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学生奖学金评定模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定奖学金,作为高职院校,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特点,把职业能力作为一个重要选项考虑进来。基于这一点,文章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原有的奖学金评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奖学金评定;层次分析法
高等院校奖学金制度设立的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学校热情,促进其全方位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奖学金评定指标,并赋予各指标合理的权重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少作者对此就行了有益的探讨[1-4],但有些考虑得过于简单,仅有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等少数指标,而有些则考虑的因素过多,不方便操作。
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奖学金评定模型中把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进来,选取了学习成绩、职业能力和个人素养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相对合理的数学模型。
一、奖学金评定指标的建立
奖学金量化评定过程中主要采用综合测评法,将高职学生奖学金综合评定作为第一层指标体系A,再设置第二层指标三个,第三层指标七个,具体为学习成绩B1(包含考试课成绩C1及考查课成绩C2)、职业能力B2(包含竞赛获奖C3、论文发表C4及技能证书C5)和个人素养B3(包含思想道德C6及社会实践C7)。
二、各主要指标的量化
文章中所有指标的量化都按照百分制进行。
学习成绩的量化:学生的学习科目一般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类,各门课学分不尽相同,学生在其上所花费的精力也不一样,所以应该综合考虑才能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对每类课程,取每科的学分作为权重,得到各个学生的加权平均成绩。
职业能力的量化:对于职业能力,每位同学都设定60分的基础分,对竞赛成绩,按照获奖等级给出相应的积分,其积分规则可以参照文献[5];对发表论文,按照刊物等级确定相应的积分,至于技能证书方面,也按照情况适当评定积分。
个人素养的量化:这里同样给每位同学都设定60分的基础分,再根据个人的日常表现进行积分。
三、成对比较矩阵的构建
奖学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选取学习成绩为最重要的影响指标,职业能力,个人素养依次次之,采用1-9标度法来定量化,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A:
采用方根法可以计算出A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3.11,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ω=(0.7472,0.1609,0.0919)。由于成对比较矩阵的构造具有主观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我们采用Saaty定义的一致性指标来进行衡量,其中n为矩阵阶数。再引入Saaty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则有一致性比率,一般地,当CR<0.1时,就认为矩阵的不一致性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可通过一致性检验。对矩阵A,,可以通过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由此B1,B2,B3的权重为(0.7472,0.1609,0.0919)。
对于下一个层级,各个相互关联的指标也分别构成了3个判别矩阵B1,B2,B3。
对这三个矩阵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计算,可得(C1,C2),( C3,C4,C5),(C6,C7)的权重依次为(0.67,0.33),(0.5,0.25,0.25),(0.75,0.25)。
四、组合权重及综合分值的计算
上面计算了相邻各层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把这两组权重进行组合可以得出出高职院校奖学金综合评定指标体系(C1,C2,C3,C4,C5,C6,C7)的组合权重αi(i=1,2,…,7) ,如α1=0.7472*0.67=0.5,具体见下表:
对每个学生,用Z表示综合成绩分值,用ri(i=1,2,…,7)表示第i个指标所得实际分值,则有综合分值。
五、结语
文章就高校奖学 金的评定问题,高职学院特点,较为全面的考虑了影响奖学金评定的因素,选取学习成绩、职业能力、和个人素养作为评定指标,并对其分别进行量化,得到了一个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可操作性的模型。但是由于奖学金评定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成对比较矩阵构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故在实际应用该模型进行评定时还需要反复加以修改完善,从而使体系更加完美、合理。
参考文献
[1] 张佳瑜,闫丽媛,曹敏,等.高校大学生奖学金评定中的多指标模型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10,27(02):126-129.
[2] 周锋,刘自山,刘知发.高校综合奖学金评定的优化模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4(06):736-738.
[3] 马伟杰.G4.5决策树法在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02):57-60.
[4] 任丽萍,武玉华,许炎.学分制下高校综合奖学金评定的模型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报),201225(05):29-33.
[5] 裴會青.基于变权AHP 法的高校奖学金评定[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1):37-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6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