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工作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 倩

  【摘要】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相关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也不例外。文章将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概括为“对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恒等式、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及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办法”等五个方面,指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必须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新的分支,必须完善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办法”及“财务报告体系”,才能全面、真实、完整地完成确认、计量和记录的会计职能。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会计工作;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产生(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传统的“消费”观念将被“使用”所扩展,因为许多“知识产品”的销售是“消受”、“享用”了产品,而产品本身并没有折旧、作废。相反,“知识产品”还可以被廉价复制,使用的越多,其价值越高。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传统会计尚未覆盖的制度盲点,概括如下: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对传统会计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资产投入的无形化、知识产品的无形化对现有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提出了挑战
  首先,知识经济是知识、智力和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不再取决于企业掌握有形资产的数量,而取决于拥有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该类无形资产的多寡,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对该类无形资产的确认无能为力。
  其次,知识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资产,如:纤维通讯、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信息产品,难以找到准确的测试依据而无法将其量化,无疑会对整个会计运行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
  (二)人力资源对企业剩余作出的巨大贡献要求建立新的会计权益理论,对原有的会计恒等式提出了挑战
  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产与非人力资产的特别合约。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性企业中重要的是知识、信息与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所有者对知识型企业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如不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将会引起企业账面资产和实际资产的巨大差异,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必须研究建立一种新的会计权益理论,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扩展为:物质资产+知识资产(包括人力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表明,在会计管理系统内,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知识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还将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报表使用者对企业员工素质、企业背景、市场份额等非财务信息的关注,向以货币计量为主的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提出挑战
  知识经济的特征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企业员工素质、市场份额等非货币量化的信息,将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市场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完整,因而更加与决策相关。
  (四)会计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和非稳定性,对传统的会计利润分配规则提出了挑战
  在传统物质经济形态中,由于受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占有性的制约,以及交易成本的制约,企业的收益呈有限性和稳定性;而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由于知识产品资源限制约束消失及可重复使用的特征,成本约束限制不再起作用。在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规律的支配下,企业收益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又由于知识经济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增值性,这就导致了企业收益的不稳定性。正是由于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和非稳定性,致使收益在所有者、投资者、生产者之间分配的合理程度难以判定。而收益分配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各参与收益分配主体的利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收益分配规则,来平衡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营。
  (五)无限扩展的会计系统空间范围,对传统会计下的单一会计主体假设提出了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知识资本的扩散,不仅突破了地域空间对经济交往的限制,也使企业组织之间的界限不再清晰,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会计主体,它没有有形的会计场所,仅仅存在于网络之中的临时结盟体,可以适时根据业务需要退出、介入和转换,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实体。知识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环境、其他企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核算主体依附的空间更加变幻莫测,必须改变传统会计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做法。
  
  二、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会计工作必须适时进行创新
  
  (一)出台人力资源会计
  将人力资源资本化, 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对人力资产的计价目前主要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人力资产应该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账,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产应该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该按照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不符,这种方法称为价值法。孙富安(2008)认为,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在逐步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期,鉴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可先采用成本法, 随着计量手段的提高和相关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渐渐过渡到价值计量,笔者基本认同该说法,但同时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回避以下三个难题:
  1.人力资源的折旧和增值如何计量
  和任何资产一样,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不断消耗的一面,和固定资产不同,人力资源还存在价值增值的一面。如何对人力资源计提折旧,如何合理反映其价值的增值,是人力资源会计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
  2.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智力投资如何计量
  员工参加工作后,持续的充电和学习,被专家称为“多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投资主体主要有三个:国家、单位和个人,其中,单位和个人是主要的投资主体。但是,个人投入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如何计量?从会计角度分析,其投入和费用的配比产生的利润具有复杂性。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存在,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的分析,必须考虑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因此说,如何计量智力投资是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难题。
  3.人力资源的产权关系如何界定
  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但是其所有权归属于企业还是归属于该人力资源的持有者?如果说属于企业,企业并不拥有处置该项资产的权利,企业资金短缺时,绝不能拿“人力资源”来变卖或交换;企业破产时,该项资产也绝不能用来抵债。如果说属于个人,个人也不能随意处置。比如职工在受聘期间,要忠于所属的单位,不能在工作时间内将人力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为个人额外创造财富。只有清晰地界定人力资源的归属,才能维护人力资源会计的权威性。
  显然,现有的文献尚未能科学合理地解答以上问题,意味着会计学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出台尚需要更多的科研和投入。
  (二)优化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办法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发生了如下两点主要变化,一是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二是无形资产的内涵更加丰富,除了商誉、专利权和非专有技术等传统的无形资产以外,企业还存在许多不可辨认的、难以独立存在的无形资产,如公司商誉、管理能力、顾客的忠诚度、产品或服务的经销渠道、特许的经营协定、自行开发的知识产权等等。如何进行该类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是知识经济为会计学界提出的又一大新课题。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运营中的不可或缺性,初始计量中,允许企业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给予资本化;后续计量中,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受益期间内采取非直线摊销法摊销,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不得摊销,但是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但这种核算方法,依然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首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某些无形资产,其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获得极大的增值,如果仍然按照摊销后的余额来反映无形资产的账面摊余成本,将会扭曲企业的价值。其次,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信息使用者更加关心企业所占有的知识、技术和无形资产的种类、先进程度及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等。因此,必须制定更加细化的入账原理、计量标准、摊销规则等,以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三)加快环境会计的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依赖于稀缺自然资源的耗竭、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蜕变的加剧 ,而是注重环境保护,追求健康发展,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活动来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企业积极地选择清洁生产和无害化技术,以降低成本开支,提高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企业的开发研究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为此,企业势必要求出台环境会计,对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进行正确核算。如何获取环境资产、环境费用和环境损益等会计信息资料,如何计量非交换、非劳动物品的价值,如何全面合理地反映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会计学界要作出应答。
  (四)创新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
  1.加大财务报告报出的时效性
  知识经济使得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为减少决策风险,报表使用者将要求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为满足这一要求,应该开发电子联机的实时财务报告来代替现阶段纸质版财务报告,报表使用者可以随时在数据库中查询到企业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随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选取、分析所要的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及时而权威的依据,彻底避免信息滞后而导致的事后分析的弊端。
  2.增加财务报告报出形式的多样性
  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会计报表及报表附注,形式以报表数字为主,辅以文字描述。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报表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除了图标和文字的形式外,图形、图像甚至声音等更活泼的形式将会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帮助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报表信息。
  3.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多元性
  受手工编制和经济模式的限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财务人员加工过的标准化信息,而知识经济环境下,经过授权的人员进入某会计主体的管理系统后,既能得到原始信息,又能得到综合信息;既能得到定量信息,又能得到定性信息;既能得到历史信息,又能得到预测信息;既能得到会计信息,又能得到管理信息。
  4.侧重财务报告信息的前瞻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反映,而知识经济下财务报告要面向未来,为用户提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因此可以预见,包含更多前瞻性信息的财务报告,是未来报表体系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吴季松.知识经济学 理论、实践和应用[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孙富安.浅议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会计[J]. 科技信息,2008.
  [4] 万翔.浅议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J]. 现代会计,2007.
  [5] 陶淑娟.新形式下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J].安徽水利财会,2007.
  [6] 周丽.试论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会计[J].公用事业财会,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