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牟小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展的“命题调研”、“企业经济活动流程”和“会计档案”等课外教学活动分析后认为,会计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发挥其辅助和延伸教学职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探究兴趣,提高会计教学的整体效果和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实践;思考
  
  一、引言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然而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而言,由于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运行情况知之甚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企业运作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认识、理解抽象的会计专业术语,激发学生对会计的主动学习性与探究兴趣,让枯燥的会计教学生动而有趣,是关系会计教学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实践证明收效甚微。那么能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自由灵活、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会计课外教学,来辅助完善会计的教学目的呢;如何设计会计的课外教学内容,又如何实施,能否有效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会计教育者去实践与探索。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等。这些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都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教学,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看,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兴趣和主动学习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入门课程会计学原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此,笔者于2007年上半年,对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展了课外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会计课外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思路,以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未来会计职业竞争力。
  
  二、《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开展从理论上讲是否有效,笔者分别从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和教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热情和主动性。
  
  (一)会计学原理的基础课地位会计学原理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入门课程,其不仅是使学生对会计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后续相关课程的主动学习性。很多学校的会计教育改革中,首先改革的课程就是会计学原理。因为,第一门会计基础课不仅对未来会计专业人员很重要,对于以后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讲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了解整个企业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了解会计的功能和会计报告的特性;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观念;了解会计报告对政府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贡献。会计学原理作为基础课程,主要是阐述如何以会计的方法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及报告企业管理层受托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运作,用会计术语将其描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而领会这六大会计要素所蕴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两大基本等式的作用;其次是用会计的记账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来记录这六大会计要素所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动;最后,利用借贷记账法和会计技术(如手工操作技术和电算化操作技术),将企业零星的经济活动原始数据加工汇总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会计学原理课程教与学的成效性,关系着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探究兴趣,对会计这门国际商业语言的理解、把握和熟练运用。然而单纯的课堂抽象教学很难让学生去领会会计的精髓和培养其学习兴趣,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会计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初次接触会计的新鲜感与好奇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刚开始都带着对会计的新鲜感和好奇之心而学。但若仅仅是单纯的、枯燥的、抽象的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其探究兴趣。而形式多样的《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却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发展为主动学习和探究会计这门社会科学的奥秘。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师而言,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都非常娴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关于这方面的教改文章也非常多,但大多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探讨,却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改革。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且具有灵活性,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也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三、《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践分析
  
  会计的课外教学是充分利用学生(也包括教师)的课余时间而展开的一系列有关的会计教辅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会计兴趣与热情,从而使会计的“教”与“学”都生动起来,而不是单纯又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笔者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实践对象,进行了课外教学的尝试,初步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一)《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内容设计与实施作为初次尝试,笔者在《会计学原理》的课外教学实践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容并予以实施:一是命题调研。众所周知,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训练学生毕业后即成为专业人员,而是使学生具有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能力。会计教育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有三个方面,包括沟通技能、知识技能以及人际能力。即学生不能只会念书,还要具有沟通的技能、企业管理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等,同时,对专业还要有认同感(汤湘希,2003)。会计是以货币计量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资金运动。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围绕着资金的收付而产生,对企业而言,资金的核算与管理非常重要。那么,企业的资金收付行为在实务中究竟是如何运作的,通过什么方式加以控制,涉及哪些单据,基于此笔者作了如下命题设计:关于企业资金的收付流程调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五一长假,自行成立调研小组,自行选择企业,不拘形式开展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其次,批阅报告后,每次利用课堂十分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教师点评。这一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来看,大多理顺了企业资金的收付流程,并都收集复印了相关的原始单据、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资料。从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资金流转的感性认识和对相关单据的熟悉以及会计数据的传递流程和披露形式。二是参观企业的经济活动流程。会计学原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会计反映,一般都是以制造

业为例进行阐述。因为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最为全面和复杂,主要涉及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衔接和运作的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确制造业企业的经济运转,会计又是如何对这一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的呢,会计究竟对利益相关者有多大的功效,它在企业管理中究竟占据何等地位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而且课堂教学是分步进行的,学生很难有完整的概念框架。学习完之后,对制造业经济活动流程的会计反映仍是分散的,难以理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对经济业务性质的准确判断,且大都停留在对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分析上,无法理解这些会计数据究竟有何意义。因此,笔者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办企业――华农乳品厂作为参观对象,并要求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华农乳品厂是生产酸奶、纯奶、甜牛奶等产品的小型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对初学会计的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流程非常有帮助。参观内容主要围绕生产过程而展开,进而了解其上游环节――供应过程和下游环节――销售过程。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思考,每一环节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及其传递程序,财务部门是如何对整个经济活动流程加以反映和控制的,以及对企业而言会计所扮演的角色有何重要性。从学生的现场参观热情、提交的调查报告及课堂交流讨论来看,这种“眼见为实”、“身临其境”的体验,非常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制造业企业经济活动流程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运转框架,更深刻地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认识到自身专业的未来竞争力,极大地激发了对会计学习的兴趣,这些效果都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三是直观真实的会计档案。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些理论专业术语,在实务中是如何体现,这就涉及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相关会计档案的知识。它们的外观形式、装订与归档虽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模拟仿真实验进行,但企业真实会计档案的直观课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和整体会计档案观的建立。然而,会计档案是企业的重要保管资料,涉及到商业秘密,一般是不予外借和随便查阅的。笔者也是在带领学生对华农乳品厂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参观时,让一少部分学生直观了企业会计档案的外观、装订与归档,并进行了适当的讲解,旨在让此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原理综合实验中起示范教学的作用。从学生的综合会计原理实验结果看,直观企业真实会计档案的这部分学生,确实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学生普遍较好地掌握了会计档案的知识和应用。
  
