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微观因素与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民族乐器历史发展悠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民族器乐的发展,就要消除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民族器乐创作形式、表演形式以及乐器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制约民族器乐发展微观因素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 微观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精神文化享受,音乐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我国的音乐事业整体上发展良好。但是,时代的进步也让部分民族器乐渐渐泯灭,其发展并不如其他音乐形式那般良好,一度处于低迷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时代发展、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等宏观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微观因素。
一、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微观因素
1.创作形式缺乏创新性
民族器乐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器乐的创作。要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民族器乐的形式,只有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表现力强、容易理解的作品,才能进入大众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器乐。但是,目前我国民族器乐的创作依旧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状态。民族器乐的传承人需要认识到过去的作品是过去人们欣赏标准的体现,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已经完全不符合,容易使人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种疏离感。创作上的滞后性,作品缺乏时代特征,严重制约了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2.表演形式具有局限性
“坐而奏、站而奏”是传统民族乐器主要的演奏形式,单一呆板,无法吸引大众注意力。另外,民族乐器的音响调节工作比较繁复,导致音乐表演只能局限在音乐厅,无法与观众实现有效互动。表演形式不注重创新,没有积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得器乐在表现上受到限制。另外,专业作曲家写出来的作品,因缺乏器乐演奏经验,很难将民族器乐的优美音色展现出来,乐谱极具专业性,也就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不利于民族器乐在舞台上表演。而演奏家创作的曲目,又只注重展现演奏技巧和呈现出来的声乐效果,优美程度不足,乐谱缺乏深度的乐理支撑,无法深入人心,引发听众兴趣。
3.乐器制作缺乏标准
经历几千年的民族器乐,长期处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制作技艺多靠师徒或者家族之间的口头传授进行制作,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除了少数流传多年的精致乐器之外,大部分民间制作的乐器或多或少都会有小瑕疵。目前,我国的民族器乐制作水平已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用作普及的器乐,制作工艺并不精湛,甚至很粗糙,音色以及音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民族器乐的普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没有用统一规格和标准制作而成的乐器,也无法将民族器乐具有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不利于民族器乐继承和发扬。
二、消除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微觀因素的对策
1.创新民族器乐的创作
音乐人要意识到,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器乐,器乐的创作是极其重要的,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民族器乐的突出特色,创作出优秀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活跃民族器乐创作气氛,才能有效助推民族器乐的健康发展。如今,多元化的创作理念已经渐渐被众多民族器乐音乐人所接受,他们积极创新,将现代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比如电子音乐、摇滚、嘻哈等,与民族器乐相结合,创作出了很多新颖的音乐作品,且作品受到大众喜爱,反响极大。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家在创作时,要时刻牢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原则,时时刻刻立足于本民族音乐土壤进行创新创作,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比如,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子音乐,被众多民族器乐音乐人运用在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创新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国风电音。在动感的电音中加入韵味十足的民族器乐,如古琴、琵琶、二胡等,将民族器乐独有的音色特点通过电子音乐极强的节奏感充分的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民族器乐的独特魅力[1]。
2.丰富舞台表演形式
创新和丰富民族器乐的舞台表演形式,是实现民族器乐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表演形式应当以多层次、多种类为原则进行创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舞台表演,不仅要注重音色的调整,更要整体把控好舞美效果,尽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也可以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创新表演形式,利用目前比较火热的短视频进行宣传。比如,如今网络上人气比较高的,一位是古筝演奏家“玉面小嫣然”,另一位是琵琶演奏家“柳青瑶”。这两位因在唱吧、哔哩哔哩(B站)等视频网站上发布由流行歌曲改编而成的古筝曲和琵琶曲,逐渐受到关注,最后走进更多人视野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筝以及琵琶等传统民资器乐的优秀之处。两位演奏家将流行歌曲改编成民族器乐的曲目,进行翻奏,就是一种很好的表演创新形式,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力。另外,两位演奏家除精通古筝和琵琶外,对萧、笛子、柳琴等其他传统乐器也有很好的基础,经常会进行合奏,为网友带来更多惊喜的同时,使网友认识这些传统器乐,并积极去了解,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2]。再如今年爱奇艺自制的综艺《国风美少年》中,也有将古琴和电音结合的表演形式,在舞美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古琴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以上这种表演形式,为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比较好的参考。
3.统一民族乐器的制作标准
音乐的重要载体就是乐器,好的乐器对于音乐的表现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完善乐器的制作技艺和制作工艺,加强制作管理,形成统一的制作标准,使得我国民族乐器在保持自身独特的音色下,让音色更加的纯净和细腻,以此来提高器乐的艺术表现力,扩大音乐的张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审美需求。比如,阮仕春前辈将胡琴上的蟒蛇皮进行改制,运用可以循环制作的纤维膜制作胡琴,不仅极大的的改良了胡琴的音色和音准,也利于后期的保养和维护,实现了艺术和环保的双重目的。另外,众多音乐家与古文物研究者积极交流,复原了很多传统乐器,比如上海民乐厂就曾让失传两千年的箜篌成功复原,以此为参考,可以为后期箜篌的制作,制定相应的标准。
综上所述,要有效消除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微观因素,首先要创新民族器乐的创作;其次,丰富舞台表演形式;最后,要统一民族乐器的制作标准,在音乐人的不断努力下,相信未来我国的民族器乐定会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参考文献
[1]庞荣.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7(17):56.
[2]范红玲.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微观因素与对策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112-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24366.htm