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必要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合理地引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来,并对在我国高校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必要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 学校体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200-01
  前 言
  大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针对学校体育的目标,构建出比较相似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组织、评价等五个方面。且在这些方面各学校都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和调整。在如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培养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方面。
  一、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状况
  1.课程目标明确,但措施不够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目标虽然明了,但要达成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锻炼、活动、竞赛才能实现。许多学校虽成立了多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来开展课外锻炼、活动,而仍有许多不喜爱运动的学生还是没有课外活动的经历。这也说明了在思想上还有许多学生的健身自主意识未被唤醒。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结果意义空洞
  有的学校普遍都将“标准”测试放在学期的后期,以此来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测试工作应该是一种检测健康状况的手段,学生得到自己的测试结果后应针对自身的弱项进行改善的工作,但实际测试结果却简单地被传到教育部网站作为数据备案而已,并没有真正做到体质监测和修正学生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运动理念中,更不用谈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3.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出发点观念局限
  许多学校尤其是教学资源条件较好的学校大都设置了许多种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但现实是学生仍然是被动的,表现为:首先,项目是被设置的;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是无知的,而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选择这个项目究竟适不适合自己。最后,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一学技术动作为主。
  二、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基本内容
  1.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作为一种课程模式,最佳体适能计划包括主体和辅助两大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理论知识教材、体适能测量与评价以及“保持积极”表彰系统三部分;辅助部分内容主要是残疾人“最佳体适能”、提高青少年体适能教学法、营养与“最佳体适能”三部分。
  2.课程模式
  该课程模式着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学生要自定目标,自我检测,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然后继续锻炼。并且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进行奖励,而不是仅仅奖励最优秀的学生,因而能够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树立成就感。这些均与其终身体育的个体化的目标相吻合。
  3.评价思想
  传统的美国学校体育是通过使用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奖励优秀者,并且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这种评价体系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最佳体适能计划提出了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它认为:评价应以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予以奖励。在评价具体内容上最佳体适能计划主张多元评价,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和健康体适能3个方面,在权重分配上明显向态度、健身知识和努力程度倾斜,分别占40%、25%和25%;健康测验不再占有较大的权重。这种评价思想反映了最佳体适能计划的宗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4.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特点
  最佳体适能计划是一项全新的体育教育计划,它有6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性:最佳体适能计划使学生懂得体育活动为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体育活动是怎样使他们终身受益。(2)健康性:最佳体适能计划不仅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而且更强调与健康有关的素质的提高。(3)个体化:学生不是作为克隆对象按照统一标准对待,而是依据自己的水平得到帮助。(4)公平:学生依据个人的进步得到评价,而不是通过横向比较或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5)快乐:最佳体适能计划使用的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并尽可能促进个人选择,满足学生兴趣。(6)现实性:学生使用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环境[4]。
  三、高效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的意义
  1.贯彻“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需要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精神[5]。
  2.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改变高校的传统体育授课模式。健康体适能是以学生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为目标,是以健康理论和健身实践为基本手段,在传统体育课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生理、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相关知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成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平台。
  3.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很多学生经过较严格的高中学习后,突然进入高校相对以往开放的多环境以及自由支配时间的延长,使得大多数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健康体适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搭建教师与学生自由对话的平台。
  4.注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
  体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而终身体育的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的问题。例如在球类项目上,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鼓励学生的即性发挥,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起着一个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和安排体育课,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能使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得到精神的释放,并能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   5.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应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增加学生运动兴趣,把锻炼变成一种习惯。
  6.注重健康体适能的培养
  主要是指个人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情况的身体能力,其具体要素主要包含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及体脂百分比等五项。是一般运动体适能基础,无论对于青少年学生还是中老年人群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能力[4]。
  四、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引入我国健康与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价值
  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强调讲解、实验和拟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帮助学生学习有关体适能的活动,传授体适能的知识和观念给学生,让学生变为良好的体适能的设计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全新的目标,通过教授和应用就健康体适能概念,达到终身体育活动的目的[9]。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把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融为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同时也弥补了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中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足,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建议
  我们应重视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体适能的教育的氛围中,在体育课中能够学习运动知识,享受运动过程,也愿意从事更多的身体活动以提升体适能,并具有正确的态度能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展更豪等主编:《群众体育发展近期与长期目标的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199)。
  [2]赵秀娟主编:《中国人该锻炼身体了》,北京青年报,2002年8月,(21)。
  [3]国家体委科教司:全民健身计划文献资料汇编,国家体委科教司出版,2004年,(165)。
  [4]杨桦,王凯珍主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721-726)。
  [5]李相如等主编:《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体育科学,2002年11月,(19-21)。
  [6]张建华等:《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与科学,2001年1月(68-69)。
  [7]李相如等主编:《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体育科学,2002年11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18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