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的资源考察与调研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其旅游资源考察和调查报告的撰写都是高职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基本技能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点掌握和培养。
  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考察调研传统的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是旅游地理工作者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可替代的方法,故而在旅游研究中被广泛采用[1]。也就成为了高职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一项技能基本功,本文仅就其内容、方法及其步骤进行归纳和总结。
  1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的主要内容
  1.1区域地理环境背景考察与调查:由于任何旅游资源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基底;同时,广义的旅游资源也包括一些特色或优质地理环境[2]。如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性很强的气候条件,以及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地形地貌形态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魅力。因此,区域地理环境是其考察和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①自然生态环境调查,如地质地层、地形地貌、水系水文、生物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调查; ②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如行政归属和区域、人口结构、历史文化、社会治安条件、民风民俗、区位条件、邮电通讯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制度、国民收入状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政府工作效率和政策、法令等各方面的情况;③社会环境调查,如影响旅游资源的环境质量,包括工矿企业、科研医疗、人口压力、生活服务、仓储等设施造成的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等的污染状况和治理程度; ④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调查, 已开发风景区、游览线、游乐场所数量、类型结构,旅游人数和天数,旅游者构成与变动情况,旅游者消费额与消费构成,旅游收入与收入构成,旅游价格及其构成,等等。
  1.2区域旅游资源的考察与调查:旅游资源野外考察与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量测和访问,将旅游资源的类别、质量、规模、成因、位置和开发条件等全部查清,其具体内容如:①旅游资源质量,包括资源类别、质地、形态、色彩、意境、协调性、技术性、稀有性及其形态,长度、宽度、厚度、高度、角度、坡度、透明度、曲率、直径等统计数据等内容;②旅游资源规模,即实地查明旅游资源数量上的特征,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历史或地质(层)年代、面积、长度、宽度、高度、厚度、深度、流量、种数、个数、层数、体积、容积、含量、重量等等; ③旅游资源成因,如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调查,一般是调查、推测旅游地的地质地貌状况、岩层性质、该地的内外营力状况及地史演变,人文旅游资源成因调查,包括确定历史年代、形成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等;④旅游资源位置,主要包括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其相对位置是指旅游资源对某一熟知地物的方向、距离和相对高度, 绝对位置主要指标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3]。
  1.3旅游资源开发后效考察与调查:旅游后效调查,主要是指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所产生明显的一系列影响和变化。其具体内容:
  ①旅游的政治后效调查,主要包括因旅游而产生的民间外交情况,旅游对开放、变革的促进情况,因旅游而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游客之间、游客与当地居民、从业人员的纠纷情况等内容;②旅游经济后效调查,主要包括改善收支平衡情况、吸引外资情况、增加税收情况、经济布局与结构的变更情况,旅游走私情况,物价影响,资源耗费情况等内容;③旅游社会后效调查,主要包括旅游对社区文明程度的影响,如对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对生活方式和水平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等内容;④旅游的文化后效调查,主要包括文化交流与嫁接,吸引文化人情况,区域文化成果,特色文化保护、发掘、完善和利用情况等。
  2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的方法
  旅游地理野外考察和调查的方法较多,传统的考察方法和现代空间信息采集技术,都可用作旅游地理的野外考察和调查。但一般常见的主要方法有:
  2.1根据考察和调查的范围划分:根据其考察和调查的范围划分大致有三,即①定点考察法,是指根据考察目的对一个考察点的多时相观测,或在一个区域内布置若干考察点,利用感官如望远镜海拔仪等设备,进行多点横向比较观察;②线路考法,是指考察者沿着一定路线进行沿途踏勘和调查,以发现新的旅游景点群,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③区域普查法,就是依据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案对某一既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状况进行普遍考察与调查。
  2.2根据考察方式划分:根据考察者的考察方式划分大致有三,即①徒步踏查法, 根据教育者和考察方式即在一定范围内,以步行的方式采集所需的信息资料。要界定被考察地区的地理范围,并将该地区所有考察要素列出清单,其次对该地区进行徒步踏查,以一一查证核实;②实地访问法,即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到实地询问征答的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要尽可能精确地确定调查的内容,使问题能引出恰如其分的答案,其调查的对象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以及各类游客;③表格征询法,即将许多要收集的信息列成表格,向当地成群的被调查者散发,填写后收回的野外信息采集方式,如为了解游客偏好,便按需要设计征询表格,去旅游地分时段散发,当场填好收回整理。
  2.3根据录入信息方式划分:按照考察者所根据录入信息方式划分的方法大致有四,即:①文字记录法,即将野外所见所闻,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一种考察、调查方式;②图表记录法,是事先设计空白图表(或称底图、底表),再赴野外采集所缺信息的考察、调查,然后标注在底图或底表上的方法;③旅游地理素描法,是用铅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工具和单一的色彩在纸面上描绘学科野外考察对象形态的方法; ④声像记录法,是应用现代声像摄录手段进行野外信息采集的较为先进的方法,包括野外采访录音、照相、摄像以及航片、卫片的利用,等等。 这四种方式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如前者简便易行,但却粗略;后者较为精确,但需要一定技术和设备,一般可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3旅游资源考察和调查的步骤
