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芜蚌实验区产业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贺

  摘 要: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态势上分析合芜蚌实验区的产业成长阶段及其产业梯次特征。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说明合芜蚌三市之间的工业产业结构特征。通过区位商对合芜蚌实验区工业内部产业的地域分工及地区专门化态势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合芜蚌三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特征异同性。
  关键词:合芜蚌 产业结构特征 地域分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 0]09-228-02
  
  2008年lO月17日召开的全省推进自主创新甓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实验区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两个文件,标志着实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
  随着实验区的建立合芜蚌三区域的经济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将会越加紧密。所以有必要对合芜蚌的区域产业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以深化区域经济联系,从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快合芜蚌的经济发展。
  
  一、合芜蚌实验区产业成长阶段及其产业梯次特征
  
  通过对合芜蚌的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分析合芜蚌实验区资源配置及产业地域分工的特征及合理性。
  随着合芜蚌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必然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慢慢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随之增加。并且随着人均GDP的变化,产业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用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以及人均GDP来大致反映合芜蚌实验区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而分析合芜蚌的产业结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合芜蚌三市间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从总体来看,合芜蚌三市的三次产业呈现二三一的结构特征,以工业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仍然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在合肥和芜湖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农业对合肥和芜湖的经济贡献较小,可知合肥和芜湖的产业结构工业经济以基本取代农业经济,但是第三产业发展依然十分落后。通过分析可知,合肥和芜湖已基本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并且合肥和芜湖的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上较为接近,没有出现明显的经济和产业梯次,产业成长和发展阶段的“趋同”趋势明显。
  数据表明蚌埠市的兰次产业呈现较为均匀的比例结构。突出的特征是第一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大,人均GDP明显低于合肥和芜湖两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好。通过分析可知,蚌埠市仍处于从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初级阶段过渡的产业发展阶段。
  综上可知,蚌埠和合肥、芜湖之间具有一定的产业梯度,三次产业有一定的差异,合肥与芜湖之间的产业梯度不明显,并且产业发展具有趋同的趋势。这就为蚌埠与合肥、芜湖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基础条件以及合肥与芜湖之间的发展合作提供现实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二、合芜蚌之间的产业相似系数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合芜蚌实验区之问的产业结构特征,可以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本文选取了200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0个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产值进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合肥与蚌埠、芜湖与蚌埠的产业结构相似性较低,而合肥与芜湖的产业相似性较高。所以相对于合肥与芜湖,蚌埠市的产业特色较为突出和合肥、芜湖之间产业的互补性较强,经济结合的空间比较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蚌埠市对某一产业的依赖性较大,形成某一产业独大的情况,产业链较短,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并没有很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限制了经济总量规模。所以,蚌埠市与合肥、芜湖之间产业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有竞争优势。由此可知,蚌埠与合肥、芜湖之间的产业“趋异“从某种意义上是非合意性的。而合肥与芜湖之问的产业间关联程度相对较高,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8之多。主要是因为合肥与芜湖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主要产业发展。例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合肥有以江淮集团为首的多家汽车制造企业,芜湖有以奇瑞为首的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生产的企业。这就为相似的产业结构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和工业基础,由此形成了较相似的产业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产业结构的“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合理性,这可以为合肥与芜湖之间的产业整合提供现实基础。
  
  三、合芜蚌之间的区域分工态势分析
  
  产业分工主要表现为有效的区域分工,是以不同地域为载体,依附于地域而存在,比较优势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阐述了地域分工的依据与原则,即地域分工以地区所拥有的要素禀赋为基础,选择地区专业化部门,并实行地区专业化生产,使地区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利益。所以,区域分工成为了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以上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了合芜蚌三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特征,通过用区位商对合芜蚌地区之间的地域分工及地区专门化态势分析,进一步分析合芜蚌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对区位商的计算和分析同样选取2008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0个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产值,以此进行区域分工态势分析。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一般而言,某一产业区位商大于1.5时,该产业已作为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即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若区位商值在1到1.5之间的产业作为地区次主导专业化部门,在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若某地区某产业的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该产业部门为该地区生产的非专业化部门,该产品在生产竞争中不具备比较优势。根据表中数据,合芜蚌三市有各自地区的主导和次主导专业化部门,从而形成了该区域的产业地域分工状态。合肥市的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大于1.5,是主导专业化部门,次主导专业化部门为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芜湖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是主导专业化部门,次主导专业化部门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蚌埠市的饮料制造业为最高,达到7以上,是主导专门化部门,其他主导专业化部门为医药制造业等,次主导专业化部门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并且在选取的10个工业产业中蚌埠仅有3个产业在全国产品生产竞争中具有优势,可见蚌埠市的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通过分析可知,合肥市的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芜湖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力热力的

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蚌埠市的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从合芜蚌实验区的地域分工格局可知,三市之间的区域据有一定的互补性。合肥形成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芜湖则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蚌埠形成了以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四、结论
  
  通过对合芜蚌实验区三市三次产业相关数据的分析,关于合芜蚌三次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阶段看,合肥优于芜湖,芜湖优于蚌埠。从产业结构特征看,合肥、芜湖第一产业较低,而蚌埠的第一产业较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中芜湖低于合肥和蚌埠,并且第二产业都是合芜蚌三市最为主要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最高。
  第二,从合肥、芜湖、蚌埠产业产值构成比例可知,合肥和芜湖以基本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所占GDP的比重也最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处于次高阶段,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对经济的贡献也将随之增加。然而蚌埠仍处于从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初级阶段过渡的产业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基本趋同。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高,第二产业仍然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的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好,其所占GDP的比重高于芜湖。
  第三,通过对合芜蚌实验区产业相似性的分析表明,合肥与芜湖之间产业结构相似性较高,而蚌埠与合肥、芜湖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性较低,所以蚌埠与合肥、芜湖之间产业“趋异”比较明显。而合肥与芜湖之间形成的较为相似的产业结构,表明合肥与芜湖之间的产业“趋同“性比较显著。尽管蚌埠与合肥、芜湖之间的“趋异”比较大,但具有一定的非合意性,而合肥与芜湖之间的“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意性。
  第四,从地域分工及地区专门化态势分析可知,合肥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也就是说合肥主要是以机械制造和电气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芜湖的优势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而蚌埠的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其饮料制造业的区位商达7之多。合肥的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业区位商都较小,其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不具有优势;芜湖的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区位商也都小于1,表明其在全国产品的生产竞争中也不具有优势;而蚌埠市在所选择的10个工业生产部门中只有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大于1,其他的产业部门均小于1,所以可知蚌埠在合芜蚌实验区中经济基础和部门产业竞争力都最弱。
  (责编:贾 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