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第二轮互联网泡沫没吹那么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蓓
相信大多数经历过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的人,都能深刻领会“泡沫完全消除后第二天的啤酒”是什么滋味,所以当5月中国的TMT公司密集在美上市时,敏感神经已经在悄悄绷紧,几家公司破发更是令“中国网络股泡沫”论甚嚣尘上。
今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TMT指数上涨了25%,远高于道琼斯指数的涨幅,整体的估值水平也在不断抬高,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模式,中国概念”包装的IPO过程中,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要求降低,一次次个人创富的财富神话刺激着各方资本的不断涌入,而这些都让经历过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投资者心生警惕。
“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贵,上了市没盈利的比盈利的贵,这显然是泡沫。”作为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成功挺过来的人,张朝阳近期抛出的评论的确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但泡沫真的来了吗?与11年前相比,这次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答的问题,但从与11年前那场互联网灾难方方面面的对比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更多乐观的信息。
弹指十数年,互联网络大爆炸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概念股之所以受到国人如此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优酷、当当等股票上市时的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论是已经密集上市的奇虎360、人人、世纪佳缘,还是正在排队上市的淘米、迅雷、土豆,抑或是因为微博而重新焕发无限可能的老牌门户网站,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也许是它们的忠实用户,习惯于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购物,喜欢在更开放的平台上互动交流信息,甚至已经为视频、游戏、交友或某种增值业务付过费。
这与11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2000年2月, 当高科技互联网概念股思科取代通用电气,跃升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时,大部分美国人都不清楚思科到底从事什么业务;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为2.5亿,手机用户数量为5亿,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2.8亿(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数据);超高速宽带连接在十多年前极罕见,而今天各地比比皆是,得益于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拥有的计算能力,那时用这样的计算能力发射人上了月球,而如今我们用更强的计算能力发射愤怒的小鸟去砸猪。
或许更大的差异还在于,本次的互联网狂热是全球性趋势。汤姆森路透数据显示,在上次泡沫高峰期,也就是1999至2001年间,全球共有964亿美元风险投资进入互联网创业领域,其中80%(将近780亿美元)被投向了美国。在全部10755笔风险投资交易中,有7174笔来自美国。而现在,在2011年前四个月的5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只有14亿美元投向美国。在全部403笔交易中,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
烧不完的风投,赚不来的钱
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天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之后不断下滑,互联网危机全面爆发。指数的下跌并不是全部,更可怕的是,一年后的2001年2月,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达让人瞠目结舌的811倍的水平。市场持续下跌后市盈率的猛涨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以比股价更快的速度下降。
一个规范的“DOT COM”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略。 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
十年前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名字最终永远成为历史。而如今,即使是人们最担心泡沫出现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情况也没那么糟糕。以一年来密集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为例,除优酷网在过去三年中从未盈利,网秦财务状况波动较大外,其他几家都已在上市前两年内扭亏为盈,虽然这些盈利只能说刚刚起步,它们都在积极尝试和摸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不看市盈率看市销率,重新审视互联网估值并不高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 Watch创始人,Stock Twits投资人Bill Bishop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个别股票估值很高,但不像2000年,这些公司多半比较成熟,发展前景比较有把握,就是股价涨得太快。”
市销率=总市值 /主营业务收入或者 股价 / 每股销售额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市盈率并不能作为判断其投资价值的最终标准,所以近两年证券市场出现的也许更能反映像互联网这样的创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真实状况。
摩根士丹利负责策略分析的董事总经理娄刚的看法就相对乐观:“如果有泡沫,也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泡沫。”在他看来,此轮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要远高于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美国企业,大部分企业保持了某个领域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子行业里不是数一数二,也是出类拔萃的。
新浪一年来涨幅高达272.26%。华尔街给新浪微博的估值不断上涨,有的甚至给出100亿美元预估值。截至目前,新浪市销率已经超过20倍,在新型互联网企业和模式遍地开花时,老牌门户网站也在不断寻求突破。2011年2月28日,腾讯旗下的产业共赢基金将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成功引入中国,建立高朋网,根据腾讯CEO马化腾对于基金的定位,该基金主要使命是投资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更好地服务腾讯开放平台上的用户。而就在之后的3月份,新浪出资约6600万美元,收购麦考林19%股份。此前,新浪还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新付通”,并向银监会提出牌照申请。
不难看出,新浪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基于新浪微博至今的优势地位作战略部署,尽管高盛等国际国内研究机构还在为新浪微博到底是Twitter(社交媒体)还是Facebook(社交网络)而谨慎争论(这样的定位争论直接导致对新浪微博未来盈利增长预期的判断),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与Twitter和Facebook相比,新浪微博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它拥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门户媒体平台,即使目前来看微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但1.4亿注册用户所产生的巨大流量和影响力,足以巩固新浪在互联网广告份额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另一方面,在微博盈利模式的摸索中,新浪本身的资源整合和资金实力都为未来实现流量变现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次创业团队PK成熟风险投资――用脚投过度包装的股票
一批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后孵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正走向巅峰,这从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风云人物的履历中可见一斑。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互联网革命的实质,而如今的创业者多已浸淫这一领域多年,他们深谙其中的创业之道,更了解互联网经济,也更有耐心
凡客诚品CEO的陈年,曾是卓越网创始人之一;优酷网CEO古永锵曾经是搜狐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对于搜狐的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人人网陈一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旗下现在有DuDu网、dudu加速器、猫扑网、魔兽中国、5Q校园地带等网站;而如今在团购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团网CEO王兴,也曾经是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包括拉手网吴波,也是互联网技术及商务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焦点房地产网创始人。
风险投资方是助推泡沫产生的重要力量。十年前,被网景唬得晕头转向的风投们其实并不了解互联网,它们甚至无法辨别出网站的优劣。于是,中华网凭着一个域名就登陆纳斯达克,当时的风投根本不需要技术,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筹到足够的钱,然后均匀地投向各个网站,而能够成功退出的案子不及失败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当年泡沫破裂的主因。
现在当然不同,资本界进入了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除了砸钱,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靠谱的项目背后,才会有风投排队,在很多风投看来,“扎堆”符合资本与商业结合的基本逻辑,既降低了行业风险,又容易形成行业聚集力。风投界常常用啤酒来形容如今的互联网业态,上边的泡沫只是新鲜的象征,真正的内涵在于啤酒本身。
当然,对于参与美国股市的中国投资者而言,真正的内涵也仍在于上市公司本身,动辄以“美国模式,中国概念”过度包装的手段,在美国投资者那里必然会逐渐失去作用,我们也更容易冷眼旁观,所以,轻言泡沫或判断泡沫何时会破均无必要,但局部的股价过高我们大可以用脚投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