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预算编制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守卿
摘 要: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使用科学、客观的方法使预算与目标密切联系,是人民银行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文章尝试将基层人民银行职能目标进行细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赋权,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
关键词:预算分配 人民银行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预算编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能够体现组织目标,是评判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的预算编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上级行精神、本行长期规划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全行年度目标,并下达部门目标;第二步:各部门根据既定目标草拟部门预算并报财务部门,经审核、修正后,汇总为本行年度预算;第三步:本行年度预算经分管行长、行长审阅、修订,报行长办公会通过后,报上级行审批;第四步:预算经人民银行总行报财政部,并经人大审批后,形成最终年度预算。
从预算制定的程序上看,遵从了“预算服务目标”的基本原则,保证了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满足了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要求。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组织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广泛存在,财务部门很难判断各部门预算与其履职目标的相关性,最终导致汇总编制的年度预算与目标相偏离。因此,要实现目标与预算的统一,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督促部门预算不偏离组织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激励,让个人、部门、组织利益相融,目标一致。本文从监督的角度出发,按照层次分析的思路,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弥补目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首先,对基层人民银行各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权,确定各目标预算在整体预算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在各目标下对各相关部门的贡献程度进行赋权,确定部门在目标预算中所占比重;最后,建立预算编制的辅助标准,评价年度预算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整,达到预算和目标尽可能的统一。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其基本内容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提出一个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为不同的指标层,对同一层次内的各个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下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以提供所有因素(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
层次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所研究的问题后,将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并画出层次结构图。
2.构造判断矩阵。相对于目标层的某一因素,本层次各因素两两相比,两两相比的结果表示人们对各因素关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认知,在相邻的两个层次中,高层次为目标,低层次为因素。
3.单层次的排序及检验。将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得到各因素关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在逐层排序的基础上,计算最底层各因素相对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半定性、半定量化的问题转换为定量计算的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评价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由于它能够较为密切地将决策的主观判断和逻辑推理联系起来,对决策者的推理过程进行量化的描述,可以有效避免决策者因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而产生逻辑推理上的失误。这种方法近年来在政策分析、方案评选、资源分配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层次分析法在基层人民银行部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
1.人民银行职能目标及其层次划分。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需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层次性划分,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就本文研究的问题,将按照“目标――职能――部门”的逻辑,形成四层级的模型:第一层,总目标,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层,内部职能目标和外部职能目标划分;第三层,具体职能;第四层,各具体部门、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基层人民银行的履职实际,经过研究和分析,建立如下的分析结构模型,以反映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各层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上一级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对应的下一级要素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另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下一级各要素对于上一级要素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赋权,以此作为预算分配的依据。
2.层次分析及预算分配实现。为了便于清晰地阐述层次分析法在预算分配过程中的原理,减少不必要的繁琐计算,我们假设目标下对应4个职能(A、B、C、D),并对应3个部门(甲、乙、丙)。其具体分析和评估步骤如下:(1)层次分析模型的构造。按照假设构建三层次的分析模型,各个层次分别对应目标、职能、部门:
(2)判断矩阵及专家评议。在进行赋权的过程中,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对主观意见进行定量描述,为此,层次分析法提供了判断矩阵这一工具,用以对判断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判断矩阵的要素表示本层次各因素之间两两相比的结果,每一个数值代表两个因素之间对于实现上一层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判断矩阵内元素值的定义和解释见下表:
由于判断矩阵仅仅是一个将主观观点定量化的过程,无法完全消除结果中含有的臆断性因素,为保证判断结果尽可能地客观、科学,在确定判断矩阵过程中,需要采用Delphi专家评议法,通过建立由人民银行系统内人员与外部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汇集相关领域的经验和智慧,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
在本例中,该矩阵将用于两个层次中的赋权判断,假设就A、B、C、D四项职能,专家评议的结果认为:为了实现目标,A职能与B、D职能同等重要,比C职能重要一些(介于略微重要和相当重要之间);B职能比C职能略微重要,比D职能略微不重要;D职能比C职能相当重要。参照“判断矩阵元素释义表”可以得出以下判断矩阵如下:
(3)确定权重。根据判断矩阵,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并将其对应的特征向量χ*标准化,从而计算得出各属性的权重。在实际中,确定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特征向量的过程过于复杂,因此通常采取近似的列和法和几何平均法进行近似处理,本文中采用列和法即通过公式:{1}
求解各属性权重。
简略计算过程,得出4个职能的权重向量,表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职能A、B、C、D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得出在4职能下各部门对应的权重向量,分别表示在甲、乙、丙三个部门对于4个职能的贡献程度:
假设:A3×4=(WA,WB,WC,WD),并结合向量W,可以得出甲、乙、丙三个部门对组织目标而言的综合权数,即:
(4)预算制定过程中层次分析结果利用。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预算编制的实际,层次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在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站在全局的角度,评价年度预算的合理性,权衡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调整年度预算的较为可靠参考。结合以上层次分析的结果,可以为预算制定提供三个方面的参考,以便提供一个事前监督的标准:利用(1)判断预算资金在业务职能间的划分是否合理,即:为满足职能履行的需求,是否基本按照29.94%、22.44%、7.38%、41.24%的比例安排预算;利用(2)判断各部门在各职能履行过程中的作用大小,进而确定职能预算下相应占用的资金比例,结合(3)也用于评判部门履行其相应各职能的预算安排是否合理;利用(3)判断各部门在年度预算中占用的比例,即综合性判断各个部门是否参照30.83%、50.27%、18.90%的比例安排预算。
3.注意问题及建议。层次分析法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下而上编制预算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预算编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但仍需注意以下问题:(1)目标的划分及层次模型的构造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影响重大。从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来看,职能目标划分对编制预算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在初期,基层人民银行必须根据当前上级行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整和清晰的目标,明确职能定位和划分,构建完善的层次模型。(2)利用计算机技术克服计算的复杂性。本文仅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层次模型对层次分析法的运用过程进行阐述,在实际过程中,层次结构更为复杂,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增加,一致性检验及结果修正也耗时耗力,如果单纯依靠人工进行计算,必然费时费力。因此,针对判断矩阵利用MATLAB等辅助计算程序,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3)以现今预算编制过程为基础。层次分析法一方面以目标为指向,自上而下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比重,实现了预算与目标的密切结合,但另一方面,却无法确定预算的总体规模,因此无法脱离现今的预算编制基础,也就是说层次分析法需要在现今预算编制基础上,对预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考量、修改、调整。(4)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密切联系。预算的编制过程是以目标为导向,按照“目标――职能――部门”的逻辑进行预算安排,但在预算执行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以及账目处理按照“公用经费”、“人员经费”、“行政事业经费”进行分类,不便于预算执行控制,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在现有科目的设置下,按照职能部门分类核算,使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同步,确保实时监控。
注释:
{1}利用列和法和几何平均法求解权重可以得出近似结果,但前提必须是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否则所得权重没有意义,这里我们在已知各矩阵满足一致性的前提下,省略一致性检验过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 山西朔州 036002)
(责编:芝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0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