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准则下利润与现金趋同性分析体系的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英

   【摘 要】利润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现金反映企业实际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但在现实中企业的利润与现金的增量并不一致。文章从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新准则下会计利润信息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对利润与现金的趋同性分析体系进行了重构。
   【关键词】会计利润;现金流量;趋同性;分析体系
  
  会计利润是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可以提供企业某一特定期间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这种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资源、持续经营的基本保证,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但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权责发生制、资产减值等会计政策的选用以及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使得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具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支撑,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收益观点、利润的确认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利润与现金之间的不同一性,因此在关注利润绝对数量的同时还应该深入本质,对利润与现金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特点
  
  财政部2006 年2 月15 日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为与国际财务报告的趋同,更重要的是要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掌握不熟悉的东西,这种不熟悉的东西灵活性和难度更大。比如人们广泛讨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相比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的优势是相关性比较强,但也存在主观判断较多的缺陷。由于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评定需要由评估机构来进行,人为因素的介入使公允度的确定存在差异性。过去为避免利润虚增而僵化地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一般会使企业利润缩水,现行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公平地体现了企业的现时资产价值,但也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公司为追求业绩,可能会操控可变现资产的价值。由于新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许多经济业务的性质需要管理者做出合理判断等,对这种业务的处理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管理层更多的判断和选择的余地。基于此,正确理解利润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营业绩的波动性增强
  新准则不再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按历史成本计价财务报表不能反映资产现时价值的局限,使一些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当时的市场价值从而使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财务分析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是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会计估计,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由于公允价值损益可进入当期损益,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势必影响企业会计上表现的经营业绩。同时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是时点数字,编表日后几乎所有的公允价值都会发生变化。
  (二)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增大
  公允价值表明了资产最近的价值,但应当注意到进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损益是未实现的收益和未支付的损失,使得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变得更大,而且,长期资产公允价值损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时间更长。如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实际上,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等同于资产的变现值,因此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不能等同于将来的现金收益,这不仅仅是因为资产在变现时价值会发生变动,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是估计出来的。从精确角度看,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永远不等于将来的变现金额。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给报表的阅读者增加了难度。
  (三)会计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受到管理者主观判断的影响
  会计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但对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是人为的,它取决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业务能力。例如公允价值的估计除存在唯一市场的债券、股票外,很多时候需要判断,如投资性房地产有价值,市场价格并不是唯一的,即使是同类的房地产,价格也不是唯一的;再如长期资产减值时需要估计可回收金额,其中未来现金流量和取得现金流量的年份带有很强的估计因素。
  (四)利润报告变化对利润信息的影响
  1.不再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新准则的会计科目仍然保留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但在利润表中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反映,使一些财务分析无法进行。如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构成情况分析、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的分析、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分析等。
  2.改变了营业利润的范围。对投资收益重新分类,并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将所有资产减值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并且都属于营业利润的计算范围;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作为营业利润的一部分。对这种变化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营业利润中的一些项目如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存货跌价损失等并不具有经常性的特征;第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种未实现的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持,同时未来的变现金额也很可能与利润表中已确认的损益不等。
  3.少数股东损益不再从净利润中扣除,使得净利润成为企业的实际利润,而不再是属于股东的利润。
  
  二、新准则下利润与现金流的趋同性分析
  
  从上述新准则下利润信息的特点可以看出,利润表在收益观念、会计确认、计量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光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项目的引入和原有项目“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概念范围的扩大,还体现在个别项目的单独披露和披露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对利润的数量、质量及利润与现金的趋同性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有必要重建一些概念,重构利润质量及利润与现金趋同性分析体系。
  (一)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趋同性分析
  由于新准则扩大了“营业利润”的范围,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包括在营业利润中,使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的关系变得模糊,笔者认为在评价企业的利润质量和与现金的趋同性时,有必要重建利润结构的概念,在此提出核心利润的概念。
  1.核心利润:是指企业利用经营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此概念基本等同于原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但新准则对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量方法发生了变化,因此财务费用虽然名称完全一样,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建立核心利润概念后,用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的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相比较,有利于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张新民(2008)也提出核心利润的概念,他所提出的核心利润的概念是报表项目的营业利润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后的利润。本文认为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规定不能转回,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频繁地利用这一政策调整利润,资产减值损失的可靠性提高。同时资产减值损失也是企业经营失败的一个方面,如坏账损失是企业信用政策的失败。基于此本文所提出的核心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损益,但包括了资产减值损失,这样做也是为了和以前年度的利润进行比较,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2.对核心利润可以计算以下相关指标

