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敏

  【摘要】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文章主要分析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加强其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长。在高校资产中,固定资产占了极大的比重。根据《高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高校固定资产分为六类:1.房屋和建筑物;2.专用设备;3.一般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力度直接影响到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高校投入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权益的保全和保值增值。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管理主体多元化。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一般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对房物、建筑物和家具等资产的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管理,教务处或科研处负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而这些职能部门又归学校不同领导分管,因此固定资产的实物流转与会计核算相脱节,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分离。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部门间的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更无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检查、监督,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2.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1)虽然许多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清产核资,但是过后没有建立起或严格执行常规的资产清查制度,导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不相符。(2)由于购建、处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处理,导致账实不符。(3)相关部门、岗位责任不明确,资产被盗、丢失比较严重,导致账实不符。(4)一些单位管理人员调动时不办理所管资产的交接手续,造成账目不清,导致账实不符。(5)存在账外资产,导致账实不符。目前,不少高校存在部分账外资产,如捐赠所得,或部门利用小金库购置所得,这些资产很多没有入账,游离于国有资产管理范围之外。
  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不合理。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对资产的核算仍局限于资产账面核算。虽然《高校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增加、转出、报废及毁损、盘盈盘亏等会计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就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高,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净值得不到反映,就无法衡量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极易造成学校购置决策的失误;不计提折旧,不反映固定资产耗费成本,也不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的会计核算原则。
  4.资产产权不明晰。(1)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界定不清。高校是事业单位,其资金大多数是财政拨款,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应划归于非经营性资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将资产投入经营进行创收。如利用学校资产创办了校办产业,在这种把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的过程中,有的转化故意不办理资产产权变更手续,以利于把创收收入纳入单位小金库,将国有资产收益私有化,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2)资产处置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高校的固定资产由各个职能部门占用、使用和管理,因而很多部门将自己占用的国有资产视为己有,随意对其进行调配和流动。
  5.资产购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在购置环节上,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用财政拨款购置的,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用,重用轻管,重投资轻效益”的现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配置不均、闲置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校资产购置之前,通常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分析论证,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求全、求新,购置一些不必要的或质次价高的资产,甚至有些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导致资产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6.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都认为资产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不重视,素质要求不高,大多数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或系统的理论学习。由于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因而对国有资产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不够准确透彻,对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7.资产管理方式落后。目前,许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或半手工记账的落后方式。尽管有些高校采用了相应的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管理,但这些软件的功能也只是记账和简单的图表汇总,无法实现自动对账、自动生成表格及网上办公等自动化、信息化等功能;还有些学校虽已采用网络技术管理,但仍停留在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基础数据统计阶段,没有实现瞬时查询全校资产动态信息的要求,不能实时提供各类资产的使用状况,尚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资产管理专职机构,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成立由校领导直接领导的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应赋予其权力,明确其职责,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对高校各项资产的采购、保管、转让、统计、评估等工作的管理,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保值、增值。(2)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财经法规和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本校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2.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制定固定资产的采购和配置标准,编制年度购建计划,按计划购置,以免重置而造成浪费。此外,在购置过程中应积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办法。实际操作可采用以下原则:(1)必备固定资产以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并经学校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为依据。(2)临时急需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单独提出预算并报学校批准后执行。(3)对于大型或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经过论证后批准购置,由学校职能部门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4)对长期闲置不用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在全校各部门间进行调剂或转让,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3.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权责。(1)加强“非转经”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要严格审批报告制度,“非转经”必须经过授权部门批准;二要坚持资产评估制度,对“非转经”固定资产要由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核定经营性资产的价值;三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对占用固定资产经营的部门和个人,以核定的资产价值按一定的标准收取资产占用费;四要对“非转经”固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对其进行成本收入核算,参与利润的分配。(2)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转让、调出、捐赠、报废等处置涉及到资产的产权转移和价值转销,加上固定资产价值比较大,处置不当会造成比较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应执行严格的处置程序,首先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其次要经过相关专家和机构的评估论证;最后经授权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4.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导要有新意识、新思维,树立资产管理重要性意识,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经济意识,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此外要掌握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可通过学习培训、学历教育、参观考察等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资产管理队伍。
  5.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应加强资产的调查分析和购置计划,做到不重复购置,不购置无用的资产;其次是加强各部门间固定资产优化组合配置。通过对各部门固定资产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此外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把固定资产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建立一套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其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增值保值的情况,以促进固定资产的充分使用。
  6.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资产清查。(1)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会计核算上除了设置固定资产科目,还应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的价值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值。一方面通过原值和净值可以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提取折旧,对固定资产损耗进行补偿,从而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2)严格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程序。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有偿调出、捐赠要严格履行报批、审批手续,及时进行销账和调账,及时办理产权变动。对于资产的盘盈盘亏,清查盘点后应及时报批并进行账务处理。(3)建立资产清查制度。组织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账项核对工作,每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分要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盘点清查,进行资产对账,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4)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7.加强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开发出了各种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结合各高校的特点使用,效果明显。因此有关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适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际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尽快推广使用。此外,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对固定资产投入、形成、使用、报销、计价、处置、调拨等一系列流程的处理采用计算机网络操作,从而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管理体系,使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既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各项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实时对账,使原来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资产的统一管理,有效避免重复购置,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逐步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党妮,宋玮.论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12-14.
  [2] 郭孟杰.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9(8):25-26.
  [3] 胡明友.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探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8(3):38-40.
  [4] 王红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08(1):61-62.
  [5] 郑梅香.如何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J].中国商界,2009(5):78-79.
  [6] 王珍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新模式创建[J].财会通讯,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8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