量来发动类似2007年的井喷行情。
  稍微有点股龄的投资人都会背诵一个最简单的口诀――“筹码集中,有利股价上涨;筹码分散,有利股价下跌。”持股市值不足市场总流通市值的6%,意味着机构投资人已经无法掌控市场趋势,而只是一个“小跟班”。
  历史可鉴。2005年6月,998点的时候,公募基金、券商、QFII和社保等四大机构累计持股市约1146.60亿元(不包括险资,当时险资规模可以忽略不计),占到市场流通市值的13.03%。2007年10月,历史高度6124点时,五大机构占到市场流通市值的18.86%。
  假如没有著名的“44号文”,假如公募基金的强大营销没有受到政策打压,或许筹码集中的过程仍会持续,6124点或许也不会是历史高点。当然,历史不可能重写。
  A股什么时候开始“散户化”的?2010年。
  2009年8月4日机构持股市值再次达到历史高点,占当时全部A股11.8万亿流通市值的16.70%。然而,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在指数没有出现大幅震荡的情况下,五大机构占流通市场比例降到5.42%。主要原因是,A股的流通市值从11.8万亿变成了20万亿。
  这两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的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但机构投资人规模的壮大远远无法赶上往这个市场里发新筹码的速度。一拨人圈好钱走了,另一拨人又喜气洋洋的来圈了。羊毛剪了一趟又一趟。结果就是,整个市场的流通筹码高度分散――从2008年1月7日到2011年5月13日,持股账户的增长幅度是31%。
  水越来越深了,池子越来越大。机构转身越来越容易了,说话也越来越不管用了――这就是“散户化”A股的典型特征。一个筹码高度分散的市场,如何才能出现行情呢?什么时候才能把腰杆挺直站着挣钱呢?下面这张图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筹码分散度与市场行情之间的关联。长期来看,持股账户数必然上升,因为市场在不断壮大。短期来看,如果持股账户数出现阶段下降或者持平,意味着市场流通筹码趋于集中或持平。
  对比指数趋势来看,持股账户数的下降与指数上涨往往是同步的。因此,作为“同步指标”无法根据持股账户数变化来预测行情。不过,有一点非常清楚――每一轮重要行情的发动,一定是以持股账户数的减少即流通筹码的阶段集中为发端。这意味着,目前筹码高度分散、持股账户数不断攀升的市场,不存在大的趋势性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本文的核心结论有二:其一,不用指望靠机构自身力量来发动类似2007年的井喷行情。其二,等待市场出现流通筹码阶段性集中(持股账户数突然减少)。在这一切没有发生改观之前,2011年的A股仍然只适合打打小怪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3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