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伟军 邓博夫 张 欢 卢建境 贾 飞
摘要:本文分析了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导致现有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失真。试图寻找可以修正现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方法,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说明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结果表明,每股收益与每股经营净现金流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表明南京高科确实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存在。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盈余操纵 现金流量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一、引言
外部信息使用者广泛使用以净利润为主的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业绩,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等。理论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能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因为利润表能更好的体现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能较为准确地度量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但“权”与“责”的界定给企业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导致盈余质量下降。出于业绩考核、合同条款约束、再融资等压力下,管理层可能会对企业业绩进行盈余操纵,以达到某些特定的利益。所以,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盈余评价指标已经不能很好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了,甚至会误导决策。然而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在适合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关会计制度下进行。对盈余管理的识别通常仅限于定性上的经验分析,而对盈余操纵的识别往往只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或是监管部门的调查。所以有必要研究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用于辅助识别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Hawawini与Viallet(2002)的研究数据表明:在每五家倒闭公司中就有四家公司盈利,一家公司亏损。一个盈利的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作为保证,则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同样也将面临倒闭。从以上研究看出:倒闭并不等于亏损。根据基础财务理论可知:即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只要产品变动成本低于单价企业仍可以继续运营;若企业无法获得外部资金重新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长期下去企业便很容易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所以导致企业倒闭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而不是亏损。若企业没有有效的管理现金流,正确地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将可能导致一个在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都能够盈利的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并可能通向倒闭之门。从企业目标角度分析:分为生存、获利及发展三个阶段,如果缺乏足够的现金即使获利也不能满足生存的要求,那就更别谈获利及发展了。 管理层常利用应计项目(如折旧和摊销)进行盈余管理。并且研究表明:在进行年报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很难发现管理层利用应计项目进行了盈余操纵。即使发现,也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应计项目的计提是不恰当的,最终还是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报告。如果基于这样的指标来进行企业业绩评价必然存在很大弹性,而且这个弹性将会被管理层利用,以达到股东对管理者的考核标准,这类事件在国有产权背景下的企业屡屡出现。然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不存在应计项目,其计算的依据就是实实在在的现金。现金较其他流动资产而言,其优点在于: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以及采购需要的材料等等。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能力,企业要获利就是要收取现金,而不是应收账款,拿着再多的应收账款也不能作为现金在企业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充当润滑剂。现金具有稳定的支付结算以及存储功能。第四,现金是企业经营的最终归宿点,并且企业拥有现金的多少和现金的流动都是有迹可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的报表时可以收集足够的证据说明现金的存在与否以及计量的正确性等。便于报表使用者知晓现金的收支状况以及流向。以上说明了现金的重要性以及相对于净利润而言更具有的“刚性”。另外,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在收益基础以及收益和来之经营活动的营运资本基础都体现出了增量信息含量。如Cheng等(1997)实证研究发现控制住盈利信息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指标体现出的信息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并且比利用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中的数据估算出来的现金流量指标更能体现出增量价值相关性。
(二)国内文献赵春光(2004)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增量价值在一年之内并没有体现,但在三年以后才明显的显现出来。之前的研究一方面体现了现金流量表以及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信息并没有广泛的受到关注,从而没有将现金流量的信息迅速的反映在股价中。当然,有学者也指出,由于现在的报表编制本身有一定的缺陷(比如会计分期假设,关联交易等)(王啸,2004),导致现金流量表上的项目以及结构方面都有可能被操纵。但是,相比利润表,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难度较大,而且比较容易被发现。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如配股)也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配合使用,并且真实盈余管理还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各个项目的构成,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较易被发现,所以企业一般只在特定的情况下短期使用。注册会计师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其财务报表存在真实盈余管理并加以说明和强调,而不像利润表中面临应计项目该如何计提、计提多少的问题。FASB的财务概念框架第一号就明确表明:财务报告应具有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大小、时间分布以及概率提供预测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应具有对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以帮助决策者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如果会计研究的目标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那么评价一个会计分析方法的好坏就是是否能够提高决策的有用性。本文试图以一个案例的形式提出基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决策有用性的提高程度大于基于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分析向基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分析的转变所带来的决策有用性的减少程度,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决策有用性。
