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富500强的中国新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俏

  作者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曾先后任职麦肯锡及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并获香港大学终身教职
  
  学院给新入学的EMBA学生安排的开学周活动匠心独具,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观赏并讨论《死亡诗社》(Dead Poet Society)。这是由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20世纪80年代末主演的一部励志片,最近二十年一直被影评人和电影迷推崇备至。20世纪80年代,那可是一个理想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东部一个私立贵族中学。学校不大但历史极为悠久,毕业的学生大多直升长春滕名校,陆陆续续成长为杰出的律师、医生、工程师或投资银行家。学校风气保守,管理严格,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显得深奥乖僻。就在这样一所学校,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英文老师却以独具一格的方式开启这些已经渐渐被体制“模板化”了的学生的心智,启发他们去欣赏诗歌之美,春风化雨,挖掘出他们心灵深处尚未完全泯灭的浪漫情愫。他用一句拉丁语“Caper Diem”激励学生,意即“吸取生命的精华,珍惜时光,活在当下”。他的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能为保守的校方所容。影片的结局略显悲促,被老师启蒙、立志演戏的学生因意见与想方设法让他从医的父亲不合,绝望之际,选择了自杀;深受学生欢迎的英文老师也因此被校方驱逐……
  电影与经营管理和商学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看电影不需要去抓所谓的“中心思想”,什么样的理解其实都是正常的。轮到我小结时,我谈到了自己的理解。对于我而言,这就是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在成长过程中,在现实与理想进行博弈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怎样才能坚守理想,不向现实妥协,或者努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某种平衡。不向现实妥协很艰难,但正像电影所寓意的,只有坚守理想,跟随心灵的真正呼唤,一个人才能真正成长,将生命活到极致。
  回到企业成长这一宏大命题。企业做大容易,但做“伟大”很难。怎样才能让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真正蜕变成受人尊重的伟大企业呢?电影其实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追随内心真正的呼唤,坚守理想,不向现实妥协。
  我最近做了一个测算,发现一个国家拥有的财富500强企业数目与该国经济规模大致相当。截至2011年,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有132家财富500强企业;在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后,中国财富500强的企业数目,也首次超过了日本的68家,达到69家。虽然财富500强的排名是以销售收入来计,而大企业并不一定是基业长青、以盈利模式取胜的伟大企业,但我们姑且把进入该排行榜作为衡量企业成功的一个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的研究认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规模到2016年就能超过美国。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一预测可能太过乐观,但大部分研究预测认为中国到2020年前后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接近全球25%的GDP。这就意味着5―10年后,财富500强排行榜里将会有120―130家中国企业;这也意味着,今后5―10年,将会有50―60家中国企业能够跻身财富500强。
  这50―60家企业的最大来源显然不可能是央企。现有的100来家央企大多以大取胜,已经占据了现有财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者在余下几年的行业整合中要么被收编,要么被淘汰。这50―60家企业的最大来源就是现有的四千万家中小企业。未来的5―10年,这些企业又会有什么样的成长路径呢?一种现实的选择是追随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在一个制度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环境下,搜寻制度和政策设计的漏洞,把“制度套利”作为一种基本的盈利模式,捕捉那些非常短的时间窗口。这是一种短、平、快的快速成财模式,有风险,但不累。但这样一种成长方式的最大代价是牺牲一代甚至二代企业家的干净单纯的心灵,进一步恶化商业环境,最终使得这些企业都陷入短视的乱战与混战之中,皆成输家。
   还有一种选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带有使命感,带有激情。他们追随内心崇高的呼唤,不囿于约定俗成但又极其恶劣的游戏规则,目标高远,致力于挖掘能促使企业基业长青的盈利模式,不以一时一势、一地一域计较得失与短长。这样的企业更能在大浪淘沙中真正脱颖而出,引领气象万千。
  “Caper Diem”吸取生命的精华,活在当下。我们期待有些企业会以这种方式长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6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