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华宪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建立内部控制,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住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 1)09-256-02
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建立内部控制,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2.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合规性: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适用性: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3.可行性: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并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
4.有效性: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按规定进行惩处及处理,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并完善。
5.健全性:即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规范了各项生产、经营经济活动,覆盖了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6.经济性: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限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过的效益。
三、现代企业管理下,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修正和维护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控制和执行其他控制政策的基础。何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重视企业内部控制,设立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第二,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内部划分责任权限制定办法。第三,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第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第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奖惩制度。第六,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新的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不仅考虑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问题,还要考虑到企业其他各个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和有效执行时应做到保证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且确认和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四、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
1.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管钱管物与管账簿的要分离,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之作用。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如员工的工资管理,考勤、绩效考核与编制工资单和发放要分别由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分别负责。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
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4.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6.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因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息税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润率,这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使企业发生亏损,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
7.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上面谈了一些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想法,如何建立并有效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达到企业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之目的,还需做许多艰苦细致的管理工作,还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