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开辟企业新活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勇毅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紧跟低碳产业未来发展潮流,抢占了发展机会,在为各国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巩固了在世界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21世纪,面对全球资源的急剧消耗,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经济”。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使“绿色消费”意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消费意识的引导下,一个“绿色工业”浪潮正席卷全球,并为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的隐忧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到2012年将至少增加到1万亿美元。2009年,我国商品销售总额将达7万亿元人民币,但能达到世界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产品还不足1万亿元。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率很高,大数人在选购商品时,会优先考虑绿色产品,虽然绿色商品的售价,比普通商品高出30%~200%。英国14家最大的绿色公司,平均税前利润达31%,远高于非绿色企业的水平。
然而,在绿色消费浪潮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这里不仅有企业既往经营方式的因素,也有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环境恶化与竞争激化的原因。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措施更趋多样化,保护手段也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等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演变。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遭受各种损失。我国数百个品种、7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不符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而被限制或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因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部分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等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制造大国”。然而,在高产销量的背后,我国绝大数企业的现状却是“大而不强”,对能源的消耗浪费,超量污染排放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大量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企业,已进入高成本经营时代。尤其以对外贸易为主的企业,面临被强势外企裹挟、吞并的危险。在盈亏生死考验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他国“绿色条款”的限制下,一批国内企业已经败下阵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正视并着手解决低碳时代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以低碳、绿色为经营标准,就可以看出我国有哪些行业、哪些商品是没有前途的。
从今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中可以看出:目前,有14个行业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严重“管制”: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纺织和制革。环境保护部的这个通知,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火电、钢铁等14个行业中,不能通过环保核查、达到低碳标准的企业,将不得申请上市,也不能申请再融资。
同样是在亚洲,印度政府从2008年开始对电厂、铁路、铝、水泥、氯碱、纸浆纸张、化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单位,实行强制能源审计,而对网络、IT、太空等行业大力扶持。能源使用效率高于标准的企业,将在能源审计后获得节能证,可向任何行业部门出售,未达标企业须整改或购买节能证,并惩罚巨额费用,严控出口。
当然,那些农药残留量超标、不能达到绿色标准的食品业,更是频遭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禁入风险。近些年,国内发生的“舟山冻虾仁事件”、“蜂蜜事件”、“水饺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遭遇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典型例子。
中国500强逊色世界500强,在于“绿色差异”
一个杰出的企业,懂得如何随环境变化,并从环境中变化把握商机。抓住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脉搏,进行绿色经营,才能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双丰收。
目前,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企业比例大概在30%,而这一比例今后将越来越高。面对一个“绿色世纪”,许多著名跨国企业开足马力,纷纷推出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营销,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绿色空调、绿色环保汽车、绿色鞋帽……纷纷涌现。丰田开发了第一款汽油/太阳能混合环保动力车,耐克首创了以“让旧鞋用起来”为主题的可回收的环保系列运动鞋,夏普推出了“派离克氧吧”纯净空调,通用电气研发了第一种“LED玲珑心”节能灯……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即风靡全球,引领了市场。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紧抓低碳产业未来发展潮流,通过绿色经营,抢占了发展机会多、潜力巨大的绿色产品市场,在为各国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巩固了在世界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从此意义而言,绿色营销正在成为企业克服当下金融危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取向,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新法宝。
再看我国的500强企业,多数是“三高一低”型的垄断企业,管理手段不高,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但致富心切,只追求经济效益,轻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国内500强企业因发展速度较快,对国外产业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绿色营销知之甚少,未意识到低碳经济、绿色营销对企业未来生存的重大影响。
同时,因绿色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巨额研发投入,多数企业舍不得投资,只愿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功夫,不愿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技术工艺改造、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再造,致使企业缺乏开发低碳、绿色产品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人才。
从中国500强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与跨国企业、世界新经济趋势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异。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绿色突围之道
可以说,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向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一个解决技术障碍的过程,更是一个结构性转型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包括观念、制度、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转型,还需要新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融资等相匹配的产业环境。
对我们国家来说,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和市场。企业是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对绿色产品、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技术等的财政激励政策和投融资优惠政策的支持,企业在推进低碳经济方面将面临自身和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国家目前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投资中,只有2100亿元属于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投资,仅占全部投入的5%多一点,这样的投放比显然是太少。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暖和绿色壁垒三重挑战,对已初具规模的中国企业,该从哪些环节入手,在低碳经济领域找到产业升级之路,获取发展先机呢?
在重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研究和发展节能能效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及系统集成;加大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推进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尽快实现能源产业的升级换代。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发展既能满足自然环境和绿色需求,又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标准的产品。企业未来的产品的实体部分,应减少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产品的包装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留物,应能成为新的资源。
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企业,四川星河建材公司利用秸秆、麦草、稻草和锯末等废弃物,研发了新型建筑装饰材料――FGC(五防轻体)绿色隔墙板,不仅变废为宝,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他们的产品,能降低工程造价10%~1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明显,产品推出不到半年,就接到不少美国客户的订单,纷纷要求包销其产品。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企业只有把绿色营销提升到决策战略层面,才能有效地培育出未来的绿色消费市场,并以此建立起全新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最终以绿色产品跨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在全球竞争中成功突围领先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4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