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输出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授课内容、考核机制、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实现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输出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社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支持高校在不同专业的部分课程中以双语形式进行教学。在开展《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指的是非语言类学科中通过外语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的内容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教授的目标是讲授主要的内容;此外,学生通过双语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本课程比较严密的专业知识充分掌握;最后,又能够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供应链管理》开展双语教学,虽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但是必须要将学科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确保学生学习国外原版教材对目前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知识和发展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积极使用英语教学,也将语言教学变得更加深入,更具有渗透性 , 确保学生可以学习英文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简介
《供应链管理》为物流管理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学科很重要的一个学术分支和研究与实践领域。如何对供应链进行构建和有效的评价及管理,在理论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上不断地有新的成果和标准问世,因为它不仅涉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命题。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和内涵,对于组织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使学生全面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包括供应链规划设计、库存管理、战略的匹配管理、采购管理、绩效评价、供应链的协调等方面;学生在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供应链的设计和构造、能够合理选择供应商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生产控制和协调以及库存的有效管理,能够进行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并掌握信息技术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进行有效地应用等相关知识。
二、《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首先,课程内容多,且教学难度大:《供应链管理》课程不仅包括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方法,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加之该课程以双语形式进行,进一步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其次,课程教学配套资源较少:《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教材多为外文原版书籍,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套的参考书籍或材料。教学配套资源的匮乏,给双语教学活动带来许多不便。最后,课程考核机制较为单一:《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仍以期末笔试考核为主,但由于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单一的笔试形式很难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检验。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授课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供应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增加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突出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以真实的工作实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及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构建供应链的方法与技能,会进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并且可以借助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通过“红与黑游戏”:分组对抗,没4个同学为一个竞争小组,设定竞争目标是:得分最高的一个人获胜。开始三轮游戏,不允许同学交换信息、不允许做任何形式的沟通;三轮后,允许同学两两沟通;7轮后,允许小组所有同学集体沟通,共进行10轮,10轮后评比分数,对比有无沟通的条件下,结果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理解多次重复博弈带来的竞争关系的转变,掌握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基础是信任和合作。通过社会实践,分组调研,掌握某商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所涉及的所有节点企业,学会构建某商品的供应链模型,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通过“啤酒游戏”:分角色模拟供应链的订货过程20周以上、按要求作记录、对订货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现象,理解“牛鞭效应”的成因[4]。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的理论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整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一是评判老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单一的以考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考察[3]。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通过增加过程管理,可以更好的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中可以融入小论文,小组作业,读书或调查报告,网络课程学习,实践内容中的表现,课程互动的内容。增加开放性考题的比例,从而检验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并注重考核内容与学科前沿接轨。
(三)利用新型教学方法
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出现了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双语课堂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享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如将手机互动平台和软件融入课堂,运用雨课堂等工具,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知识共享和互动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保障课程学习效果[1]。另外,借助于新型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层次,通过网上来完成各种各样的答疑、咨询、交流,改单一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达到共赢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高校教师新团队为导向来提升教学质量,以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高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建设既是高等学校的需要,也是为培养基于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双语课程,学生们可以充分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文章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授课内容、考核机制、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全面实行国际化培养、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并利用丰富的双语课网络平台,激发教师教书育人,改革创新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双语课程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范湘香.视频资料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2012(06).
[2]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建彬,黄璐,孙京恩,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學报,2018,34(04):107-108.
[4] 张雪梅,等.“啤酒游戏”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作者简介:周尔凤(1988.12- ),女,汉族,安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6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