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古希腊神话中,弑亲的故事情节反复出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母题。梳理这些弑亲事件不难发现,惨剧的酿成多数源自当事人在复仇、名利等外因诱导下所实施的主动性行为,也有少数是偶然的无心之失。血浓于水,弑亲有违天道人伦,为世人所不齿。无论是有心之行,还是无意之举,实施弑亲行为的当事人最终都受到严厉的惩罚。透过这些弑亲故事的结局,可以管窥古希腊人惩恶的伦理取向。这对处理现实社会中的类似案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希腊神话;弑亲;母题;惩恶;伦理
中图分类号:I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9)01-0050-03
“常言道,血浓于水,弑杀亲人有悖伦理道德,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不能容忍。”[1]在古希腊神话中,弑亲的情节屡见不鲜,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母题。作为世界文学中极为重要的宝贵遗产,希腊神话故事汇聚了古希腊人民的集体智慧,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俄狄普斯弑父
古语有云:“父爱如山”。通常情况下,父亲是儿子心中的偶像与英雄,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希腊神话中,有些儿子却亲手杀死了父亲,其中以俄狄普斯的故事最具代表性。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因年少时犯下的罪孽被复仇女神诅咒,注定日后会被儿子杀死。为此,他寝食难安,不得不控制内心的情欲,与爱妻伊俄卡斯特分开居住。“可是深厚的爱情又让他们难以抵挡,于是两人不顾命运的警告又同床合被,住在一起”。[2]231伊俄卡斯特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儿子。为了阻止可怕预言的发生,狠心的父母将婴儿的双脚用竹签刺穿,并用绳索将其捆绑,丢弃在喀泰戎山下。幸亏执行任务的仆人心慈手软,将他偷偷交到科任托斯的一名牧人手中,可怜的孩子才死里逃生。牧人给他取名为俄狄普斯,并将他送给国王波吕玻斯收养。因为膝下无子女,加上对俄狄普斯遭遇的同情,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柏视他为亲生儿子一般。俄狄普斯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幸福地长大成人。一次宴会中,一名对俄狄普斯心存嫉妒的科任托斯人酒后放言:王子并非国王亲生。心存疑惑的王子来到神庙前,希望太阳神阿波罗给他指点迷津。太阳神没有给他正面答复,却告知了他杀父娶母的可怕诅咒。惊恐的俄狄普斯最终选择远离家乡,因为他始终认为波吕玻斯和墨洛柏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也一直是自己最爱的亲人。在流亡的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陌生老人和三名侍从。因为路面狭窄,对方粗暴地让俄狄普斯滚到一边。年轻气盛的俄狄普斯不甘示弱,与他们理论,随后在发生肢体冲突时失手杀死了无礼的老人。后来,由于解答了妖怪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广大底比斯人的性命。俄狄普斯被底比斯人拥立为国王。就这样,他迎娶了国王的遗孀即他的生母伊俄卡斯特。婚后,他们生下了两儿两女。担任国王之后,俄狄普斯励精图治,得到了民众的爱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国家的和顺。一时间,尸横遍野、怨声载道。心情郁闷的俄狄普斯在与伊俄卡斯特的交谈中惊愕地发现了自己杀父的真相。尽管俄父是一名无视父子亲情的残暴之徒,俄狄普斯的弒父行为也纯属无意之举,但弑父行为已然发生,当事人注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知晓真相的俄狄普斯始终无法释怀。他用胸针刺穿了眼球,离开了宫殿,开始了长时间的流浪乞讨生涯。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古希腊人惊叹大自然的神秘莫测,感叹人类的渺小,由此萌生了悲观厌世的宿命论思想。在他们看来,“命运之神是悬在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3],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俄狄普斯的故事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故事中俄狄普斯弑父的行为是命运之神的预先安排,他自己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即便如此,他的弑父行为依然未能被宽恕,人生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这也折射出古希腊人对于弑亲行为所持的否定态度。
二、阿尔克迈翁弑母
母亲怀胎十月、历尽艰辛,最终产下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将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孩子。可以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爱。在家庭生活中,母子之间的关系一般都较为融洽。然而,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些儿子杀死母亲的极端例子。如在《底比斯战争》中,为了获得价值连城的项链,厄里费勒背叛了丈夫安菲阿拉俄斯,导致其丧命于底比斯之役。时隔十年,厄里费勒又为了垂涎已久的面纱,劝说儿子阿尔克迈翁担任讨伐底比斯的主帅。这次,幸运之神没有再次青睐底比斯。阿尔克迈翁率领军队攻下了城池,一雪前耻。得胜回归之后,阿尔克迈翁决定报复贪心的母亲。他手持宝剑杀死了她。厄里费勒临死之际将诅咒附在两件宝物之上。尽管阿尔克迈翁的复仇得到了神的准允,但“杀害母亲却是一件违反自然的罪孽,不可能不受神的惩罚。”[2]264因为弑母后内心的愧疚,阿尔克迈翁变得疯癫。他离家出走,投靠珀索菲斯国王菲格乌斯,娶了他的女儿阿尔茜诺埃,希望可以躲避惩罚。然而,在阿尔克迈翁定居珀索菲斯后,该国灾害连连、五谷不结。他只能再次绝望地离开。按照神示,阿尔克迈翁找到了一个海中小岛,因为只有此处可以躲避母亲的诅咒。他很快遗忘了前妻,重新娶了阿克洛斯河神之女卡吕尔荷埃,原本,阿尔克迈翁可以和她幸福地生活,终老一生。不想婚后不久,年轻的妻子向丈夫索要传说中美丽的项链和面纱。为了讨好新欢,无耻的他返回岳父和被他抛弃的前妻面前,用谎言骗到了两件珍宝。得到宝物的阿尔克迈翁被一名仆人出卖,最终命丧前妻的哥哥之手。作为一名母亲,厄里费勒生育了阿尔克迈翁,并将他抚养成人,基本尽到了责任。尽管她爱慕虚荣、唯利是图,但功过相抵、罪不至死。“鸦知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阿尔克迈翁弑母的行径折射出其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沦丧。最终,他遭到天谴,落得应有的下场。