三、南京高科(600064)的案例分析
( 一 )基于经验的定性识别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 如(表1)所示,在2009年的年报中,南京高科的资产主要由存货40.32%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5.75%构成。在(表2)中,南京高科在这三年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着较大的波动,其原因并不是南京高科进行在投资方面有较大的方向性的变动,而是中国股市经历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南京高科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销售和开发,其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61.47%,但是却持有如此之高的股权投资,让人难以理解这到底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证券公司。并且在2009年度中,南京高科的所有者权益上升284881万中有的是由于持有与增持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升361998万造成的,贡献率达到127%。所以南京高科的低市净率其实是个假像,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并且资产质量令人担忧。(表3)说明该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不高,虽然利润与收入稳步上涨,但是经营现金流却出现较大的波动。造成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差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南京高科的利润构成中存在大量的财务费用,投资收益,以及存货的增加,并且借款费用有相当部分资本化计入存货。单单从经营净现金流量就可以看出南京高科的现金链存在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从外部融资,企业将会出现财务困境。 (表4)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了南京高科的财务状况。其中的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投资满足比率、经营性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三个指标为负的数值中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其负值只能说明企业在偿债和投资方面如果不经过外部融资,仅仅通过经营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是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在2007与2008年度如果得不到外部融资,南京高科将面临财务困境。从指标中也反映出南京高科在2009年度财务困境得以好转。对比起净利润为基础的财务指标,不难发现南京高科是一个稳定的速度在增长,但是配合其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指标再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却出现了另一种结论,即企业的盈利不稳定,质量不高。为何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其原因归结于企业的管理层有多重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权责发生制”将利润平滑,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然而,通过利用现金流量表,尤其是利用经营净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盈余管理的程度。当然,现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是以净利润为基础,企业管理层更加倾向于对净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所以也不排除将大量的现金流量指标设定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后,管理层可能会倾向于对现金流量进行盈余管理。另外,本文认为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编制。南京高科持有栖霞建设13.06%的股权,并且向栖霞建设派遣南京高科董事长徐益民当董事以及南京高科会计负责人陆阳俊当监事,在实质上已经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此时应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核算。而南京高科对栖霞建设的股权在会计上的处理列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没有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南京高科对南京银行的股权投资中,南京高科持有南京银行11.17%的股权,虽然限售期未到,不能交易。但是,南京高科一样向南京银行派遣了董事,获取了对南京银行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然后却同样没有以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南京高科对栖霞建设以及南京银行的股权投资在会计处理上是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将会导致利润表以及所有者权益表上的构成产生重大影响,体现在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公允价值的变动是否造成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并且选择将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其净利润不会大幅度的受到股价和被投资单位盈利情况的影响。所以,资产分类的差异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注意到企业2009年度的应收账款-66.65%,但其他应收款却增加89.63%。这两个指标的大幅度变化的背后,可以反映很多问题。首先在报表中反映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余额比例较大(达到18.55%)。其次在金额不重大的应收账款余额中,账龄达到五年的达到11.17%。最后,还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从应收账款上直接反映为6.28%。可以说明南京高科并没有做到有效的收回资金。还有一个方面需要注意到,如果南京高科对持有的栖霞建设的股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这时两公司应该为关联方关系。但是报表中的关联方披露中并没有进行说明,如果这两个公司进行交易,或者以短期借贷的方式挪用资金就不会被认为是关联交易。另外,南京高科在08年对栖霞建设提供了4900万的贷款担保,并且两个公司都是同一家会计实务所进行的报表审计。并且,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比重为持有南京银行的股权,其处理方式以及相关问题,都与南京高科对栖霞建设投资的会计处理一样存在令人费解的问题,并且报表中没有关于资产分类以及金融资产重分类问题的相关解释。2009年度报告期内,南京高科处置持有栖霞建设的股权(约为持有可供出售资产―栖霞建设的7%),如果南京高科对栖霞建设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选择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而不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虽然对这两种金融资产的划分并不会显著的影响所有者权益,但会显著的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计入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会导致利润表项目中的净利润大幅波动,甚至可以导致2008年南京高科的净利润为负数。所以在财务报告中推进全面收益表的编制有利于消除金融资产之间分类的选择所造成的差异,避免资产分类照成财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