  3.1室内准备与策划:室内准备与策划是野外考察与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①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前人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领域对该地区考察研究的状况,主要查阅调查区内的地图、航片、卫片、地质图及考察调查报告、地貌图及其考察调查报告、国土规划报告、动植物名录、水文气象资料、地方志,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统计等资料;旅游及其发展方向的资料,等等;②制订考察和调查计划,包括确定考察和调查的目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考察的时间安排、地域计划等,其目的是要采集野外某区域某一方面的信息,即必须是前人未曾收集到的新信息,一般以表格的方式显示;③准备有关用具和材料, -般是包括地质包、地质锤、测距仪、罗盘、经纬仪、海拔仪、望远镜、数码相机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准备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GPS)仪等先进设备,所需材料主要是纸张、表格、胶卷、录相带、录音带、绑腿、日常医药救护用品,等等。
  3.2野外踏查与征询:①选线布点,就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考察调查路线和观测点,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地域的典型性,二是目标的精确性,三是观测的可达性;②踏查实测,这是在设置好的野外考察调查路线、观察点上,利用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进行信息摄取的过程,要求到位守时、认真仔细、清醒敏锐、周到安全;③记录填绘,野外采集到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案或填绘于图表中,或录入仪器设备。记录填绘必须客观精确,忠于事实,保持“原汁原味”;④整理核实。是对多人或多次观察的结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分类的信息处理过程。此工作要在观测点上完成,以便现场核实、复查、补漏。
  3.3室内分析与总结(撰写考察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考察调查,不是-蹴而就的简单工作,需作大量的准备、周密的安排,付出艰辛而有创造性的劳动。所以,应及时加以总结得失和经验,巩固成果,通盘分析处理野外考察调查的数据,发现新情况,找出规律性。总结的形式很多,但一般都要求撰写野外考察和调查报告。考察性报告一般要求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客观性、说服性等特点;其基本格式一般括三部分:
  ①标题,考察和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一是公文式标题,是由地名、内容、文种三部分构成,通过标题,把野外考察和调查的区域,考察和调查的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明出来;如《福建平潭县旅游资源普查》、《颐和园旅游者来源地调查》等。二是文章式标题,文章式标题可分为双标题和单标题。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正标题一般表示调查的主题,副标题则补充说明调查的地点和内容等。如《新旅游地开发的几个问题――武陵源旅游开发调查》。单标题为一句话标题,一般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或概括主要内容、例如《中国旅游资源开发警示录》等;
  ②摘要,即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考察报告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考察报告主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具有独立性,且拥有与调查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③正文,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考察或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时间和区域基本情况;主体主要是把考察和调查的内容、经过、问题等阐述详尽;结尾是考察和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回答考察和调查所提出的问题,是对野外所见现象作科学分析后所做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徐飞雄.旅游规划编制方法与实践[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
  [2]林众.中国旅游通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张红艳1杨载田1、2
  1.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管学院,湖南 衡阳421009;
  2.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上接第34页)所以他不愧被称为“复调音乐之父。”
  17世纪以后,弥撒曲相继登上了音乐舞台,这时的弥撒曲多增加了乐队伴奏,出现独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为海顿、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布格缪勒等音乐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们都创作有不同的神学音乐作品。例如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布格缪勒的《圣母颂》,还有舒伯特的《圣母颂》等。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这些著名音乐家的伟大作品,塑造了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之所以这些作品能流传几百年、几千年,并且流传于世界各地,就是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弥撒曲旋律优美,具有纯净、圣洁的抒情气质。例如,舒伯特的《圣母颂》中,歌词大概描写的是17世纪西欧战场上,尘战未死的一个战士,黄昏中在遍地横尸中爬起来,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看见达拉斯艾伦跪在湖边的圣母像前,以虔诚、纯洁的歌声乞求宽恕父王的征战之罪。曲调充满真挚的情感。伴奏以平稳流动的竖琴来衬托,使得《圣母颂》广为流传,并多作为合唱课程中的教材之一。弥撒曲易于改编为合唱曲、管弦乐曲进行演唱和演奏,也可以改编成长笛和小提琴独奏曲。
   从常规弥撒题材中脱胎出来的复调音乐直到后来形成一个成熟完整体系的复调写作手法是欧洲音乐发展强烈收宗教影响的一个最典型的方面。我们可以透过对常规弥撒音乐题材的学习和演唱从源头上体会欧洲音乐的整体精神,以及接触大量的复调技法,和升技法,和曲式,题材。常规弥撒不仅是信徒们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也是我们研究西方音乐文化精神的一个捷径。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著.《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月修订版第18页
  [2]张洪岛著.《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雷梦婕,北京师范大学 10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44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