三、克吕泰涅斯特拉弑夫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助推器。”[4]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夫妻不和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杀死对方的惨剧是其中最极端的一种表现方式。希腊神话中,弑夫的情节屡见不鲜。迈肯尼国王阿伽门农打死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前夫,用暴力劫持了她。之后,他又杀死了她与前夫的孩子,并迫使她成为自己的王后。婚后,克吕泰涅斯特拉一心一意地和阿伽门农生活在一起,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然而,无情无义的阿伽门农在特洛伊之战中为了所谓的霸业将女儿伊菲革涅亚杀死以祭供女神阿尔忒弥斯。这一暴行彻底伤了妻子的心。在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的十年间,因为女儿之死耿耿于怀的克吕泰涅斯特拉背叛了他,与埃癸斯托斯勾结在一起,共同治理着国家。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阿伽门农满载着战利品与荣誉凯旋。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奸夫埃癸斯托斯假意顺从,举办了豪华的宴会,为阿伽门农接风洗尘。被表象迷惑的阿伽门农毫无戒心,满心欢喜地参加了聚会。酒足饭饱之后,阿伽门农感到旅途困顿,便去浴室清洗。就在他卸下盔甲、放下武器之际,妻子和奸夫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大网将其罩住,从四面涌来的心腹将这位希腊盟军的主帅乱刀砍死。尽管阿伽门农有错在先,但克吕泰涅斯特拉弑夫的行为还是受到了惩罚。她在多年后命丧于儿子俄瑞斯忒斯之手。从本质上来分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弑夫源自于她内心强烈的复仇心理。作为盟军主帅,阿伽门农为了宏图大业大义灭亲,受到了军中多数将士的好评。然而,对克吕泰涅斯特拉而言,丈夫不顾亲情伦理,是一个背叛家庭的无耻小人,因而罪该千刀万剐。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分析,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值得读者同情的可怜女性。不幸的是,她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从一名受害者转变成行凶者,最终难逃命运之神的惩罚。 四、弒亲成瘾的坦塔罗斯家族
在一个家族中,先辈们的行为会对子孙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的家族便是一个有着弑亲传统的族裔。坦塔罗斯邀请神赴宴,将儿子珀罗普斯剁成碎块端上餐桌,供神食用。珀罗普斯有两个儿子,名为阿特柔斯和堤厄斯忒斯。为了得到兄长阿特柔斯的金毛羊,堤厄斯忒斯与长嫂埃洛珀通奸。得知实情后,愤怒的阿特柔斯命人悄悄地抓住弟弟的两个儿子。之后,他效仿先辈,将两名侄子杀死,烧成菜肴,宴请他们的生父堤厄斯忒斯食用。堤厄斯忒斯十分惊恐,逃离了国家。后来,堤厄斯忒斯之子埃癸斯托斯设计杀死了伯父阿特柔斯,为两位兄弟报仇雪恨。再后来,阿伽门农又杀死了叔叔堤厄斯忒斯。埃癸斯托斯在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之际,霸占了迈肯尼王宫,与克吕泰涅斯王后生活在一起。十年之后,阿伽门农攻陷特洛伊城后胜利归来,又被埃癸斯托斯与克吕泰涅斯合谋杀害。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斯逃到国外,长大成人后归来报仇,手刃了母亲和叔叔。俄瑞斯忒斯对父亲的孝促使他杀害了母亲。这一有违伦常的行径让他受到了惩罚。深受良心煎熬的俄瑞斯忒斯陷入了疯癫的状态。最后,女神雅典娜判定,克吕泰涅斯杀夫之罪重于俄瑞斯忒斯之责,减轻了对他的惩罚。梳理坦塔罗斯家族内部发生的一桩桩弑亲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以自我为中心、对道德缺少敬畏感、冷酷凶残是弑亲行为当事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桂萍指出:“在人的社会性和理智的参与下,血亲复仇往往会有扩大化的倾向,从而使简单的生物反应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5]常言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弑亲成性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它既会给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会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司法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这种有违伦常的极端行为,坚决惩处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徒,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我们应该珍惜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学会相互包容和理解。此外,在家族内部遭遇利益冲突时,我们也应该顾全大局、相互体谅。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五、结语
