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热将降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明哲
我们不可能期望房地产业永远以20%的速度持续发展,房地产业已经跨过了快速成长期,未来会进入饱和期,今后成长速度肯定会减缓。
从中国住房私有率水平看,根据建设部的统计公报,按建筑面积统计,我国住宅已经有80%的房屋私有化了。如果按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城镇人口等统计数字计算,71亿平方米也占城镇住宅面积的75%。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私人拥有房屋的比例不足七成!美国普查局2004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私人拥有住房的比例为68.6%。2001年英国私人房屋拥有率是68.2%;澳大利亚是70%;香港只有52.38%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
不管怎么算,我国城镇住房私有化的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房地产业这几年取得的巨大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注意,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应当进行适当转变。
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要从以新建为主改建为辅,逐步转变为新建与改建并重,10~20年后再过渡到改建为主新建为辅,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前,应适当调整房地产业发展政策,保留相当比例的出租房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人各有居,另一方面未雨绸缪,保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从房地产购买力分析,自住房制度改革伊始,外界一直有“房价是家庭年收入的6倍就有条件购买商品房”的论调。但如果以北京的经济适用房为例做推算,会发现可行性太小,房贷的风险太大。那么,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到底房价收入比多少才适于购商品房?从美国普查局统计的房价收入比看,美国房价收入比小于1.5的群体最大,占25.6%;从累计比例看,70%的家庭所购房屋的价格与收入比小于等于4;平均值为2.4倍。从房费收入比分组可以看出,53%的家庭的住房支出在5%~25%之间,平均为20.2%。
中国与美国的收入水平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我们也不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崇拜者。但是,美国或许可以看做一个安定社会的合理住房消费模式。美国与中国消费结构不同,不知“房价收入比为6”中是否考虑了消费结构的问题,有些资料甚至还说这个数字源于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且不说现在房价与平均收入比已经大大地超过了6这个警戒数字,若银行真是按房价收入比为6倍发放房贷,恐怕现在发的越多,将来的坏账越多。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我国住房消费的购买力,审视并调整我们以前在住房消费上的宣传方针。
我们来看一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消费:2002年美国人均住房消费占人均总消费的32.7%,包含教育与书报费在内的杂项支出占10.3%;2002年加拿大家庭的住房消费(含住宅本身及维护费)占32.37%,教育及书报费消费占2.8%。虽然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有较大差异,国家的教育支出比重较大,家庭教育支出占的比重较小,这是它们消费结构与我国的重大差别之一,但也是我们研究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关于房地产价格,近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每年平均涨3%,房地产司谢司长说稳中微升,其实,出售的商品房地产分两类:一类是自用,另一类是投资。前者满足消费者的墓本生活要求,房地产价格波动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这部分房屋对价格是没有弹性的,价格变动也不会造成他们的心理恐慌;后一类房地产属于投资品,凡是投资就一定要有风险,要准备房地产价格有涨有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市的房地产价格一直呈现逐年走低的态势,广州市也没有出现房地产恐慌症。所以,一旦某地房价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有关方面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对于房地产投机行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政府不能掉以轻心,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抑制房价,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作者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责编 于小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3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