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嵩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队伍,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依据专业岗位实施教育教学,按照员工要求培养学生职业品质,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吸引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师资;专业课程;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63-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魅力所在。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高职院校如何走内涵发展道路,通过开放办学,紧贴市场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多规格需要,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具有36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1999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连续11年被评为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作为唯一专科院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5月,又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认为,质量是学校的根本,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吸引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既是老师,又是师傅。高职院校教师的配备要按照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大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比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完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以培训本校专业教师、引进专业人才为主,聘请兼职教师为辅的做法,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安排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到企业进行挂职等,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采取如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技能竞赛、教师评聘中级职称需到企业锻炼半年以上以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等多项政策,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有计划地对在教学、科研方面业绩显著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省内外高校的教学名师、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专家到校做兼职教授,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帮、带中青年教师。目前学校拥有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18人,厅级以上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2%。“双师”型素质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数量和水平上充分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贴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高技能人才在内的知识型劳动者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主要为生产、建设一线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院校要贴近市场需要,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及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和开发一些新专业,体现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能充分适应一线工作岗位的需要。市场需求代表着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认可程度,培养的人才管用不管用,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是否满足实际需要,只有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用人单位意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可以这么说,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定期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走访用人单位,联系人力资源机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最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什么程度他们最清楚,市场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充分的发言权。通过市场调查,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本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趋势,找出自身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论证所设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结构是否符合用户要求;教育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是否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是否满足用户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等等。同时,在专业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在稳定和发展自身长线专业的同时,适度发展在一定时期内社会需求强烈、调整快、效果明显的短线专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对部分就业岗位比较明确的专业,一般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直接按照岗位要求“一对一”进行培养,而对个别就业岗位不很明确的专业,要适当修正培养目标和规格,拓宽专业口径,以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长期以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充分联系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先后申办了不少新专业,特别是和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申办设置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针对性强、需求量大,学校从资金、师资、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进行重点建设,确保这些专业成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学校每年举行专业招生规模听证会,根据各专业近年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分析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未来的市场走势,确定专业的招生计划,该增加招生数量的及时增加,该压缩招生规模的必须压缩,实现专业结构、招生规模的动态化管理,开门办学,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特色专业为重点和龙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专业建设有力带动了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学校“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
  三、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与理论知识,具有专业相关工作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的基础和支撑,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基本能力培养最终由课程来实现和保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核心,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将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将相关的课程整合成综合性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把先进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其次,强化综合实训教学环节。我们在先后投资8000万元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又通过建立产学合作办学董事会,依托和借用企业优势,建立了9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教学计划中专业必修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满足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第三,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学生们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强化了职业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分别为90%以上,部分学生还拥有多个证书。第四,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学校有近半专业采取订单式或“2+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变单一的学校育人为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特色鲜明,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按照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素质
  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从事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本身技能因素要求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的职业品质,也就是说,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甚至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多年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方面,我们精心设置学生的人文教育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职业素质要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目标上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情操、品行和人格的潜移默化和熏陶,使同学们做到知和行的统一。校内专业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开展情景、案例教学等,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实验、实习、环节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校外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企业进行实习等形式,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让学生承担并完成相关任务或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通过企业精神、严格管理,师带徒式的言传身教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强化,为今后内化形成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建立了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努力做好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提炼,校园建筑、道路、景点的设计命名,教学场所和文化设施的布置等方面,都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点,体现学校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完美结合;我们经常邀请社会典型、业界精英、毕业生代表到校为学生作报告、谈体会,面对面进行沟通,为学生授业解惑,树立榜样,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倡导学生文明礼貌、诚信守法,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与人友好相处;改革创新学生评价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增加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评定,引导和要求学生注意借鉴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员工标准,对照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学生从进校开始,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校园和职业环境的氛围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里学习知识、涵蕴德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