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龟”与“土鳖”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增彪

  近几年,在学习研究成本、预算和绩效评问题过程中有两件事情一直缭绕在头脑中,挥之不去。一是泰罗制与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二是平衡记分卡与邯钢经验。
  大家知道,泰罗制由美国工程师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泰罗制产生的背景是:工厂制度取代家庭式作坊成为主要的企业形式,工人偷懒磨洋工和美国工业合理化运动。工厂制度初期,西方企业主残酷压榨工人,劳资关系紧张,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由此而产生。工人运动的结果是合法地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工会组织。从此资本家不再公开使用强制或体罚来管理工人,但工人也开始偷懒磨洋工。为解决这个问题,泰罗制应运而生。其基本要点在于为每位工人每天制定一个标准的工作量。由此,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此方法由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于1985年发明,当时受到全国学术界和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有一定影响。其基本想法就是弄清楚每位工人每天完成多少工作任务才算满负荷,从而解决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问题。这与泰罗不谋而合:泰罗所谓的“标准”就是张兴让的“满负荷”。不同的是泰罗利用了当时工业合理化运动的成果,采用科学方法(如动作时间研究、试验以及工程方法等)来制定“标准的工作量”。而张兴让呢?在确定“满负荷”“工作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就不如泰罗那样科学、严谨和系统。
  另一件事情是平衡记分卡与邯钢经验。1996年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与诺兰诺顿咨询公司的老总诺顿出版的《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平衡记分卡》标志着平衡记分卡正式创造出来。此后,他们继续合作出版《以战略为导向的组织》(2001)和《战略图》(2004),形成一个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当代管理会计和管理学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该体系的突出贡献有两点:一是通过战略图将财务指标与客户、内部流程和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内在地联系起来――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动因;二是通过目的(Objectives)、指标设置(Measures)、指标值(Targets)和完成指标值的措施(Initiatives)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经营指标(Operational terms),通过按组织层级建立平衡记分卡将战略转化为每一位组织成员的日常工作(Everybody’s day-to-day jobs)。我国邯郸钢铁总厂于1991年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方法,取得显著和持续的经济效果,国务院因此于1996年号召全国国有企业学习邯钢经验。邯钢经验是刘汉章和李华甫的杰作,属于低成本战略或者实施低成本战略的经验。邯钢的主体承包合同就是一张“原始的”平衡记分卡;邯钢的目标成本测算方法就是将低成本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经营指标的方法;邯钢的“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指标分解方法就是将低成本战略转化为每位组织成员日常工作的方法。不同的就是邯钢经验在理论上显得较为空洞、粗糙和松散。
  这里无意吹捧张兴让、刘汉章和李华甫,而是说:当管理者遇到相同的管理问题时,只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就可以发现相同、相近、或者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换言之,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独立地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问题是,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已有长足发展和国际化趋势日益强烈的今天,我们将自己封闭起来,“自力更生”,只能贻误理论建设和实务发展的时间。
  因此,引进不可或缺!但问题在于,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明天呢?如果是的话,两个现成方案可供选择:一是“休克疗法”,即用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次性地置换中国企业管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全部内容;二是渐进式过渡,即从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现实出发逐渐过渡到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制度。如果否的话,只能搞中国特色,即从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将“落后的、有瑕疵的”中国企业管理与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嫁接”在一起。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做法以及我国合资企业的实践证明,“休克疗法”是一种简单鲁莽的理想主义。由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也千差万别,所谓一个国家一个样,因而“渐进式过渡”在实务上会使我们无所适从;况且,企业管理与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巨大差别很可能会使中国企业管理永远不会变成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模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特色”作为唯一选择,最需要一大批中西贯通的管理者和学者。如今,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管理者和学者被戏称“海龟(归)”,视为只懂西方不懂中国,而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和学者则被讥讽为“土鳖”,视为只懂中国不懂西方。其实,有些“海龟”未必懂得西方,可能“食洋不化”;有些“土鳖”也未必熟悉中国,可能“食中(古)不化”。说得直白一些,作为管理者或学者,不管你是“海龟”还是“土鳖”,要想为中国企业在日益国际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尽一份力量,你必须同时精通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有理由相信,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所积累的丰厚素材,完全能够与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嫁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这对中国的管理者和学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1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