( 二 )基于盈利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 协整理论揭示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即使存在短期的因为某些变量存在短期偏离,但在长期上看,这些变量之间将会存在均衡关系。所以本文的分析思路是:如果每股收益被盈余操纵,则不仅与每股净经营现金流量存在短期偏离,并且长期也不存在均衡,从而不会出现协整根。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如果企业存在盈余操纵,则差分后的每股收益(CEPS)将会是差分后的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CCPS)将不会出现协整根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惯性,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可能在弹指之间有好变坏,所以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能够反映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上,即盈利能力指标的过去值能够具有预测未来的信息含量,然而如果存在盈余管理,每股收益与每股净经营现金流量的过去值对未来值的相互预测能力将降低。所以本文的分析思路是:如果存在盈余管理,每股收益将在各个期间被人为的分配,将会导致当期的盈利没有体现在当期每股经营现金流上,会将现金流入延后到以后期间实现。所以,过去的每股收益的变动将会导致未来每股经营净经营现金流量的变动。另外,如果每股收益被人为的进行管理,则过去的每股净经营现金流将不会对未来的每股收益产生预测信息。从而体现出每股收益是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的原因,而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不是每股收益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如果企业存在盈余管理,则差分后的每股收益(CEPS)将会是差分后的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CCPS)的原因
本文选取了南京高科2003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经营现金流量两列时间序列对该公司的盈利状况做近一步的分析。为了避免虚伪回归的出现,本文对序列进行了一阶差分后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6)为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CEPS与差分后的CCPS存在至少一个协整根,说明两个盈余指标的变动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说明南京高科对盈利并没有进行盈余操纵。从长期上看两者对盈余的评价是一致的,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分期。(表7)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通过对不同阶数的设定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盈利指标的滞后值对现在盈利的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具有预测的价值,所以可以构造VAR模型并以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两个盈利指标波动的作用机理。由于滞后变量间存在着相关性,考虑到多重共线性对参数标准误估计的影响,综合滞后变量的显著性以及AIC与SC最小准则,本文确定VAR模型中的滞后阶数为2。另外,从(表7)可以看出,在原假设为CEPS不是导致CCPS的原因的检验下,拒绝原假设,认为CEPS是导致CCPS的原因,说明每股经营净现金流的变动可以由滞后的每股收益的变动预测,两者存在时间性的偏差。然而在原假设为CCPS不是导致CEPS的原因,除了滞后二期外,都不拒绝原假设,认为滞后的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的变动对预测每股收益的变动不具有增量信息。从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经营现金流滞后于每股收益,本期实现的收益并没有反映到本期的经营现金流中,而是滞后的反映到未来期间的经营现金流,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京高科存在盈余管理并将收益在各个期间平均化的可能性。
(表5)的结果表明,当差分后的序列通过ADF平稳性检验以后,我们对差分后的序列再进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将差分后的每股收益定义为CEPS,将差分后的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定义为CCPS)。从(图1)可以看出给予VAR模型中残差一个标准差的波动将会导致目标变量的波动情况。在短期上看,残差的波动通过自身的传递导致自身的波动程度较通过对方传递造成自身的波动程度要大。长期上看,残差的波动通过对方的传递虽然波动程度较小,但是持续时间较长。说明CEPS与CCPS在自身的短期预测上存在较大的惯性,相互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长期上两者的相互影响保持的时间较长,换言之,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使两者在短期内的波动程度并没有趋同,而在长期上才能保持一致。另外,CCPS自身的波动程度较大,而CEPS自身的波动程度相对较小,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将净利润平滑了,而经营净现金流则出现大起大落。(图2)为CEPS与CCPS的方差分解图,说明CEPS与CCPS的波动中(以方差来表示),自身的解释部分较大,对方的解释部分较小。在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下,即当期的收益都能反映到当期的经营净现金流的情况下,自身的波动以同比例的波动传递到对方,两者的方差分解程度应该趋近于50%。然而实证的结果却是自身的解释部分远远的大于对方的解释部分。
四、结论
本文分析说明了南京高科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存在的可能性较高,并且造成了净利润与经营净现金流量之间过去值相互预测对方未来值的能力降低,但不存在盈余操纵。从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下的业绩评价将会失真。作为一个修正的方法,可以引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指标替代原有的业绩评价指标,如用净经营现金流量代替净利润。通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进行协整检验,可以用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盈余操纵。需要说明的是盈余操纵必然会导致每股收益与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不存在协整根,但不存在协整根并不代表必然由盈余操纵造成的,此时就需要探求是否存在其他的原因导致不存在协整根。
参考文献:
[1]J.M伍德里奇著,费剑平译:《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2006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孙微、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年版。
[5]威廉R.斯科特著,陈汉文译:《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6]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8]赵春光:《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兼评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实施效果》,《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9]王啸:《现金流量操纵方法案例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7期。
[10]Cheng、Liu、Schaefer, The Value Relevance of SFAS NO.95 Cash Flows from Operations as Assessed by Security Market Effects, Accounting Horizons,1997.
[11]Daniel A.Cohen、Paul Zarowin,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12]Gabriel hawawini、Claude viallet, Finance for Executives: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 2nd ed, South Western,2002.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