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文史通义·浙东学术》看章学诚的经世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乾嘉考据学盛行的时代,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却保持官方正统,章学诚在“人人争言考据的气氛中,阐明史学的目的,强调教育作用。”作为浙东学者,他深受浙东学术中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在《文史通义·浙东学术》篇中,提出“史学所以经世”的观点。
  关键词:文史通义;章学诚;经世致用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对浙东学术的源流做一梳理,其实际内容是以浙东史学为核心进行论述,“浙东学风,从梨洲、季野、谢山起,以至于章实斋,厘然自成一系统,而其贡献最大者,实在史学”。前辈学者对此做过充分的研究,严杰、武秀成先生在著作《文史通义全译》中总结了此篇阐释的浙东史学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反对门户之见、二是浙东贵专家、三是主张学术经世致用。许凌云先生的《论章学诚的学术渊源》和钟肇鹏先生《章学诚与浙东史学》两篇文章中论述了《文史通义·浙东学术》篇阐述了浙东史学联系实际,不尚空言,有用于世的经世思想,并提出章学诚的史学经世思想是“直接继承浙东史学,同时也吸取了浙西学派服古通经、学求其是的优长”。
  浙东学术篇以浙东学术的思想渊源——经世致用思想为纲,提出个人的论断,“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章先生依据浙东学派治史作学的特点,阐发个人的“六经皆史”说,论述《春秋》为史学根源,言《春秋》切合当时之事,孔子以实事蕴含儒家治世的学问,“夫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通篇又从三方面渐次阐述史学经世,并在文末点明个人的实践。
  一、摒除门户,相互学习
  “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浙东学术篇开篇之义,学者不可有门户之见,这是章先生梳理浙东学派诸大家的学术源流后得出的结论,也将其作为治学尤其是治史的正确态度。门户含有地域、派系的意思,沿用至今,章学诚于浙东学术篇专门提出学者不可无门户之见实际上是有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对于“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的总结。浙东学派出于朱熹,但学者多是以陆九渊心学为宗,儒学大家如王阳明、刘宗周都是宗陆的代表。浙东学术篇中论述,这些大家的学术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出现分歧,却从未因此对朱熹的学说妄加非议,反而是保有朱子学说之精华,“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也即是说浙东学派自古保有着摒除门户之见的优良传统。
  章先生文中无门户之见的三个层次为尊重、认可和学习。首先,无门户之见是要求学者在对待不同地域、派系、师承时要保有尊重而不是敌视,对学问有冲突的异见要秉承客观的态度,不因为对个人学问部分的不认可延伸到全部甚至其学派。其次,不因门户而作斗争,不因门户而影响学问,要对相异的学问其存在和其贡献影响予以肯定,要有着对其学问批判性学习的态度。再进一步是要学习他人,去芜存菁,取长补短,达到融汇各家的境界。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章先生文中抒发要摒除门户,破除门户对学术的伤害,其本人是完全做到无门户之见三个层次。章学诚自认为是浙东学派的学者,并将学术直朔陆王,其根本的史学思想经世致用也是从浙东学派而来,但对于朱学却多有肯定,“陆王有伪,朱无伪者,空言易而实学难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朱陆》篇中便有阐释其对于朱子务实之学的认可和学习。许凌云先生在其文章中也多有阐述章学诚“宗陆王而兼取朱学之长”。
  二、专家之学,贵在独创
  接上文所述“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后半句必不可有门户,表明学者要有着一种学术研究的宽容态度,却又是力求独创,全盘学习前人不做阐释难成学问,“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画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从篇中理解,章先生认为浙东学术的兴盛贵在浙东学派的学者一代一代不断钻研前辈学者的学问然后不断创新,因此此处的“贵专家”事实上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之意。
  章先生此处提出浙东之学贵专家,也是对于浙西学尚博雅的一个对应,尚博雅意指乾嘉考据学派,乾嘉考据学派考据之学盛行当时,且应用多门,包括应用于治史,“但将考据的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治史的主要方法,并开一代风气,则是从顾炎武开始的”,顾炎武正是浙西学的代表。章先生囿于時局不能直接对考据之风提出批评,但却鲜明的指出学者贵在“贵有独创精神的专门之学,而不是停留在为前人的著作进行注释考订上”。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篇中有言:“至阳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牴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浙东学派的各位大师秉承浙东学派无门户之见和贵创新的精神,在经学、史学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如黄宗羲开创编纂学术思想史的显赫,万斯同创《历代史表》的新体例。
  浙东学说因时而异,因时而新,王阳明的心学之提出是在反对空谈义理,刘宗周提出“慎独”之学要求君子的言行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谨慎不苟,这正是家破国亡下士子节气的体现,这些浙东学派的学者既是发掘前人之学问,又针对时代所遇的不同面对的社会问题提出学问加以应对,进行学术独创,这就是浙东学术的“专家”之学,由此,学者指出,浙东之学贵专家是带着“不守成说、冲破旧章,提倡殊途百虑、学贵自得的学术宽容和学术创新的精神”。
  三、联系实际,有用于世
  “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这便是章先生在《文史通义·浙东学术》篇中经世思想最鲜明的体现,也是他个人对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发扬。从浙东学术篇进行分析探讨知其史学经世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不尚空言、重做实事,结合前文论述便可知其力求经世在于联系实际,以古鉴今,有用于世。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章先生在此直言空言义理为人所讥笑,既是对宋代道学之流的批判,也是不满于时局对于乾嘉考据的崇尚,他认为众人宣传空洞的理论考据不能够切合人事提出有用之言,其无用于社会,这类不可称之为学术。浙东学术篇中章先生以史学为说法,称“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并在文中以《春秋》和《史记》为例论证义理不能用空谈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依据现实的情况来做分析,而史学的作用便是一个载体,以史实记载承担经验道理的传播,“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 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同时他也认为《史记》的成书是配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来治理国家,因为历史会有经验会警告世人不要让悲剧重演。   不尚空言,重在实事是经世致用思想的要求,应用在史学上也需要有着具体而鲜明实践,从此中思想出发,他的理论中阐释“学问经世,文章垂训,也应该象医师之药石偏枯,视世之寡有者而为之。”
  参考文献
  [1] 许凌云.儒家伦理与中国史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346页.
  [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17页.
  [3] 许凌云,王朝彬.论章学诚的学术渊源[M].孔子研究,1992年第2期.
  [4]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485页.
  [5]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3页.
  [6]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4页.
  [7]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2265页.
  [8] 许凌云,王朝彬.论章学诚的学术渊源[M].孔子研究,1992年第2期.
  [9] (清)黃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发凡[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4页.
  [10]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3页.
  [11] 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97页.
  [12] (清)章学诚著,严杰,武秀成.文史通义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10页.
  [13]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3页.
  [14] 方同义.论浙东学术的实学倾向[M].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宁波,2007年9月,第45页.
  [15]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4页.
  [16]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523页.
  作者简介:金锦涛(1998.05- ),男,汉族,安徽安庆人,本科在读生,研究方向:历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4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