归纳上述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弑亲事件,不难发现,复仇心理和对于名利的追逐是造成惨剧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少数当事人是因为一时大意,从而失手杀死了亲人。无论是有心之行,还是无意之举,实施弑亲行为的当事人最终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也折射出古希腊人对于弑亲行为的极度憎恶和“零容忍”的态度。“亲杀犯罪是文明社会不可容忍的堕落和罪恶,其对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冲击值得全社会警惕。”[6]然而,即便是在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弑亲案件依然屡见不鲜。它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少部分人群精神生态的极度失衡和异化。以希腊神话为鉴可以探索出一些理性的建议以期改善家庭关系,将弑亲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首先,沟通是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手段。倘若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就会和他们产生隔阂。父母只有以一种朋友式的平等方式与孩子对话,让他们感觉到家长的尊重,才会让他们放下畏惧的心理,从而营造一种良性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和家庭环境。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使孩子耳濡目染。”[7]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努力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其次,夫妻之间应该相互扶持、以诚相待,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谅解与包容。夫妻双方应该多多交流,倾听对方的心声。家和万事兴。夫妻关系和睦了,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最后,立法和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弑亲事件的打击力度,坚决惩处无视伦理道德的人,严正威慑心存侥幸的人。为了有效地遏制弑亲案件的发生,“极有必要通过法律的手段,迫使公民遵守规则、履行义务,做个守法的公民。”[8]当然,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干预机制,都不可能彻底防止家庭内的矛盾和案件的发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守住最基本的法律和人伦道德底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谦.希腊神话中“罪与罚”的母题解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3):90-94.
[2]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林玮生.论希腊神话的伦理缺位[J].长江大学学报,2007(2):11-14.
[4]宋美晶.“家庭杀亲”现象的伦理学思考[J].科教导刊,2009(33):190-191.
[5]桂萍.论希腊神话中的复仇母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129-131+134.
[6]杨锐,杨雪梅.当前亲杀犯罪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2):102-105.
[7]郭笃凌,郝怀芳.杀亲案透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之殇[J].法制与经济,2011(2):24-25.
[8]马焕秋.“弑亲”现象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16):112.
Abstract: In the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the narration of killing one’s relatives is an important motif. Revenge, fame and fortune are some major causes for these inhuman actions, although some tragedies are caused by accidental and unintentional fault. Anyway,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Any actions involving killing one’s relative is against morality and regulation. Finishing reading these stories, we can find all the criminals get their due punishment in the end. This reflects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the Greek people in punishing the evils. As a conclusion, it can provide us with useful suggestions in handling similar events in the real life today.
Key Words: Greek mythology; killing one’s relatives; motif; punishing the evils; ethic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97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