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艳玲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我国也应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选择低碳发展道路。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必须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提出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在能源短缺北京下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我国是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且能源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正经历着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国际上面临着后京都时代的外部压力,同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压力,低碳经济必然是中国未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而言,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个所谓“锁定效应”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是未来轨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我们不能违背时代大趋势,而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走低碳经济道路。这对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们正处于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时期,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工业GDP比重大幅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工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重化工产业化特征非常明显。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等特征。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排污总量的增加、生态破坏范围的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的严峻,已经危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面临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未来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而且会越来越大。
  
  (二)我国资源短缺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资源供给已经远不能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要,资源压力迅速增大。我国对钢铁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需求总和,对铜、镍、锌、铁矿砂和水泥的需求也都超过美国。在未来15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是资源消费的高峰,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10、1/20和3/5。与占世界21%的人口比例相比,我国已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是相当贫乏的。因此,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会把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推上新的高峰,我国与世界主要资源进口国的利益摩擦将会不断增多。
  
  (三)气候变化
  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中国的GDP增长约占世界的10%,而同期能源消费增长却占世界的27%,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中国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净增长趋势说明中国有必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未来20―50年,我国必须要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进行平衡,选择低碳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目前,欧美国家正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借鉴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鉴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建议全国人大环资委和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行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我国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问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二)政策手段
  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富有经济效率的政策手段。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国家有关综合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应密切协作,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先行示范,再逐步推广
  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美蓉.我顾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4).
  [2]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孙艳玲(1982-),女,汉族,吉林桦甸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人口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