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华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类型及素质结构,构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框架,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提供指引,使其关注市场需求,以能为导向调整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职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明确指出:新的全球世界经济环境要求对技术与职业有新的定位,使之更好地回应学生、工人和雇员的要求。技术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劳动世界提供培训,而且必须在终身学习过程中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职业教育内容,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更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市场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及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深入到高职会计教育内部来讲,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仍以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也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因而步入社会后的许多高职学生暴露出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与职业发展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社会信誉和吸引力。借鉴“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针对目前职校生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这一状况,高职教育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意义高职教育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完成,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完善自身功能的自觉追求。一是适应多元化经济体制的人才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体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崛起,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对人才的要求蕴含着共同的、必须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能力,如毕业生自我管理能力、交际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21世纪是高科技水平与高能力素质并重的世纪,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职业能力培育,使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学生从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能够就业。为了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必须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整合职业群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重视对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四个环节上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职业实践中具备在职业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从业能力。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业。三是有利于学生生存。通过学生的心理训练,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团队活动、情景训练、挫折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转换。四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职业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就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知识与经验的能力,进而使其具备善于将专业人员的设计思想或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能力及职业能力的界定
(一)能力的内涵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工作实际,能力是知道的知识,加上经验的累积所粹炼出来的可以判断、抉择和实践的力量,进而得到他人肯定的一种成果。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角度,笔者认为:能力是指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这一定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能力的基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这是从“事情”或“工作”的角度来看能力,强调人是否具备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Competency),即是否称职;第二,职业素养的形成,显I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指能够按照职业标准和该岗位所制定的各种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则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种潜在的意识形态,一般泛指从业者的内涵部分,高职教育更注重隐性职业素养的形成。“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当前,能力内涵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内涵实质是能力观问题,目前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能力观,即任务能力观、整体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其中整合能力观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述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一方面承认能力不等同于任务,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另一方面,也认为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通过劳动者在完成特定的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上工作,又必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来讲,整合能力观是最为适用的。
(二)职业能力的内涵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职业能力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CA)则认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履行特定职业角色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将构成核心职业能力的明显特征归纳为“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和结果的会计师技能、技术和知识的独特组合”。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的职业能力定义为:在职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或能够达到雇主所期望的标准的能力,并且从工作结果看,这种标准是指任何个人在特殊职业中扮演角色时被期望达到的程度。南非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委员会(PAAB)已经开发出一套认可模型。认可模型中结合课程框架对职业能力与核心能力分别定义如下:职业能力是指以本国和国际
上的标准完成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和角色的能力;核心能力指能够对特定知识、技巧和职业态度的概念和原则加以综合的应用和分析,以便为后续职业发展提供基础能力。
关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大部分。基本职业能力就是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该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共同特点及要求所体现的共同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能力高于基本能力,是基本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基本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是一种可迁徙的跨岗位、跨职业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在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还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质量意识、经济观念等职业能力。根据我国会计实务现状、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指具体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和态度三项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在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是人们在人生道路、职业定向与选择、职业工作态度方面的根本性的观念,是人们在从业问题上,或者以职业为谋生经济来源、发挥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三项因素上不同比重所表现出的社会态度。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要求
(一)就业岗位群通过调查发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后主要是出纳、记账、助理人员等岗位,(表1)是对江苏省近五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调查的结果。
(二)岗位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财经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又不断出现了其他一些高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对专业资格证书要求比较严格。很多单位的招聘底线都是初级会计师,即使被用人单位录用,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接受企业观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会计。因此,建议初人财会行业者考取一定的资格证书。二是开阔的专业视野。财务工作经常要和税务部门打交道,有时还要为本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其复杂性要求财务人员对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法规都要有所了解。建议辅修一些经济类相关课程,如有关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争取成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三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财务工作中,认真细致是对财务人员性格特征的重要要求。建议平时多参加实习工作或模拟训练,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性格毛躁,做事粗心大意就要多注意性格方面的培养,或者去从事其他非一线财务工作,如教育类的工作。四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经常和金钱打交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远离诱惑,保证自身和工作部门的根本利益。五是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由于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突发事项不能立刻找到现成的处理方法,这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经济事项和交易实质做出合理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一是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自我控制的过程。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了学生的行为空间,提高了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行动导向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包括最为重要的关键能力。二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来看,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不在于其劳动力。而在于其劳动能力。其中,文化知识是能力,专项技能是竞争力,而能力的积累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通过职业教育的训练来实现的。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高职学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素质的长久发展。三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积极和主动,同时强调“教”和“学”两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就是在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中不断得以实现的。四是整合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述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即要求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既适应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上工作,又必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五是社会化学习理论。社会化学习是学会在不同社会环境正确行动的知识。社会合作与协调能力是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种能力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团结合作关系。在职业教育中,社会化学习一般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小组感受并验证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体会其职业角色。六是职业指导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人职匹配、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决策等原理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对从职业的适应、选择、决策等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角色技能与生活角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会计岗位需求的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职业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框架为:(1)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一是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包括对思想和事件的历史发展、现代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类行为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对思想和经济、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具备进行调查、抽象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欣赏;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调查和判断程度和经验;进行演讲和辩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二是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要求高职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等。三是组织及商务知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
学、商务计量及统计方法、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知识都应有所涉及和了解。四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法律,关注法律及其环境的变化,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依法维护公司及自身的合法权益。五是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2)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一是人际交往能力。企业需要的是善于交际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些会计人员除能处理好日常财务工作外,还要能在企业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发挥作用,如替企业办理工商年检、税务登记及纳税申报、参与向银行筹资、配合做好外部审计等,这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公关能力,较丰富的文化素养。二是对变革和发展的应对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对变革的适应和调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计划、个人承诺和业绩提升、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调节压力、了解自我)等。三是决策能力。个人的决策能力包括战略洞察力、分析能力、智力能力、挑战性(批判性)思维以及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四是战略管理能力。职业会计人员要有商业眼光,应具有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应善于利用财务机会,规避财务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3)职业价值观和态度。主要包括: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的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了解国情,爱国家、爱人民。二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要求会计^员认识到在商业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保证其履行的职能始终维护公众和社会利益。职业价值观和态度影响着职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和职能的发挥,因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良好的技术行为一样重要。三是正直诚信和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正直诚信,是会计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职业会计人员赢得公众信赖的保证。会计人员在职责履行中应持有必要的审慎态度,保持健康的职业怀疑精神,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或证实这种怀疑,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要求,是保证健康的职业谨慎的前提。四是终身学习的态度。职业会计人员应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敢于迎接挑战,保持永不落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职业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构成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关键能力是工具,是职业能力有效发挥的保障,而专业知识则是职业会计人员应用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的推动力,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分析和判断提供所需的概念、方法和模型。高职院校还需要对框架中的要素进行必要的整合,以突出不同行业、企业及岗位的重点和主导。
编辑 刘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