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天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产生了一个拥有成百上亿万资产的富裕群体,这个群体为中国的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新型的金融产品市场――私人银行业务,本人就如何理解并做好这个产品作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私人银行业务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本质属性
  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商业银行对个人或者家庭提供投资透资、私人贷款、资产管理、拍卖收藏、信托保险、税务遗产等一对一的系列化服务。基本特征:一是准入条件高。要想进入“私人银行服务”的大门,起码要50万美元以上;二是私密程度高。因其对象大多是富裕人群,无论就商业机密还是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私密性极高;三是零售批发化。其对象的单笔成交额少则几十万、多则若干亿美元;四是个性程度高。因对象的资产结构、服务要求等不尽相同,量体裁衣的个性特征非常鲜明。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
  (一)富裕人群的形成奠定了私人银行的市场基础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三百多元,2006年飙至一万五千多元,增幅高达40倍之多;2007年《亚太区财富报告》统计显示:亚太区富裕人群的资产总额超过八万亿美元,其中,中国近三十五万富人的财富总值高达一万七千多亿美元,持有一百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数多达三十二万;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高达十万亿元,20%的人把持着80%的金融资产。一个庞大的高收入富裕群体的形成,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崛起奠定了厚实的金融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富裕人群的投资需求叩开了私人银行的市场大门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大陆银行存款的60%源于城乡居民的私人储蓄,他们的贷款指数仅占银行放贷总额的5%,传统的存储保值已经不能满足其投资增值需求;民间组织提供的投资理财项目,又因各种纠纷和不受法律保护等因素,也使他们心存顾忌。他们希望有一个既能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又能提供法律保障的资产管理机构,鉴于此,私人银行业务可能是目前他们最为合适的选择。
  (三)富裕人群的市场空间催生了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近年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公司类批发业务所取得的利润约3%左右,私人银行利润约7%左右,欧美国家的私人银行业务约占本行业务的50%左右。富裕人群广阔的市场空间,催生了中国银行业单一的公司业务经营模式向与私人银行业务齐头并进的经营方式转型,抓住了20%高端客户,也就抓住了80%市场份额。
  三.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路径
  (一)审时度势,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抢占市场
  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产生了拥有一万七千亿美元个人资产的富裕人群和储蓄存款高达十万多亿的居民,它们的观念已经从存储保值向投资增值转变;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已经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所以,要做好私人银行业务,必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并抓住这个商机。
  (二)健全机构,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各尽其职
  要使私人银行业务成功营运,关键要有一套构架合理的组织体系。譬如说,银行是否可以在总部及省市县(区)设私人银行事业部,专门负责规划监督管理;下设专家小组负责指导评估审核;再设客户经理小组负责一对一的资产管理服务;最后是一线操作的主管负责对客户的前期接待和善后服务。
  (三)培养人才,引进骨干,提高技能,优化结构
  中国私人银行市场之所以尚未充分开发,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拥有一个专业性、复合型、高素质的团队是成功营运该业务的根本保障。这些人才一是要有深谙金融、高屋建瓴的专家级高管;二是要有精通财税、长于营销的复合型客服;三是要有通晓心理、善于沟通的操作型“做手”。人才来源是立足自己培养,广泛社会招聘、重点定向引进。
  (四)科学引领,创新产品,打造品牌,提升形象
  有了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优秀的专业人才,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产品至关重要。在个性化服务方面,要在营运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情况下,为客户合理快捷做好财产外移、子女留学或投资移民等服务;在悟透用活财税政策和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做好压降资产成本和遗产顺畅继承等服务;此外,要延伸银行卡的介质作用,将信贷、基金、证券、外汇、保险等业务融合进去。
  (五)采集数据,健全档案,网络运行,提高效能
  到2002年,世界上二十七万亿美元的总资产中,约有二千多万投资人近二万亿美元是靠私人银行网络营运的。所以,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客户个人档案数据库,实行采集处理一体化;利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结算、评估等。这样,一则不受柜面营业时间和空间限制,二则提高了业务运行的工作效率,三则可以缩减银行网点数量,降低营运成本。
  (六)建立信用,防范风险,规范评估,完善法规
  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完善个人资信调查机制,压降金融机构营运风险;二要建立健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银监部门应尽快出台该行业准入资质、行为规范、操作规章等。
   
  参考文献
  [1]英德,刘立达.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5.
  [2]连建辉等.走进私人银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
  [3]赵萍.中国零售银行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