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敬采云

  一、引言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高校承担着科学发现、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任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作为未来十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并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应用型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等。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阐述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政部在总结会计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会计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基础上,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刘玉廷(2010)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是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会计人才队伍的行动纲领,是会计行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会计人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表明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已经成为国家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为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行动路线和指南。对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观
  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我国高校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便于认识,作者通过2000年以来的大量有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合整理,将几种不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较分析如表1。
  会计人才培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校会计专业面临的基本问题。会计人才的形成渠道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自学成才、学校培养和专门培训模式。其中学校培养模式在2000年以后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从业人员来源的主渠道。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年,全国1089所高校中有508所招收会计本科学生,占院校数的46%;从会计教育规模看,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就已达到57万余人(刘永泽等,2008)。高校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人才,但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偏重理论教育,学生难以达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满足不了社会对“实践能力”的需要。究其原因,正如刘永泽等所分析的,是在如何确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会计教育界长期争论没有统一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笔者认为,应用型会计人才是高校应当大力作为的一个方面。通过产学研模式创新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一种基本思路和对策。另一方面,为体现高校在会计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还应当对会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丰富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可以一方面通过政策措施和行业引领促进高校会计人才向一个方向(如应用型会计人才)努力运行;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有选择、有特色、有导向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以弥补在会计创新人才方面培养和形成的不足,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础上,形成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这样一个路径。
  高校创新型人才或杰出人才培养体系是最近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张德强(2010)认为高校杰出人才的培养呼唤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这是涉及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或杰出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的人才,这三者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保障。创新性人才培养包括学校的创新性教育、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林崇德(2010)提出要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为一体,培养“T”型创新型人才。一“横”代表知识面的宽度,一“竖”代表知识面的深度。同时,一“横”还代表西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一“竖”还代表东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突出学贯东西、培养创造性人才。并认为“T”型人才是创造性人才培养和创造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会计创新人才的“工”型培养模式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仅有“T”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制和环境下还不够。基于高校的视角,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应当研究和推行会计创新人才的“工”型培养模式。“工”型培养模式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从宏观培养模式角度讲,上“一”代表西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下“一”代表东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代表东西方结合,学贯东西,突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看,上“一”代表知识结构(即创新人才的重要内涵);下“一”代表素质文化(即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代表能力水平(即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从会计学培养和专业知识角度上看,上“一”代表会计专业知识面的宽度,一头是国际会计和会计准则及制度,一头是会计运用和会计技能;“|”代表会计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深度。从理论上讲,掌握基本前沿,突出一两个专业问题,熟知整个会计体系,洞察制度缺陷;从实践上讲,熟悉或掌握信息化技能并精通XRBL工具体系,对于账务体系和企业会计核算有比较多的体验及领悟,对于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都有一定的造诣。下“一”代表会计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包括人文和科学精神及相应的基础知识;素质(包括政治、文化、专业素质)和道德规范;基本技能(计算、建模、信息处理和利用、数据和报表分析、企业管理和经济理论等)。
  “工”型模式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既有高端的教育支撑、高尚的品行培养和职业操守凝炼,又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教育、务实的素质背景和职业风范训导。而连接上下的则是专业的核心能力、业务水平、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塑造。因此,“工”型模式也是会计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会计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范式和路径选择。
  四、会计创新人才形成机制
  在高校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方面,应主要从两个路径实现,即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来实现,通过产学研战略联盟达到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校在培养会计创新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构建具有特色的高校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四教”、“双师”、“双课堂”和“两创”。“四教”即以教学、教材、教师、教研四个龙头组成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减少泛化、传统的培养因素,形成“四教”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教育培养体系。“双师”即建立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的专业教学团队,核心要求是教学领衔与学术领衔。一方面需要大力推进学校现有教师的专业学识尤其是对实践问题的把握,加大更新和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从研究机构、学校本身、CFO中发掘导师参与整个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双课堂”即教学课堂与外部课堂(包括名人专家讲学、CFO或财务会计审计主管现身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走向会计实践一线)。在此基础上实现“双课程”教学:主干课程实行教学实践并举,即一半教学,一半实践;辅助或体验课程实施双师教学和模拟教学,按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或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大学生对社会、实际工作的体验教学或模拟教学。“两创”即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学习,基本含义是:实行专业导师制,即在进入专业学习的关口导师就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中,将学生按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师提前进入对学生的教学、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学年论文、毕业(学位论文)、专业实践、校(课)外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二是构建基于高校的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应着力构建以下几个机制:建立选才(专业人才再选拔)机制,即现有的培养对象进行遴选;完善培养机制,即突出产学研协作、校际协作、社会协作的培养模式;推行对应机制,即实施双师型教师教学和实行针对性培养方案;落实保障机制,即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具体如下:(1)“师对生”教育模式。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学生形成对比对应关系,集中教学资源实现应用化、复合化和研究化培养。(2)“尖对尖”选拔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在校内有目的和有意识地进行人才选拔(兴趣甄别与考试遴选等),再通过产学研与“双历”(学校经历和社会经历)教育、应用型人才专门培养模式等,进入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往上一层,通过相同的理念实施研究生推免渠道和考研、MPAcc模式教育等。(3)“半对半”学习模式。一半用于学习理论并了解理论前沿和实际操作,一半用于企业、行业和工作实践,提出和总结企业中的问题,集成创新思维,注意创新素材,应对创新机遇。(4)“实对实”教学模式:从教材上应对实际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应对实际需要;从教师结构上满足实际需要;从教学手段上支持实际需要;从教学制度上保障实际需要。(5)“题对文”创学模式:一是用问题发现和问题解答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代替学年论文和边缘课程学习;二是用热点问题追踪代替一般课程教学;三是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评论和解决方案(建议、报告或论文)代替毕业环节的实践与毕业论文等;四是在学生中推行专业创新学分和创新考核。(6)“点对点”交流模式。包括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国际交流、老师与学生的校际和校产交流、教学资源交流、教学信息交流、科学研究交流、制度交流等。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成就,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产学研平台方面的深入实践也有了新的进展。而在会计专业创新人才方面却才开始起步。因此,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实现《会计人才规划》的一个途径。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号:10XN007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2]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08年第8期。
  [3]林崇德:《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6期。
   [4]张德强:《高校杰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光明日报》2010-4-26。(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