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优质水稻的推广与普及,我国粮食产量也随之逐年上升。当前,我国粮食产量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水稻的种植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影响的种粮大户的热情,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将从我国当前水稻种植产业的环境、产量等综合因素,分析考虑当前我国水稻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产业;增产不增收;粮食安全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各方面的物价上涨,传统的家庭式种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家庭式种粮模式的种植面积较小,人力成本、物价成本较高,收入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利益面前,种粮热情大大降低,影响了粮食产量,如何调整现阶段的水稻种植产业结构,成为当前推动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稻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分析
  1.成本高失去竞争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退去,脑动力成本逐渐升高,投入成本逐渐增高,产出粮食的效益逐年下降,我国粮食的竞争力在国际上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另外,当前,我国水稻的机械产程度还不够普及与深入,大部分存在半机械化作业,也是引起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失去优势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对我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来说,存在一定的隐患。
  2.国家和社会收储压力加大。一是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多年丰收,国家粮仓存在满仓格局,新建粮库规模跟不上粮食增产的节奏,导致粮食生产过剩,供大于求。二是由于国家经济调整,一些中小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减少收购;粮食经纪人也因为资金不足收购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粮食滞销的局面。三是随着规模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来一家一户储粮的做法没有了,他们自己不储粮而是在市场上购买粮食食用。
  3.种植大户受制于人。种植大户特别是中小户,没有烘干设备和足够的晒场,水稻收割后必须出售湿谷,而国有粮库只收割干谷,湿谷只能卖给私有烘干企业和加工企业,单价较低。部分加工企业和从事烘干的私营企业在收割稻谷时严重压级压价。
  4.谷贱伤农影响深刻。一是增产不增收。由于销售行情的变化,价格下跌幅度超过10%,增产的幅度赶不上跌价的幅度。二是挫伤大户种粮积极性。价格低、卖粮难将严重影响种粮大户积极性。
  二、水稻规模化种植存在的瓶颈性问题
  1.合同的短期性与地力培养的长期性。据调查,规模种植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期很短,一般只有1-2年时间,短的只有1年时间。主要原因是一般农户和大户之间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农户认为地租每年都会上涨,同时担心土地承包期长了大户会不还给农户。承包期短、地租年年长让种植大户不愿意做长期种植的准备,不利于土地持续高产优质高效。
  2.规模的大小与经济效益的不对等性。从调查情况看,各地规模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规模种植最大农户,承包的面积达到2000hm2,一般规模种植面积在 20.00-33.33 hm2,由于科技水平、种植经验、物化投入等不同,导致承包面积的平均产量差异较大、经济效益也不同。种植技术到位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就高;种植经验不足、科技应用到位率低,产量就不高。
  3.政策的扶持与实际操作的不吻合性。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包括水稻在内的粮食种植补贴政策力度,补贴金额不断增加,补贴原则是谁种谁受益、种多少补多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规模种植大户除了 150 元/hm2的大户补贴和种植小麦的农资综合直补1050元/hm2 外,其他的如良种补贴、粮食直补、水稻农资综合直补等全部发放给原承包农户。这就造成了种植水稻的没有享受种粮补贴,不种植水稻的却享受多种补贴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种植大户种粮热情。
  4.机械与技术不匹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种植大户赚钱的方法也是机械化。虽然机械化生产水平不低,水稻机收比例高达 90%左右,但是机播、机插秧比例仅占 30%左右,并且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在水稻的管理上,比如施肥、病虫害防治上的机械化率更低。特别在规模种植的农户中,有农机具没有农技员的很多,比如在机插秧育秧上,培育的机插秧秧苗素质差,秧苗移栽以后缓苗期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5.资金缺乏影响种植大户的生产管理。规模种植投入资金较多,一般是春种秋收,先期投入较大,比如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物化投入,比如耕地、田租等。一般種植数年、人脉关系好、信用度高的还可以在相关单位赊欠,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先期投入就会让土地承包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规模种植大户由于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而不能从银行里贷款。资金缺乏,导致种植大户在生产中一切从“省”,结果是产量低、效益低,对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三、水稻产业发展新建议
  整体发展思路是确保水稻产量稳定提高、农民和种植大户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即稳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实行良种、良田、良法、良制、良境 5个配套,提升水稻品质、提高稻谷产量、提高稻米加工转化能力。目前,水稻产业发展亟需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水稻种植结构规划。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布局和发展规划要围绕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来调整。要在稳定水稻面积、扩大绿色水稻种植的同时,积极扩大市场畅销、消费人群多的粳稻种植面积。
  2.解决好以标准化、工厂化育秧为突破口的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根本在于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虽然某些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较高,但是由于农机与农艺没有完全融合,也就是说在技术环节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行农机推广和农技推广2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攻关,解决机械化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千方百计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3.做好适度发展水稻规模种植工作。水稻面积的稳定靠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已经不行,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种植,通过规模效应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扶持种植面积在 6.67-20.00 hm2 的规模种植大户,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允许种植面积超过 66.67 hm2 的种植大户建立烘干厂和标准化仓库,为种植大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帮助大户建立高产稳产良田、优先给予水稻生产加工销售项目建设等。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深水区,水稻产业的结构调整是当前亟待解决和面临的问题,振兴农村的深化改革也必须是水稻产业当先,水稻产业是我国农村产业的根本,只有做好了水稻产业的规划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深化改革的作用,达到转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良贵,陈可明,揭红科,等.湖南省水稻生产概况及发展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3(2):17-19.
  [2] 方伟,王丰,万忠.2013 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1):1-3.
  [3] 万忠,康艺之,方伟.2012 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3-5.
  [4] 俸文芳.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