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相关工作针对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造成水稻减产,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提供综合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大户;问题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由于乡镇企业发达,桐城市土地流转起步较早,桐城市种植大户土地耕作主要是“稻—麦”种植模式,水稻是每一个种植大户每年必选的种植作物,但近两年,种植大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许多过去小农户种植时很少出现的问题,造成水稻减产,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一、水稻种植大户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措施不到位。水稻种植重在技术保障,精在日常维护。水稻种植大户与小户不同,往往配备有相应辅助机械与农药等物质。其运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概率也会较大。而小户往往考虑到劳动力与成本方面问题不愿意先期尝试。但新技术的推广往往需要新的经验。水稻种植与环境气候关系密切,新产品的推广可能出现不适于气候,或者种植规律需要重新微调。根据笔者多年现场工作经验,这种差别表现在:1、先期适宜播种和播种期偏迟的突出矛盾。该种现象甚至会诱使适宜播期的退后或者措施。2、除草过程中的除草剂不配伍或者不同阶段使用同种除草剂致使秧苗损失。该种情况需要根据喷药后24小时保水时间进行调整。通常杂草必须在幼小时进行处理效果最佳用药量最小,如若干旱环境则用药种类和计量必须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严重的草害。
2.防灾减灾能力不足。农业生产对环境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人们通常进行不同环境下的适宜作物种植或者大棚人为环境创建进行规避。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大风、暴雪、暴雨、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的长时间影响对水稻种植带来的伤害。所以相应的防灾减灾能力是考量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的关键。在此种植大户往往拥有更多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桐城市2011年6月干旱期间以安徽省新天地农资公司为代表的种粮大户运用泵吸站技术进行远处河水调配,保障了水源和播种时间,部分小户一种到降雨后才播种,甚至更有种植户到7月上旬仍在播种。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区域天气晴朗且气温相比同期较高,小农户稻田水层较少,但水库水源较多。最后因为资源调配不均诱发不同程度的结实率降低导致的减产。
3.基础设施不到位。水稻种植过程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基础设施方面除了秧田、泵站、水渠之外晾晒和仓储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往往被相应部门忽略。据不完全统计,桐城市境内规模一定的特许有维护的晒场较少,现有晒场往往分布零散且维护较差。现有种植大户通常为湿谷现卖形式进行后续的机械设备烘干和收储,成本较高且浪费资源。运输环节损耗率较大,库存损坏率较大。据调查当前也仅有安徽省新天地农资公司具备大规模烘干条件,如若设备损坏,则会全面影响水稻仓储工作。所以天然晒场的缺失与仓储环节设备资源缺失的矛盾一直存在。早在2012年就出现过因为土地流转问题导致的,烘干业务与收割业务的矛盾,最终引发收储单位就乘机压价收购甚至无收储合同的种植大户找不到买主的尴尬局面,最终浪费谷物。
二、水稻种植大户发展的完善策略
1.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全面提升稻田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决定上层建筑,想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已达到提升水稻经济效益的目的首先是农民的技能培训。传统思维认为,种地靠天。只要风调雨顺加上勤除草、多施肥、重打蟲就是科学种植,就能获得高产。而种粮大户更是认为,运用机械化手段进行高速耕种,只要注重化肥农药的使用就是高水平的稻田管理了。以上思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被完全采纳。当前我们必须明确稻田的管理是在露天与自然环境有着充分关系的。所以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耕种节点的优化测算、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式的施肥配给,打药功效预计也是当前农民朋友最应当进行培训的。农民作为第一责任人,天天与秧苗打交道。在经验积累上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如何运用新工具、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行土地精细管理、水稻质量提升是他们匮乏的。笔者认为管理上可以采取农民夜校的方式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培训,现场实际操作上可以进行农技站技术员上门指导进行农药、含水和各项工艺参数的调整。一些关键时间节点的育种育苗工作可以进行技术外包,在种植大户能承受的成本范畴下进行协同解决。共同提高经济效益。
2.运用农业保险体系,全面减小种植户经济损失。笔者工作所在区域地处双季稻北缘地区, 两季稻温光略显大足, 但一季稻温光有余。所以该区域内水稻种类较多,且在农民自由支配下各生产阶段时间节点不同。再者因为水稻种类的多样性,多种天气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经过笔者观察统计,低温冷害, 高温热害, 连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的涝灾对水稻减产影响较大。且因为天气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进行有效的人防技防。当前地区性农业保险公司因为种种原因也只能进行暴雨、洪水、内涝、风灾、 雹灾、冻灾、旱灾范畴下导致的水稻倒伏、茎秆折断、被淹、不能正常成熟或死亡进行有限赔付,如若遇到大型天灾或者病虫鼠害造成水稻的减产或 绝产损失其赔付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其次气候的不适宜等“慢性病”诱发的大面积减产也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相应赔付。所以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运用政府带头,部门监管的方式在农业保险体系中进行补贴,将不利气候导致的水稻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形成的减产进行规模性分级农业保险赔付,同时将水稻两迁害虫大爆发以及适温高湿条件下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造成的水稻减产也纳入农业保险,可以在经济上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对水稻减产的经济影响。
3.规模种植前提下的政府扶持与产业引导,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政府扶持可以在经济与政策两个层面进行扶持,笔者具体考量如下:(1)对于大规模平坦土地,政府应该进行统一引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运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科学管理。而耕地区的道路、沟渠、晒场、仓储配置等基础设施要舍得投入并进行统一使用,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进行定期维护。充分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2)在当前简政放权规划下继续进行农田农民自愿流转,政府扶植支持。在政务两分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科学种植考评。(3)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在水稻种植大户引领下实行标杆表率作用。在经济考评与政府扶持为双重引导下通过种植大户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使全员具备高素质、高科技的职业农民。(4)引领补贴机制,改变传统观念,在执行当前种粮补贴方式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农业机械租用补贴制度,全方位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先吸引青壮劳动力回乡务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所研区域还有诸多未解决问题造成水稻减产,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当通过本文基础分析提出建议。能为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进行策略完善,并在相关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长海. 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4).
[2]喻姗娜. 水稻种植大户的规模效益问题研究[D].
[3]王泽明. 忠县水稻适度规模种植大户培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 南方农业, 2018, v.12(13):54-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