  (二)《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笔者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学生、教师的自由课余时间,开展了三项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人公地位。并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都不是就会计论会计,要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命题调研过程中,刚布置命题及要求时,学生都叫苦连天,害怕企业拒绝接受调查,无法完成任务。这表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与磨练。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迫使学生必须与社会联系,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取得企业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让学生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如何将调查搜集的资料形成书面文档,进行客观评价和探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总而言之,笔者所开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外教学,实践证明其实施结果是有一定成效的,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会计兴趣和主动探究性,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进而丰富了会计教学的灵活与生动。
  
  四、《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如何进行会计教学,如何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一直都是会计教育者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较为关注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却忽视了教学的另一面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直较为重视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还是师资的配置以及领导的重视等方面都体现了这・点。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抽象的专业术语生动起来,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从笔者所开展的《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和思考:
  
  (一)课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师生比例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成效,需要教师对课外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悉心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合作需要恰当的师生比例。就笔者的实践情况看,是1个老师面对130个学生,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教师对课外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和积极性,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课外教学的实施效果,可能导致课外教学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会计课外教学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针对每门会计课程的特点设计课外教学的内容,设计时应坚持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又相对灵活的原则,以使课外教学能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提高会计教学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部分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作为老师助教,以解决师生比例的矛盾。
  
  (二)课外教学内容的实施与教师队伍建设会计课外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坚持:首先,落实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和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同外界的联系,时时关注社会的会计热点问题和前言问题,激发教师的主动学习性与不断探究会计问题的动力。其次,在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上,除了鼓励教师主动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外,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同一些具备合作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定期派送教师到这些单位担任一段时间的专职会计,这种临时性转岗由于是全身心投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陈玉荣,2007)。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在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且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会计高管人员,补充完善会计教师队伍。最后,在当前教育界,虽然各个高校均提倡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但事实上是重科研轻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应给予会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奖励,在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三)会计课外教学基地的建立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本科生而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课外教学内容的设计大都涉及到实践内容,如何寻求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是会计课外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必然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这笔费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是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的。任何单位都会涉及会计工作。基于会计工作的广泛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建立会计的课外教学基地:一是高校财务处与校办企业。加强同本校财务处与校办企业的沟通,通过学生小组调查、参观以及聘请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及会计人员作专题讲座等形式,可以让学生熟悉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运行差异,相关原始单据的设计和传递流程,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等。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相对于企业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且拥有大

量丰富的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档案,这为开展会计课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方面可以在上半年安排高年级学生作为助手参与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真实的审计档案作为开展《审计学》课程课外教学的资源。三是银行、证券公司、工商及税务部门的营业厅。这些公开场所可以让学生自行前往调查了解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及相关单据、投资流程、企业开业与注销流程及纳税申报流程等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性认识,充分认识到在社会整个经济活动运行中会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四是其他企事业单位。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寻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完成会计课外教学的内容。
  
  (四)搭便车行为在笔者进行的两次课外教学实践中,都要求每10个学生为一组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其目的一方面想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为了减轻教师的批阅量。然而从其效果看,每组都是部分同学认真参与,而另一部分同学偷懒。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这种免费搭便车的行为,有待深思。首先,必须明确造成搭便车行为的根源,是这种分组机制的不合理还是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笔者认为,师生比例的不合理是其根源之一,每个团队人数应以3~5人较佳。而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帮助、沟通、鼓励加以协调。其次,通过赋予教师工作量和给予助教报酬或认定学生学分,以提高教师或助教的主动监督、跟踪指导职能,同时以学分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强化学生间的相互督促,以降低搭便车行为。
  
  (五)写作能力训练从两次提交的调研报告结果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差,不知道该如何写作。主要表现为层次不清,主题不明确。多数都仅是对表观现象的简单陈述,不能透过现象分析根源和本质,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索和探究。因此,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范文进行讲解,提供相关参考书籍等方式。会计课外教学作为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辅助和延伸教学职能,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设置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生动的形式如调研、参观、报告、讨论等,让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枯燥的会计教学生动起来,切实提高会计教学的整体效果,增强学生的未来会计职业竞争力。
  
  (编辑 刘 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2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