  (1)核心利润贡献率=核心利润/利润总额
  核心利润增长率=(本期核心利润-上期核心利润)/上期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组成。因而,在评判利润质量时,应着重分析这部分利润在企业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动趋势。核心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大,增长速度快,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比较高,也预示着公司较具发展潜力;反之,核心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小或波动较大,增长速度慢,则说明利润结构及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应引起管理当局的注意,要仔细分析其成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化解可能发生的风险。
  (2)核心利润现金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核心利润
  该指标反映公司每一元的核心利润对应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多少,体现了公司核心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公司利润的质量,该指标越大,表明核心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越高,利润的现金流量状况越高, 利润质量越高。
  但应注意,该指标的分母(核心利润)还必须注意与分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趋同性,即两者包含的基本项目应该相同。核心利润在计算口径上已经减除了当期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而没有减除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但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不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却减除了企业支付的各种税费,同时资产减值损失也没有相对应的现金流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对企业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列为筹资活动项目,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则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只有将核心利润调整为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口径大体一致,该指标才更具有可比性。
  同口径核心利润=核心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其他长期资产摊销额+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
  调整后的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接近,说明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的质量就越高;调整后的核心利润越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说明企业当期的核心利润的质量越低,企业利润中存在的潜亏风险也就可能越大。
  (二)投资收益与现金获取趋同性分析。
  投资收益项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二是出售投资时发生的损益。在年度内有投资转让的情况下,由于投资收益中所包含的金融资产处置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最终一般都会带来现金流入,因此,只需重点考察按成本法和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利息收益带来现金流入量的能力即可。
  可计算以下指标:
  投资净收益现金比=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处置收益-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的投资净收益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反映公司投资净收益的质量。通过该指标的行业分析和趋势分析,便于辨别公司是否虚构投资收益,从而判断公司利润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准则对子公司的投资由原来的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也就是说,只有在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情况下,母公司才能将分得的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这样一来,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会因此而大大提升,泡沫利润与泡沫资产情况会最大程度地得以消除,从而会极大地改善相关的利润与资产质量。
  (三)经营利润与现金趋同性的分析
  1.经营利润:是指企业利用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直接利润。
  经营利润=核心利润+投资收益
  随着企业运用资金的权力日益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得收益和承担损失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也是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利润可以反映企业利用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获利的能力,也可利用和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相对比,分析利润与现金的适配性。
  2.对经营利润可以计算以下指标:
  经营利润贡献率=经营利润/利润总额
  经营利润现金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利润
  经营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由核心利润和投资收益组成。经营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大,说明企业的效益好,利润质量比较高,也预示着公司较具发展潜力;反之,经营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小,而其他估计项目和营业外收支所占的比例大,则说明利润质量有问题,应引起管理当局的注意,仔细分析其成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化解可能发生的风险。经营利润现金比越高说明经营利润的收现能力越强,企业的利润质量越高
  (四)净利润与现金趋同性分析
  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公司每一元的净利润对应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多少,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现金净流量的最重要构成部分,该指标体现了公司净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 真实反映了公司利润的质量,该指标越大, 表明净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越高, 利润的现金流量状况越高, 利润质量越高。●
  
  【参考文献】
  [1] 钱爱民,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8(6):31-38.
  [2] 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63-68.
  [3] 夏冬林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1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