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春权

  摘要: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渐确立,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文化来更新和替代。文章根据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76-02
  
  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意识形态属性;二是企业管理属性。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来看,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
  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使企业健康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生存下去,并目,要越来越强大。
  
  二、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像“中国石化”、“海尔”、“联想”、“一汽”等一批进人世界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国内很多企业企业的文化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和协调的功能,没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明显的积极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
  1.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人们通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或者认为提出几条口号或者贴出几条标语,就是企业文化了。很多企业没有以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文化的实际操作机构,使企业文化建没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在一些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党政工团的任务,企业领导不介入或者不重视。而且,我国目前也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体制和专家咨询队伍,严重妨碍了我国企业文化发展。
  2.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沟通不足。企业领导的认识问题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即使有些企业领导人意识到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企业企业文化,但也只是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是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实际上,文化沟通的作用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和公司员工之问,不管用什么形式协作、结盟,都必须有文化的沟通。
  3.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追逐时尚,或者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经常让企业文化去追赶社会或政策的变化,不断变更其内容。企业文化的经常变更势必会使其内涵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然而,企业文化又不能一成不变。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改造和充实。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需要学习型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的变与不变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保证企业自身形成特色的同时来顺应潮流的发展。
  4.传统的消极文化对企业文化还具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企业领导对外封闭、对内家长作风严重,员工惰性强、不善于竞争只善于搞关系等传统文化的弊端在中国的企业中正逐渐削弱,但仍时不时地对企业经营起着不良影响。此外,我国集体主义精神、献身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企业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扬。
  
  三、国有企业文化体系构建
  
  1.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特征X文素质管理。一个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咀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塑造品牌文化,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
  2.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企业的文化建设主要由五种价值观体现:一是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二是员工主体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及所创造的价值,是全体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也都是企业的财富。三是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观体现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理念后,团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因此,企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四是管理的价值观。从管理的文化层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文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文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要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3.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

文化要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领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必须得到广大员工认可,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建设局面,从而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2)讲求实效。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3)重在领导。要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员工作出榜样,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创新、有建树。各级管理领导者,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4)突出特色。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企业历史、现状、未来的实际情况,重视挖掘提炼和整理出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来,走出一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5)追求卓越。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追求卓越,企业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培育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管理层可以从四个方而逐一人手,构建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1.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管理者要协调好企业内外部环境,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等关系。它的培育必须了解员工的各种需要,并且寻求大部分员工的共同需要,同时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了解社会对企业的期望、环境对企业的约束。这样才能培育出独特的价值观念,从而起到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干劲的作用。
  2.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认同作用和亲和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中国文化特色。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文化的被接受程度、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指引力及其产生的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人性化程度较高的社会,非常重视人际关系,追求和谐,注重感情。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能与以上特点背离。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变化频繁的、扼杀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很难为中国企业企业的成员普遍地从内心所接受。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企业文化就一定要固守传统。中国文化中不适应市场经济潮流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部分需要在企业文化建没时予以扭转。例如应当突破旧的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注重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企业文化,促进对企业内部关系的处理趋向理性,避免非制度因素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竞争中维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群体精神和合作精神应该成为企业精神的核心。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价值观以后,要让企业的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要同绕确定的企业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将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管理、员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内部形成自律氛围。要在企业对外宣传中,向社会反复明确地公布企业的价值选择,以求为企业恪守价值选择创造社会监督的他律氛围。通过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构建企业企业文化从制度层面讲,有必要建立以企业价值观为精髓的企业制度文化。现代企业企业的管理需要有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更应该如此。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仅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它电必须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4.建立和形成企业文化赖以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难以持久。当然这并不是说,物质基础差的企业就不能搞企业文化,而是说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持久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企业需要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要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其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别具一格的包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创造良好的体现企业文化的生产环境,不仅使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轻松和乐趣,而且随时随地受到企业文化的提醒;也可以企业员工形象为载体,体现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搞好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利’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5.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深化,并且越来越mf向市场经济,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内增企业凝聚力,外增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科,公认的无形机制,将全体员工有机地凝聚在一起,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弥补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不足,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