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内部效益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玉栋

   【摘要】 本文就现代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概念、企业内部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及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现状、目前的困难以及涉及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如何实施效益审计等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创新;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由专门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主动选取审计对象,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目标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内部效益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开展效益审计是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要求,是以法治企的要求,是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要求,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现状
  
  随着审计改革的发展,效益审计的科学理念和崭新的思维方式与审计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还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整体计划性
  企业内部审计全面推行效益审计的条件还不太成熟,直接立项的效益审计项目非常少,尤其在项目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整体计划。
  (二)效益审计的开展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性的实践阶段,亟待引导和规范
  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方面的规范比较笼统。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法性审计一般针对某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效益审计涉及单位多,范围广。因此,需要制定有关适应效益审计的准则、规范和操作指南,指导、规范效益审计。
  (三)审计执法手段不力限制了效益审计的开展
  一是审计对报送资料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真实完整的资料是审计机关进行有效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要求高、涉及的内容多,不仅需要财务报表、账册凭证等资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工作在索要资料阶段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而面临重重困难。
  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调查取证人的行为无有效的制约措施。审计调查取证权是审计机关要查清问题必须行使的权力,效益审计更需要从项目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取证,有属于审计机关管辖的审计对象,也有不属于审计对象的。不配合审计机关调查、不提供资料的,有些问题就无法查清,难以准确定性处理,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揭露反映。
  (四)企业内部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
  效益审计属于全面的高层次的审计,它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此,既要查处问题,又要宏观分析问题;既要审查合法性、合规性,又要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极高。效益审计人员不仅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迅速发现、辩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专业人才缺乏,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机构编制的限制,难以补充专业人才。
  
  二、企业内部效益审计涉及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有:整体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管理制度考核执行情况;工资、奖金分配的合理性;建设项目审计;各项收费缴纳及“小金库”的设立;合同审计;财务会计核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而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则要和上述审计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组织管理、服务管理的效益性作为目标和内容。
  (一)内部资金的效益审计
  企业资金的效益审计主要针对投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管理和效益评价是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效益审计应从项目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效益进行全方位审核评价。这将有效督促企业管理部门在决策时充分科学地考查论证项目产出效益。资金的效益审计的特点是直接以货币价值形态为单位尺度来衡量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运用的资料主要是财务资料,是效益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企业资产管理效益的审计
  企业支出有很大一部分转成为资产形态,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审计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资产往往成为闲置资产;有些资产如房屋、车辆的租金往往成为一些管理人员支出的补贴,使员工贫富不均;有些资产其使用效益也较为低下,资产的使用效益作为效益审计的另一个重点,可以从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收费情况、利用率、维护情况等方面进行效益评价。
  (三)组织管理效益审计
  一项制度贯彻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企业部门利益化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制度执行效果的弱化。如管理部门制定执行一些看似合法的措施,将补贴留为己用,而真正提供服务的单位却未能享受到补贴。开展这方面的效益审计,可以通过对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管理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有效的检查,促进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益,强化制度执行的效果。
  (四)服务质量效益审计
  这类效益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其特点是不仅审计经济效益问题,而更关注的是服务效果问题。如对由职教部门负责的下岗人员的职业培训项目,效益审计一方面要将培训成本与补贴收入比较,评价其经济性,而更重要的是分析下岗人员通过职业培训,重新就业率怎样;比较培训项目与就业岗位的相关程度。这类审计内容将越来越重要。
  
  三、企业内部如何实施效益审计
  
  (一)审计独立是前提
  确保企业效益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权威性是进行效益审计的前提。企业效益审计履行着监督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职能,其审计主体在企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其职能的履行情况,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程度超高,越能更好地有利于其履行职责。如现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领导,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较高,如果隶属于经营管理层,则可能会在一些方面受到限制和牵制。
  (二)慎重立项是基础
  企业审计机构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首先,要考虑项目是否重要。要选择员工关心、社会影响大、资金投入大的项目,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和社会的支持,审计结果才能得到重视,审计才能发挥作用。其次,要考虑是否可行。要选择审计人员能够胜任的项目,选择审计机关力所能及而且能够获得被审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可选择一些需要且可行的项目开展,先摸索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开。
  (三)审计评价是根本
  一是正确认识效益审计评价。效益审计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实现评价的科学性,依赖于诸多因素和条件。每一个项目都有预期的目标,目标不同评价内容也不同,评价的具体形式和标准就会随之不同。
  二是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审计评价标准,是开展效益审计的核心。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和评价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合理的、可达到的业绩标准,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效益高低、优劣的判断尺度,其恰当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四)审计方法是关键
  效益审计方法就是收集能够证明效益评价结论和效益改善建议的证据方法。由于效益审计对象及目标的多样性,不仅需要使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查阅、访谈、调查、现场走访、观察、对比等方法,还要积极使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科学实验、模式分析、咨询、统计分析、管理分析、固定成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环境分析、工程概预算评价等一系列方法,并且审计人员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一是坚持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真实、合法、效益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真实合法是基础,效益是核心。效益审计离不开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尤其在我国目前虚假信息资料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把效益审计同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起来。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保证效益审计在真实信息资料基础上分析评价。
  二是企业内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聘请专家提高审计质量。效益审计是高层次的审计,其目标是对项目效益作出评价,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要远远超过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多,必须有效借助技术专家工作,弥补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三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注重运用先进的审计模式方法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包括审计流程再造、IT审计、数据库、电子表格等数据采集转化方法及重要性确定、内控制度测试评价、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不断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改变以详细检查财务资料为主的账目导向审计, 积极稳妥地采取先进审计等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是重视审前培训。审计人员对真实、合法性审计较为熟悉,已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但对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方法还在摸索阶段,对有关的专业知识也缺乏了解。因此,审前应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每个成员都对项目能有足够的认识,尤其对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有足够的认识,必要时可请专家培训。只有让每个审计组成员了解项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具效率,更富成果。
  五是抓好审前调查。效益审计的要求高,专业性强,要将财务情况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项目业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如果不了解,就不会有多大成果。因此效益审计的审前调查要用较多的时间,掌握被审计项目的有关法规,业务管理的程序、流程,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其内部的考核制度和目标,内部审计的有关文件资料。另外,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特别要注重沟通技巧,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我国多数企业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混为一体,企业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困难不少,问题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对效益审计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开拓创新,逐步塑造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更好地发挥内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贺文.企业效益审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审计文摘,2008,(1).
  [2] 吴金森.政府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和内容[J].审计文摘,2008,(1).
  [3] 李成艾.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J].审计文摘,2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2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